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抢抓新机遇,在全国低空经济领域率先“起飞”,涌现出低空智慧物流、低空文旅消费、航空应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低空政务管理、低空农林植保等丰富应用场景。今天,带你用120秒,“飞”阅广东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是我国为研究中微子而打造的“国之重器”,其核心设备——中微子探测器放置在地下实验大厅内44米深的水池中央,是世界上能量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小”卫星 “大”作为!作为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科一号”也是国际首颗低纬度地磁场与空间环境的科学探测卫星,自投入使用以来,<br/>持续开展空间环境探测,目前已绕地球飞行超8000圈。
低空载人飞行器仅需12分钟便可从深圳飞至珠海,广州南沙的上班族可一键预约无人驾驶出租车下班回家……这样的“科幻”出行场景,每天在粤港澳大湾区上演。支撑着梦想照进现实的,是名为“创新”的力量。
9月22日晚,“湾区升明月”2024年大湾区电影音乐会在澳门唱响。全红婵、樊振东、龙道一等奥运健儿现身音乐会,齐唱《大中国》。 此外,全红婵、樊振东等还将和汪峰同框,合唱《我爱你中国》。
2024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成立三周年,也是合作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验收的“大考”之年。三年前的今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为横琴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横琴这三年如何加速变变变!
苍茫南粤大地,浩瀚南海之滨。从地图俯瞰,珠三角形如麒麟,抬头东顾浙闽沪,摆头西瞰新通道。一路走来,广东连续35年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一,扛起了经济大省的责任担当;眺望前路,广东牵手珠江口两侧的香港和澳门,挺起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的“脊梁”。
今年以来,广东省各地接连召开会议,探讨低空经济“飞跃”之路。随着低空经济热度的不断攀升,大湾区在这一万亿产业新赛道的先发优势也逐渐浮现。从各类飞行设备的研发、试航、实现量产到不断“解锁”新的低空应用场景,在扎实的产业基础和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下,一批低空领军企业率先在大湾区“起飞”,用低空经济技术成果赋能“千行百业”,如今,通勤、配送、农业等多元化应用场景在湾区低空频频上演。跟随图片,一起来看看大湾区低空经济的“空”前盛况吧!
深圳不仅汇聚了众多知名智能手机品牌,还吸引了大量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了集核心零部件研发、代工生产、品牌整机、生态建设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产业体系。
7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满月,持续催旺两地人气、商气、烟火气。数据显示,深中通道“通车即饱和”,日均车流量超10万车次,累计车流量预计超过300万车次。数据之外,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热气腾腾。于普通人的日常之中,这座气势恢宏的世纪工程带来了一些“小确幸”。
北京时间7月27日晚,奥运会乒乓球混双项目,国乒取得开门红晋级8强。奥运盛世,湾区助力,本届奥运会乒乓球赛指定用球,由一家来自大湾区的企业提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新一代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er Plus便来到了大湾区。逛City走Country,驾驶新能源汽车一路驰骋,搭乘无人机翱翔天际……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吹响,探索大湾区的“新”动密码,你心动了吗?
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作为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海空联运项目,在全国首创跨境安检前置,横跨内地与香港两个关贸区,实现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和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推进制度型开放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