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驶犁策牛不再 湾区何以“耕”新?

2024年03月21日 来源:央视新闻

[ ]

  春分至,农事忙。在湛蓝的“海洋牧场”、在广袤的“菠萝的海”……在岭南,抢农时不负春光,耕耘不只田间一个“战场”。

  起步之势往往关乎全年之局。站在又一年春,更能感受“农时为要”沉甸甸的分量。行走岭南阡陌之间,却见驶犁策牛的春耕场景不再,今天的大湾区,如何在陇上实现“耕”新?

  “耕”新的是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共进。机械化育秧生产线开足马力、赶制秧盘;履带自走式旋耕机取代了牛耕人犁……在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多地的春耕现场会上,水稻种植的全程机械化刷新了人们对“种植”这一古老行业的认知。

  广东全域土地平均质量等级比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级要高出4等多。沃土之外,却是人均耕地面积少、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5的现实。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实现“空间革命”?大湾区以新质生产力为现代农业蓄势赋能。

  “点线面”齐发力,推动农耕全程机械化——今年春耕,农业机械化不再是一个设备、一个点位的“上新”,更关键地是在育秧、耕整、栽植环节形成了全流程机械化。让传统的耕种场景成为过去,以科技创新为土地注入硬核生产力,是大湾区为这场“春耕”留下的独特注解,背后更有着“藏粮于技”的新思路。

  “耕”新的更有农业创新机制。谋划今年春耕,大湾区早在冬天就已经开始行动。去年年底,冬寒尚未褪去,广东就专门开辟出超过800亩土地,以大湾区土壤为基,播撒来自天南地北不同农作物的种子。经受住考验的优良品种,再有来自广东省内农技小队专家的加持,为这场春耕盛事吹响“号角”。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全国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6个常规籼稻中,4个为“广东育”,2个有“广东芯”。在大湾区,农业“芯片”意义绝不止于田间地头的丰收,寻找一批能释放“大能量”、开创“大未来”的“小种子”,对撬动一个产业、振兴一个地区意义不可小觑。

  机制创新不止于育种,“新意”更在于打通农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春耕,大湾区进一步推动育苗配送、大田旋耕、大田插秧、田间管理、收获运输、稻谷烘干等春耕环节实现全程托管服务。4万家托管运营服务组织用专业化、集约化手段让良种更优,农机手、村助理、乡土专家带来先进的作业农机、优质的农技培训,在田间地头奏响别出新意的春耕交响曲。

  不负农时不负春,今年春耕,大湾区正在以新质生产力,耕耘出因地制宜的硕果。这一粒种子,也必将收获一个沉甸甸的金秋。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