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外眼看大湾区

中国以色列交流中心总顾问伯恩赐:以色列企业看好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2020年01月21日 来源:南方网

[ ]

  去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也吸引了世界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一的以色列,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值得粤港澳大湾区借鉴?以色列与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哪些合作空间?近日,中国以色列交流中心总顾问伯恩赐接受了我网记者的专访。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

  2018年中国和以色列的贸易额是139亿美元,以色列和广东的贸易额约占双边贸易总额的25%。“长期以来,中国和以色列在农业、建筑、工业、高科技、教育等许多领域的交流都非常顺利,两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经贸合作关系。”伯恩赐对记者说。

  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伯恩赐曾担任MOBILEYE等以色列科技公司在中国的高级管理职位,见证了过去30年中以交流合作史。“以色列与广东省近年来有着频繁的互动与合作,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许多以色列公司希望抓住机遇,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有所作为。”伯恩赐告诉记者。

  伯恩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且必然的发展过程,能够不断促进华南地区乃至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增长,对国际市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港澳开放的国际环境,加上内地良好的商业环境、工业制造、交通基础设施及科研机构等,为外国企业和商界人士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伯恩赐说,“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中国的南大门,这对于国际市场发展具有很大帮助。”对于国际经贸合作,伯恩赐充满期待。

  科技创新合作成中以合作重点

  数据显示,人口只有 900 多万的以色列,科技对其GDP的贡献率超过90%,国家创新能力高居世界第二。目前,以色列拥有3.8万名科学家,约有 6000 家高科技企业,每2000人中就有1人创业,平均每8小时就有1家创业公司诞生。伯恩赐表示,尽管以色列科技创新处于世界前列,但以色列是一个人口稀少、没有自然资源的小国。中国“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给以色列公司很多机会,为双方更多领域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以色列新一代碳应用纳米技术Israzion从数百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10强榜单。

  去年底,来自以色列的新一代碳应用纳米技术Israzion在“创客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上引起关注。该项技术将固废垃圾中的纺织品和塑料通过高温处理设备,变废为宝生产出各类有价值的碳材料。这个创新性的技术成果最终入选10强榜单。在去年6月举行的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上,伯恩赐带着以色列的ARCadia技术来到现场展出。ARCadia将增强现实与BIM结合运用到建筑行业,颠覆了传统“二维建筑图纸测量工具”的施工、检测方式,把施工效率提高了50%,获得了创交会“最具投资价值科技成果”奖项。伯恩赐表示,中国多家公司已发出洽谈收购和合作意向。此外,中国以色列交流中心/中以集知(广州)科技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农业龙头企业协会也确立将围绕农业生产建立多个合作项目,围绕建立中以农业国际合作联盟、岭南佳果保鲜重点实验室、中以农业采摘机器人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广州中心等项目展开深入合作。

  科技创新也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在伯恩赐看来,要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他说:“以色列人非常喜欢挑战,如果可以创造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机遇,就可以帮助到更多喜欢挑战、喜欢收获机会的人来到这里创业、营商。”他建议各公司要多雇佣各国的应届毕业生,这将有助于年轻毕业生获得真正的国际工作经验,为公司输送新鲜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期待双方加强交流合作

  在谈及经贸交流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伯恩赐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的优势赞不绝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可以把之前存在于不同区域的隔膜或差距消除,让以色列和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合作。”

  “要进一步加强相互合作,关键是两国文化有更多接触,创造出更多机会让两国人民增进交流。我们公司正在致力于将希伯来大学的项目和课程提供给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使用,并组织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务人士和院士到以色列互相交流合作。”

  放眼未来,伯恩赐有这样的期许:“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互动交流让两国的政府和人民加深了解,双方信息互动更紧密和更快,让彼此了解对方的最新信息。最重要的是让彼此的交流沟通和交易都变得简单化,越简单越好。”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