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南沙视评|到南沙去,能否成为大湾区的新潮流?

2024年05月13日 来源:南方+

[ ]

  最近的南沙,有点热!为什么?人多了。

  一是刚刚过去的“五一”,南沙凭借独有的“妈祖文化旅游节”“海边的咖啡文化节”“国际网球挑战赛”“榴莲嘉年华”四张王牌,在暴雨天气下,获得近140万游客的“宠爱”,同比增长两成,接住了这一波假期“流量”。

  二是前不久公布的广州各区常住人口数据显示,去年南沙区的常住人口同比增长人数和涨幅,都居全市第一名。

  两组数据,透露一种湾区新潮,那就是“到南沙去”。

  “到南沙去”,是谁去,去做什么?

  “流量”背后的“留量”因素是什么?

  让我们辩证地看待这两组数据:人口增量看起来不错,但要清醒地看到——

  第一,南沙的人口基数较少,如此涨幅之下,人口总量仍未过百万,距离南沙“十四五”规划中2025年常住人口达120万的目标差距仍然较大。

  第二,高端人口、青年人才比例平平无奇。据七普数据,南沙“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每10万人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人数,均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一。

  在此情景下,南沙发布了首个区级青年发展行动计划,明确25项涵盖就业服务、创业支持、住房保障、文体配套、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一揽子措施。

  此外,对于作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南沙,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应该是港澳企业及港澳人士在南沙的数量。然而,放眼大湾区,横琴、前海的港澳企业数量、港澳人才跨境执业人数却大幅领先南沙。

  第三,人们来到南沙后,能干什么?将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可以遇见什么样的机遇?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南沙“身份”一路狂飙。

  国家级新区、自贸区、湾区之心、广州“双核”,南沙的重要地位与日俱增。与之呼应,《南沙方案》《南沙条例》《南沙意见》等国字头政策也为南沙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如果南沙的众多利好政策悉数落地,大湾区产生人才“虹吸效应”则指日可待。

  “湾区之心”的地理优势正在转化为交通优势。

  如今,坐轮渡也行、搭高铁也好,从香港到南沙仅需一个多小时。

  无论从大湾区哪个城市往返南沙,都方便快捷。

  如果庆盛枢纽和南沙枢纽两大超级客运站加快建设运行,在南沙不仅可“买卖全球”,更可期待在湾区“畅行无忧”。

  打造一个人心向往的未来之城,南沙要用更开放、更包容的胸怀迎接天下英才,为创业提供土壤,为就业提供平台,回应时代呼唤。

  南沙的总人口可能在短期内没办法实现大的跃升,但是这三种群体,少不得,那就是年轻的人、港澳的人、高素质的人。

  南沙,要流量,更要留量。

  (记者 罗瑞娴 王一晴 余妍玲 张晓晨 钟冠婷 柳时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