2025年03月06日 来源:南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立法会议员霍启刚表示,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独特情况,通过共建体育湾区,将可通过体育的力量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增强大湾区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内生动力,对建设世界一流湾区提供中国范式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霍启刚说,体育产业不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更是国家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他提出,以建设体育湾区为抓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还能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的综合优势,通过体育打造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同时,举办国际化体育赛事和活动,将吸引更多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流入,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他认为,可以根据各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城市。例如,广州可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中心,重点发展羽毛球、足球、马拉松等项目;深圳可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大力发展网球等特色项目;香港可建设国际体育盛事之都,重点发展橄榄球、足球、水上运动等项目。此外,澳门可大力发展赛车运动,佛山可建设世界武术功夫名城,东莞可建设国际篮球名城,中山可建设国际棒球名城,江门可建设排球名城。
此外,霍启刚提出,传承粤港澳合作基础,持续创新“省港杯”品牌赛事,在足球比赛的基础上,增加篮球、羽毛球、网球、赛艇、帆船等项目。同时,整合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博览会和体育旅游展,逐步将其打造成体育湾区的品牌IP名片。借助粤港澳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充分发挥三地的经验与国际资源,共同引进高水平国际大型赛事,探索举办世界杯、世界性综合性运动会的合作机制,打造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联赛,发展具有岭南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品牌。
立足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竞赛需求和粤港澳竞技体育共同提高的长期目标,霍启刚建议支持香港、澳门高水平运动队提前赴广东省内全运会比赛场馆适应训练,同时支持广东高水平运动队赴港澳地区全运会比赛场馆适应训练。结合粤港澳优势体育项目布局,在区域内建设一批区域性、特色化的训练中心和基地,探索推动建立粤港澳高水平运动队共享训练基地服务机制。
他指出,应充分发挥香港、广州、深圳、澳门等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性体育企业总部或亚太区总部。借助南沙“立足湾区、链接港澳、面向世界”的定位,联手国际或地区性组织和机构,探索大湾区内场地共享的可行性,成立亚太区体育赛事、体育场馆联盟,形成国际体育资源集聚中心。
他还提出,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产业资源,以香港奥林匹克学院为蓝本,打造大湾区奥林匹克学院,培养专业体育人才。以南沙区为核心,积极引进区域内高水平专业体育院校,培养高水平教练员、体育经纪人、运动处方师、体育科研人才和体育管理人才,为国际体育组织输送优秀的专业运营及管理人才,提升中国在国际体育舞台的话语权。“大湾区有着发展体育湾区的基础,通过政策配合将可以透过体育为载体,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发挥作用。”霍启刚说。
(记者 陈晨 海报 赖美雅)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