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中银香港与汇丰接连宣布,已成功完成跨境征信互通的南向通试点。今日,据中国人民银行主管媒体报道,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也陆续落地。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签署《关于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的谅解备忘录》,明确支持深圳同香港率先开展跨境征信合作试点。香港金管局助理总裁区毓麟曾公开表示,“未来若进展顺利,也会将试点范围推广至大湾区其他城市。”
记者了解到,北向通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南洋商业银行等深圳辖内商业银行切实应用香港跨境征信信息,向在深港企提供贷款合计7.53亿元,其中纯信用贷款占比78.7%、首贷率40.0%。
南向通方面,6月2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撰文称,目前在征信信息南向传输往香港方面,已有数个试点个案成功进行。所涉总额约3000万港元。
深港征信机构合作,为银行提供跨境征信
记者了解到,此次跨境征信互通试点的具体模式为,北向通方面,深圳征信机构在取得信息主体充分授权的前提下,通过与香港征信机构开展市场化合作的方式,获取并向深圳辖内商业银行提供优质有效的香港跨境征信报告。
南向通方面,在获得充分授权后,试点个案经由深圳和香港两地征信机构合作,将中小企业的业务数据和相关征信信息跨境传输给香港银行,香港银行利用该等信息,完成向这些企业的贷款审批,
跨境企业征信信息互通至关重要。一方面,跨境企业征信互通可支持银行的信贷批核,有助加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亦可惠及借款企业,尤其中小企业,促进它们取得融资,以及可降低借贷成本。
尤其是,现阶段随着香港与内地的跨境商业活动持续增加,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与金融日益融合,两地银行业及商界均提出跨境企业征信互通的需求。今年4月,据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介绍,2023年香港投资推广署已协助382间企业在香港开设和扩展业务,较2022年增加27%,其中来自内地的有136间。
深港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但长期以来,深港两地跨境企业征信数据传递都是一大难点。
据悉,依托香港跨境征信报告,深圳辖内商业银行可以掌握更详细的资料,使信贷审核更加全面,精准设定借贷利率,从而降低在深小微港企的融资成本,解决跨境融资的痛点。南向通反之亦然。
“北上南下”均有落地案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已披露两个案例。第一家企业为港顺(深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19年的港资企业。据上述媒体报道,因为属于轻资产企业,且成立年限较短、经营规模较小、无抵质押物,境内历史信用信息较少,加之商业银行无法了解其香港母公司情况,港顺贸易未能获取融资。
在北向通业务试点中,深圳侧征信机构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与香港诺华诚信有限公司开展市场化合作,获取到港顺贸易香港母公司的征信信息。后由交通银行前海分行参照企业征信等相关资料,为港顺贸易提供100万元首笔信用融资。
第二家披露企业为深圳纳德光学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光学显示开发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据报道,该企业负责人为香港人士。因为企业研发资金投入需求较高,产品更新迭代较快,库存转化较慢,盈利规模较小等问题,加之没有新的增信手段,港企未能顺利获得新增融资。
在业务试点中,深圳侧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与香港环联资讯有限公司合作,获得了纳德光学负责人的香港征信报告。后由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以该报告为增信加持,助力港企成功获得500万元新增科创贷款。
记者了解到,这是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为精准助力在深小微港企获得融资,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会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金融支持前海30条”,推动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北向合作业务落地。
目前在深港跨境征信南向合作业务中,也披露了数个试点案例。中银香港表示,通过与征信服务机构合作,通过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查阅客户内地关联公司的信贷报告,完成首笔中小企业贷款个案的信贷决策。
而在汇丰试点个案中,记者了解到,邓白氏公司向汇丰香港提供一家数码旅游平台内地母公司的征信数据。在获得该公司的在岸信用报告后,汇丰能更直接清晰地掌握其信贷状况和财务表现,从而加快批核在香港的再贷款额度。
中银香港个金风险及综合管理部总经理廖伟伦表示,预期建立跨境征信互通业务试点合作框架,可让内地及香港的银行在获得企业客户同意后,跨境查阅相关企业在另一地的征信数据,让银行更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期望通过扩大跨境征信合作试点范围的新措施,未来可逐步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深化内地和香港经济融合发展。”
(记者 曹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