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大湾区大平台

“澳门+横琴”发展新动能持续释放

2025年02月1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印发六周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合作平台之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自挂牌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进各项工作,琴澳一体化取得了积极进展。

  数据显示,2024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澳资经营主体数量6798户,增长12.9%,为大湾区发展提供新动能。今年以来,横琴口岸日均车流比增超22%。南海之滨,各项发展成果在合作区可见可感,“澳门+横琴”乘势聚能,成为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

  赋能“轨道上的大湾区”

  横琴口岸出境大厅,背着双肩包的青年通过快捷通道过关后,步行数分钟便登上澳门轻轨“横琴线”列车。去年12月2日,澳门轻轨“横琴线”顺利开通,成为粤澳居民旅客又一个高效出行选择。

  三年间,合作区一直致力打造“内联外拓”的枢纽型综合交通体系,搭建联通湾区的新通道。截至去年底,十字门隧道建成投用、杧洲隧道双线贯通、黑白面将军山隧道工程顺利完工等基建“里程碑”纷纷实现,合作区加快完成骨干路网建设,更好地承担起澳门居民融入大湾区生活“第一道门”“第一条桥”的重任。

  提升口岸通关能力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同样是《纲要》提及的重要内容。目前,合作区已全面完成横琴口岸二期工程及智慧口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客货车联合一站式车道、随车人员验放厅启用,口岸通关体验和效率持续提升。

  交通“畅”起来,货物“动”起来,口岸“热”起来。横琴边检站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横琴口岸日均车流量分别为5200辆次和6500辆次,2025年至今,横琴口岸日均车流量高达8000辆次,同比增长22.2%,其中澳门单牌车占车流总量的2/3。

  创新规则衔接机制

  近日,广东省发布第三批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横琴“分线管理”政策落地实施名列其中。

  作为合作区的基石性政策,合作区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持续优化通关监管、跨境金融管理、市场准入、民生融合等。除此之外,合作区通过各项大小切口的改革,为大湾区实现更多新的衔接、连接与融合。

  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是大湾区建设各大重要平台中,合作力度最大、创新突破最显著的探索实践,也是粤澳双方在合作区建设中决策、执行、管理、共享等各个环节全方位、系统性合作的制度创新。如今,在合作区,“四共”体制在粤澳双方的携手下运行日益顺畅,实现了两地行政管理的深层融合。

  以法之力,护航湾区协同融合,三年多来,合作区持续完善法治体系建设,用好珠海特区立法权,完成澳门医疗、药学、旅游、建筑设计等领域专业人士跨境执业“小切口”立法。出台全国首部规范商事调解活动的地方性法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商事调解条例》,助力湾区内地城市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澳门、接轨国际制度体系。

  探路“桃花源”构建优质生活圈

  “横琴是澳门青年进入大湾区很好的起点。”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营运总监刘智龙感慨,从横琴到澳门、香港、广州,刘智龙的创业梦想从合作区出发,逐步迈向整个粤港澳大湾区。

  随着琴澳双城加速一体化,越来越多澳门青年选择在横琴演绎精彩人生。截至去年10月末,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16863人,就业人数达5297人。

  按照《纲要》要求,“在横琴合作建设集养老、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探索澳门医疗体系及社会保险直接适用并延伸覆盖至该项目”“研究在横琴设立澳门子弟学校”……如今,这些部署规划正稳步成为现实。

  不久前的开学季,澳门学子回到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开启新学期。作为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横琴学校将澳门传统优势课程结合IB国际课程,推动澳门学子的全面发展。

  此外,首批296种澳门药品从澳门跨境来到横琴“澳门新街坊”卫生站,趋同澳门居民的用药习惯。同时,还落地实施包括教育、养老、社区服务、国际互联网等一系列趋同澳门标准的试点政策……在琴澳双方携手突破下,以“澳门新街坊”为基点,澳式生活在这里成功复刻。

  未来,琴澳还将携手逐步推动“澳门新街坊”项目落地实施的各项趋同澳门标准试点政策覆盖全域,并积极开展系统性的研究论证工作,更加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应举措、完善相应配套设施,力争实现合作区从“宜居宜业”到“乐居乐业”,成为澳门居民人人向往的“桃花源”。

  (记者 何丽苑 黄天儒 通讯员 李宇航)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