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6日 来源:人民政协报
在澳门看烟花汇演,到珠海逛新春游园,再去深圳旅游购物……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疑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执委胡剑江欢度假期的生动诠释。今年春节,他和家人一路自驾“北上”,徜徉在美食、美景、美途中,和更多大湾区人一样,着实过了一个精彩异常的“湾区年”。
“五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港澳委员积极响应支持,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科技发展、人文交流互通等领域提交提案、建言资政。五年过去,我们的诸多设想已经写入现实,大湾区正日益呈现出热气腾腾、深度融合的新景象。”作为多年来为湾区发展鼓与呼的政协委员,胡剑江感慨颇多。
此次进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港澳委员,提及粤港澳大湾区,无不是这样的感慨。
软硬联通 齐头并进
今年春节,仍为工作奔忙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在出差途中平添了不少幸福感。
“这个农历新年,我先后从香港到广州、深圳处理公务,每次都是当天往返。”姚志胜说,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高度便利的通关环境,使他得以尽早回到家中和亲朋欢聚。
在姚志胜看来,今日的大湾区高铁飞驰、大桥飞架,置身其中,能感受到人流、物流交织,经济民生活动日益紧密,也能实实在在地看到,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正在频频“上新”:2018年,广深港高铁全线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2019年,南沙大桥投入使用;2023年,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琶洲港澳客运码头投入运营……“大湾区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姚志胜说。
“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还相继催生了‘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经珠港飞’等多个利好政策,这背后源于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机制对接。”全国政协常委、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会长施荣怀说。他相信,借助日益加快的“硬联通”,未来能稳步推进湾区的“软联通”,并建议在制定互认政策方面进一步落实相关举措,如推动职业资格互认,拓展认证范围;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搭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等。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工联总会理事长李从正说:“当前,大湾区有序推进制度衔接,‘湾区社保通’等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效,建议加快健全跨境数据管理体系,推进跨境公共服务‘软联通’。”
科技创新 协同发力
拥有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采访时,胡剑江把当前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家底”和成果一一列举,言谈间可谓底气十足。
“《纲要》指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胡剑江说,当前,数字经济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也可成为湾区协同发展创新的着力点。
“未来,可以建立立足香港、协同大湾区的智慧城市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动香港和大湾区其他城市系统互联互通,促进本地社会民生、产业经济等改善发展。”胡剑江建议,不断培育本地创新型人才,引进全球科技企业及机构入驻,持续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生态及体系。
人文交融 共绘未来
“Hello,大湾,我们一起在这里,感受文化纳百川……Hello,大湾,持续创造奇迹的港湾,幸福不转弯……”在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春节晚会上,一曲《Hello 大湾》火爆出圈,它将11座城市写进了歌里,唱出了湾区的人文情怀和温暖底色,也唱出了湾区文旅交融迸发出的活力和潜能。
多次参与、组织相关文化交流活动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杨莉珊,不仅对“人文湾区”的打造乐见其成,更将目光从湾区延展到全国,建议大湾区联手京津冀,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繁荣。
“京津冀和粤港澳在地缘区位、经济规模、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互补性强,可以通过资源要素共享,共同推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杨莉珊说,例如,在国内市场,两大城市群可根据不同群体设计不同产品,既有传统观光游,又有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漫步”,深挖文旅融合的消费价值潜力;在国际市场,双方可将中华传统文化、非遗文化作为重点互推,将文化体验、文化艺术品销售打造成重要消费门类,面向海外传播推广。
“《纲要》赋予了澳门重要的历史使命,将澳门定位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在这方面,琴澳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的关系日益突显,在旅游产品和执业培训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多项重点工作。”全国政协常委、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何润生说,“为更好整合琴澳的旅游资源,我在各种场合多次提议推动更多的琴澳海上旅游产品发展,相信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化琴澳文旅的融合进程。”
“希望大家有机会多到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在3月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大会新闻发言人刘结一向大家发出诚挚邀请。
《纲要》发布五年来,擘画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实景,奋楫扬帆的湾区,期待更多人与它相遇。
(记者 徐金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