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经开区:一桥连湾区,一港通世界

2024年12月11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从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发,一路直达珠海高栏港,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珠海经开区”)与江门台山之间,隔着一道喇叭形海湾——黄茅海。

  在此之前,珠西、粤西腹地的陆运货物想要通过珠海高栏港出海,只有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一条路可以选择。

  如今,这一状况将得到彻底改变。12月11日开通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就是这个难题的解决方案。

  全长约31公里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起珠海经开区,西至江门台山,让珠海高栏港与江门跨海直联,两地间车程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

  一条全长超过100公里的超级湾区通道横空出世。从此,从香港大屿山到江门台山,由“港珠澳大桥—洪鹤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组成的跨海通道集群,将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为区域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一桥连湾区,一港通世界。坐拥亿吨大港的珠海经开区,将成为这条湾区超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形成港、产、桥联动发展新格局。

  港桥联动▶▷

  助力珠江西岸通达世界

  珠江崖门水道以南,黄茅海海面波光粼粼。珠海与江门之间,黄茅海跨海通道宛如一条蜿蜒匍匐的巨龙,为粤港澳大湾区跨江跨海交通网络再添“关键一横”。

  巨轮穿梭,车轮滚滚。站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向东远眺,珠海高栏港码头,一座座高大的龙门桥吊张开双臂,依次排开的万吨级深水泊位,迎接来自全球的远洋巨轮。

  来去自如的运输巨轮,近40条内外贸航线的交汇,把这里编织成了江海联运航运网上繁忙密集的枢纽点。

  这里是珠三角西岸唯一深水良港——高栏港,拥有珠三角港口群通航等级最高的15万吨主航道,最南端泊位距离国际主航道仅1海里。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要构建以珠海港为核心,中山、江门、阳江等港口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以珠海港高栏港区为龙头,以江门港新会港区、广海湾港区和阳江港海陵湾港区为补充,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构建高效联通港澳、集聚珠江口西岸要素资源的载体。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不仅将黄茅海东西两端的珠海经开区与江门台山间的距离缩短至30分钟,也打通了江门乃至粤西腹地直连高栏港的黄金通道,让货物出口在广深港口之外,有了高栏港这一更近的出海选择。

  亿吨大港与跨海通道的联动,将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辐射带动珠西乃至粤西外向型经济发展,为加强区域间沟通联系、增强珠西都市圈竞争力提供新支撑。

  港口物流最能体现珠海作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其重要标志就是有一个航线遍及江海的枢纽港。

  今年以来,体制机制调整优化后的珠海经开区创新“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和决策机制,全面激发区域经济潜能、发挥港口功能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大的联运转运能力,是珠海高栏港得以链接江海物流的着力点。不久前,珠海经开区推动开通“珠海—海南—东南亚”内外贸同船+国际班轮航线,不仅有效降低外贸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也为大湾区的货物走向世界搭建了新通道。

  珠海经开区,面朝繁忙的国际主航道,充分发挥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和海陆空毗邻的便利条件,完整构建起“海铁、陆海、江海、海管”多式联运大物流网络体系,开通内外贸航线近40条,勾画着联动西江、辐射粤西、链接全球航运网络,助力珠江西岸通达世界的步伐。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高栏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714万吨,同比增长13.9%,其中外贸4074万吨,同比增长27.7%。

  盘根做大▶▷

  构建五大战略性产业体系

  自2020年6月打下首根钢管桩,到如今即将建成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在短短4年多时间,创下跨海工程的“黄茅海速度”。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一湾区超级工程的建设进程中,有一批产自珠海经开区的“定海神针”。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前期栈桥施工中,珠江钢管珠海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运输距离近,钢管品质好、生产效率高的优势,为大桥建设供应钢管桩,以实际行动支持“家门口”的跨海大桥建设。

  从14年前在珠海经开区投资建厂,到助力打破我国高性能海洋管材依赖进口局面,珠江钢管的发展是珠海经开区向海而生、创新而强的缩影。

  今年以来,珠海经开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全力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五大战略性产业体系,用全市约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近四分之一的工业产值,成为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像珠江钢管这样的龙头企业,构筑起珠海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

  体制优化调整后,珠海经开区激发“管委会+公司”的体制优势,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聚焦经营主体关切,聚焦头部企业、挖掘推进存量企业增资扩产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年初,总投资10亿元的珠海恩捷新材料锂电池隔膜三期项目开工建造;不久前,艾伦塔斯电气绝缘材料(珠海)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存量企业增资扩产犹如大树盘根,构建起枝繁叶茂的产业森林。

  从年初到年终,珠海经开区全面铺开“盘根计划”,锚定“PTA—聚酯—涤纶丝/薄膜”、电子化学品、锂电新能源、功能高分子材料四个方向,编制产业发展图谱、精准发力强链补链,推动园区加快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生态。

  2024年以来,经开区已签约项目共计69个,计划总投资15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33个,总投资138.6亿元,达产产值255.8亿元。其他产业项目24个,总投资11亿元,营业收入129.5亿元,进出口值34.5亿元。

  目前,珠海经开区已汇聚中海油深海开发、英力士化工、粤裕丰钢铁3家“百亿级”企业,中海油气电瀚海能源、三一海工、华润化学3家“50亿级”企业,谦信新材、景旺电子、中海福陆等28家“10亿级”企业。

  作为所在行业的龙头,众多重量级企业在珠海经开区加快聚集,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发展,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开放前沿▶▷

  三大平台放大载体优势

  12月5日,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批重327吨的光伏组件在拱北海关所属高栏海关的监管下,通过“一票多车”模式申报,采用“整报分送、单车进出区”方式从高栏港综合保税区顺利通关出区。

  “通过‘一票多车’模式,车辆等待时间缩短75%,整批货物可节约运输成本8万—10万元。”珠海富山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物流高级工程师李文娟说:“‘一票多车’申报模式打破了传统‘整报、整出、整入’模式的限制,是高栏港综合保税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次探索。”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战略咽喉,珠海经开区是珠江口西岸首个获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高栏港亿吨深水良港、综合保税区、国家级化工园区三大重要平台。

  珠海经开区因海而生,开放是“最大的优势”。

  今年,珠海经开区体制机制优化以来,作为开放型经济新窗口和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重要节点,高栏港综合保税区业务和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迈仕渡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并主动探索推行“保税免税衔接”业务,有望在全省率先实现,成为华南地区首个落地和大湾区首例。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珠海经开区是珠江口西岸开放的前沿要地。

  塑造开放型经济新动能,珠海经开区充分利用国家级化工园区资源禀赋优势,瞄准“世界500强”“全球化工50强”开展外资精准招商,共汇聚外资企业133家,其中珠海英力士年产值超百亿、珠海路博润是国内最大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基地、珠海艾伦塔斯绝缘漆和树脂领域的研发生产能力全球领先,新引进的珠海科思创将于2025年投产。

  放大国家级化工园区载体优势,珠海经开区抢抓高端电子化学品加速国产替代重大机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全国首个5.0化工产业新空间——电子化学品产业园,未来还将打造全国首个电子化学品新质生产力培育基地,全面满足电子化学品从中试到小批量生产阶段载体需求,有效解决中期技术放大、科研成果产业化环节存在“断链”的痛点难点。

  “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海底两万里》这样写道。

  西江入海口,黄茅海之滨,立足全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成立40周年的关键节点,珠海经开区正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速度打造联结湾区、辐射粤西、链接全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撰文 林郁鸿 董谦君 王韶江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