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外眼看大湾区

柬埔寨中国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深圳像全速前进的高铁

2020年09月25日 来源:南方网

[ ]

  每年,谢莫尼勒都要来中国好几次,“深圳速度”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人类发展史上,深圳可能是走得最快的一座城市,就像一列全速前进的高铁。”他说。

  谢莫尼勒是柬埔寨中国关系发展学会会长、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前任柬方院长、《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的柬语版译者。同时,作为柬埔寨内阁办公厅民间社会组织联盟论坛项目计划部主任,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柬中民间友好。

  “中国拥有清晰长远的规划,善于通过阶段式发展目标去推动整个国家进步。而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奇迹,正是中国式经验的成功范例。”谢莫尼勒指出,在深圳发展过程中,它被赋予了不同的城市功能定位,从经济特区,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40年来,深圳等经济特区始终处于中国改革开放探路开路的“第一方阵”。

  关于特区建设▶▷

  普惠式增长持续改善民众福祉

  南方日报:您对中国的特区有哪些印象?

  谢莫尼勒:珠三角地区我每年都要去好几次。2012年,我在深圳待了2周。“深圳速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去年8月底,我到深圳参加论坛活动,深圳探索的低碳发展模式让我大开眼界,那里的公交车实现了100%电动化,有上千个各类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0%。在我心里,深圳是最美的地方。

  珠海特区与澳门相邻。柬埔寨人一听这个名字,就会联想到一座美丽的海边花园城市。

  南方日报:您认为中国经济特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谢莫尼勒:柬中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我们一直很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开创了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发展之路。

  中国善于通过阶段式的发展目标,去推动整个国家向前。经济特区40年的发展,正是中国式经验的成功范例,是“中国奇迹”的探路者和开路者。中国各级政府清楚具体的目标,并且按照计划、责任到人地去达成目标,实现高效率的发展。

  在特区建设过程中,老百姓掌握了新技能,拥有了持续改善生活的能力。我舅舅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头几年,到深圳一家外资服装厂打工。学到技术后,他自己办服装厂,生意越做越大。生活富裕后,他还热心为家乡建设捐款出力。他是一个缩影,让发展成果持续惠及更多民众,是中国特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

  更深层次来看,经济特区的崛起得益于中国高效的制度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特区取得的成就,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对一系列成功案例的细致分析,并不断总结出大量可供推广的经验。

  关于柬中合作▶▷

  人才培训与高等教育是热门

  南方日报:2017年12月11日,柬埔寨首都金边与深圳正式结为友好城市。此后,两地有哪些新合作?

  谢莫尼勒:对柬埔寨人来说,深圳就是中国经济特区的代名词。柬中同是发展中国家,又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类似的问题。在诸多方面,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都可以启迪柬埔寨。

  2017年以来,深圳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联合深圳的民间力量,与湄公河国家政府、智库以及友好民间组织等共同开展“深系澜湄”合作项目,首期推进的“共享经济特区建设经验”“地中海贫血和耳聋基因筛查”“湄公河太阳村”“湄公河光明行”等项目在柬埔寨落地。

  有趣的是,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被誉为“柬埔寨的深圳”。过去,柬埔寨的经济特区大多设在毗邻边境的地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则不同,它位于柬埔寨西南海岸线上,是水陆空交通便利之地。如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大部分商业由中国人经营,在建项目多数也由中企承建。

  南方日报:柬埔寨和广东的交流合作情况如何?交往的重点领域是什么?

  谢莫尼勒:柬埔寨华人华侨主要分为5支,分别是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闽南人及海南人。其中,潮汕人数量最多。由柬埔寨潮州会馆创办的端华学校拥有百年历史,是柬埔寨目前规模最大的华校,拥有学生上万人。

  有了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便利,人才培训和高等教育自然成为柬埔寨与广东交往的热门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柬埔寨青年希望进入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广东高校深造。

  同时,柬埔寨和广东之间的旅游、投资活动亦在升温。如今,中国已成为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柬埔寨外国游客最多的客源国。

  关于发展理念▶▷

  根据国情民情探索发展路径

  南方日报:您曾任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柬方院长。您认为中国历史文化和发展道路,如何才能更好被外国受众理解、接受?

  谢莫尼勒:中国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从欠发达状态一跃变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进步的中流砥柱。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个维度,中国都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启迪。

  比如,中国的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要想成功,就要根据自身国情民情来探索发展路径。这几年,我到过广东、云南、贵州等地,走访当地的扶贫项目。中国减贫行动讲究因地制宜,一步步摸索出了精准扶贫和发展式扶贫模式,这是很了不起的。中国令世界瞩目的减贫成就,鼓励柬埔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扶贫方式。

  2009年至2017年,我担任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柬方院长。促进双向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加强两国各层面沟通,是我们孔子学院创建的初衷。沟通最好的方法,是要找到交集。

  中国奉行的是“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在我看来,其中的“亲”,是亲戚、朋友,意指彼此要增进了解;“诚”是真诚、相互尊重;“惠”是实惠、益处,意指相互惠及;“容”是互相理解、包容,谋求共同发展。我认为,这四个字也可以作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路径参考。

  ●南方日报记者 龚春辉 实习生 王一苇

  策划:赵杨 胡良光

   精彩观点

  ●“深圳速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国的发展已经很快了,而深圳就像一列全速前进的高铁。

  ●在特区建设过程中,老百姓掌握了新技能,拥有了持续改善生活的能力。让发展成果持续惠及更多民众,是中国特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基础。

  ●从更深层次角度观察,经济特区崛起得益于中国高效的制度体系,以及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执政能力。高效,始终是中国发展的特征。

  ●柬埔寨最大的经济特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被誉为“柬埔寨的深圳”。如今,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大部分商业由中国人经营,在建项目多数也由中企承建。

  ●有了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便利,人才培训和高等教育自然成为柬埔寨与广东交往的热门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柬埔寨青年希望进入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深圳大学等广东高校深造。

  ●中国减贫行动讲究因地制宜,一步步摸索出了精准扶贫和发展式扶贫模式,这是很了不起的。中国令世界瞩目的减贫成就,鼓励柬埔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扶贫方式。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