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6日 来源:南方+
夜幕降临,旧金山湾区的灯光点亮美国西海岸,灯火通明的硅谷在其间尤为亮眼。在这里,一杯咖啡之间,就可能会有一个改变世界的灵感迸发。
对集成电路专家江朝晖来说,“高新科技摇篮”硅谷一点都不陌生,她曾在那里工作了30多年。而现在,她回到了国内,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落脚,还成了合作区的“推荐官”。
“我非常喜欢横琴,因为它很像硅谷。”跨洋归来,江朝晖到粤港澳大湾区已有几年,她创立的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就在横琴岛上,主业是用三地科研资源开展高性能AI芯片研发。
江朝晖曾经工作的硅谷,是高新科技的代名词。而她现在扎根的横琴,正以硅谷为目标,发力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产业。揭牌成立三年,合作区内科研与高端制造经营主体达到1.1万家,占横琴“四新”产业的68.4%;现有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8家,科创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产学研资,闭环成链。乘着时代潮流而动,横琴正与澳门携手,循着旧金山湾区的发展路径,试图探索打造一个中国的“硅谷”。
横琴西部亮起“科创之光”
三年前的横琴,是什么样的?
“我们入驻时隔壁楼栋就是黑灯瞎火,没有一扇窗亮灯。”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的回忆中,当时的横琴岛,东部口岸附近已经比较旺,但西部有着大批空置的毛坯房。“现在不一样了,越来越多企业搬进来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晚上也有研发人员在干活,横琴西部亮起来了,不再需要霓虹灯来装饰。”
集创北方、璧仞科技等超80家集成电路企业、平台已落户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
而早在15年前,初开发的横琴还是“蕉林绿野、农庄寥落”,如今初具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却是零的基础。2021年9月5日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为合作区明确了新产业发展方向,其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经过三年的发展,合作区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无中生有”,打造形成芯片设计、研发、制造、测试、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
这一切并非易事,“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是背后的密码。
广东矽力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成斌,曾是澳门大学教授,长期扎根琴澳两地,让他看到横琴的潜力和机遇,而后便开启了由研到产的道路。“随着琴澳一体化不断深化,横琴作为连接澳门自由港和内地广阔市场的融合交汇点,叠加‘双15%’、产业扶持政策等红利,能够为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实在的发展红利。”余成斌说。
在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负责人张涵瑀看来,近年来中央持续赋能横琴,系列政策利好,成为推动当地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如今,集创北方、璧仞科技等超80家集成电路企业、平台已经落户该园区,推动产业生态集聚。截至2023年底,合作区集成电路规上企业营收已经接近29亿元,强“芯”IP正在形成。
横琴加快打造强“芯”IP。
创新的种子在横琴全岛播撒。就在同一个园区内,今年新启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集聚地,吸引了首批18家机构企业、6个研发与成果转化中心入驻,涵盖了人工智能、空间科学、生命科学与纳米材料融合技术创新等多个前沿领域。
不用霓虹灯,科技创新之光正点亮横琴岛,海内外人才加速聚集。目前,横琴累计引进的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省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领军人才超过120名,横琴“智”力不断提升。
搭起产学研转化的“跨境桥”
硅谷的耀眼,有赖于周边顶级高校的科研力量作支撑。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等分布其中,既为科技公司的技术突破提供了科研力量,又源源不断输送顶尖人才。而横琴要效仿的,正是这种模式。
清晨,从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眺望马路对面,能清晰地看到澳门大学的校园。而这所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澳门高校,通过在横琴设立科技研究院的方式,完成了一路之隔的产学研跨境转化。
澳门高校通过在横琴设立科技研究院的方式,完成了一路之隔的产学研跨境转化。
“科研院在横琴搭起了澳大与内地的合作平台,直接改变了合作区的创业生态,为澳门大学师生的产学研发展提供了支点。”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长陈国凯说,该院一方面承接澳大在内地的科研合作、项目申请,依托企业实际需求来驱动研发,更好地用尖端科创成果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承接澳大的溢出效应,为合作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精准支持企业落地发展和开辟新赛道。据了解,该院扎根横琴5年,已有6个研发中心和澳大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横琴分部。
放眼横琴全岛,类似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正加快建成。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0家落成,澳门高校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横琴分部、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等多个创新平台相继入驻。按照规划,澳大还将设立横琴澳门大学高等研究院,澳门城市大学、澳门圣若瑟大学将在横琴设立实体的“产学研”基地,带动越来越多澳门科创种子落地横琴。
硅谷的成功,还源于各类要素之间频繁而密切的互动。不久前,合作区提出要加快打造“产学研资”科创生态圈,让各类要素跨境快速流动、迅速组合,让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资源丰富的产业投资机构,在合作区就能与澳门高校深度互动,碰撞出新的合作火花,形成可持续孵育创新的良性生态系统。
“在横琴,拥有和澳门高校合作的良好条件。”江朝晖表示,跃昉科技已经与“邻居”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达成深度合作,通过澳门大学多个国家级实验室,在能源互联网和智慧城市等领域进行协作。此外,创业谷内聚集了一批医药和智能互联网的公司,他们对芯片有着强烈需求,跃昉科技的自研芯片在园区内就可以进行测试、检验,共同寻找优化方案。
“在青年创业谷的咖啡店里,和半导体行业专家互动交流的感觉,很像硅谷。”江朝晖多次提到这个类比。
“横琴是湾区未来的科创新星”
“横琴与很多国外的学术科研中心相似,不会过度拥挤,人才产业生态很好。”张旭认为,智能产业可以划分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而横琴居于创新核心层,擅长科创研发和超强算力,辐射能力相当强,会是湾区未来的科创新星。
他强调,横琴与澳门珠海三位一体,腹地延伸至粤西地区,发展潜力巨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开通后,将进一步盘活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资源。因为与澳门毗邻,可以承接香港、深圳的科研、产业、人才、资金。“今年合作区实施分线管理,带来的不仅是琴澳生活便捷,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人才、平台、技术、资本的跨境融通。”
今年3月1日,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政策。自此,经“一线”进口、可享受免税或保税政策的主体和货物范围有所扩大,含进口料件的加工增值30%及以上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可免征进口关税,将利好横琴科技产业。
横琴分线管理促进人才、平台、技术、资本的跨境融通。
张涵瑀坦言,精密的设备、仪器对研发非常重要,进出口货物免(保)税政策实施后,科研机构等民办非企业单位也能申请免税进口各类科研设备,可以有效降低科研项目投入。此外,封装企业从境外进口晶圆、在横琴封装并销往内地其他地方,可免征进口关税,也会降低企业成本,大大提高企业竞争力。
与澳门一体化发展,横琴正探索打通境内外要素流动壁垒。
不久前,江朝晖与澳琴联合招商代表团一同出海,以“横琴推荐官”的新身份回到了熟悉的硅谷,向旧金山湾区企业推介合作区。在她看来,横琴与澳门能够形成很好的互补,给予“硅谷+拉斯维加斯”多元化发展体验,越来越多研发人员选择横琴作为工作生活的“下一站”。
诚然,距离打造中国“硅谷”,横琴还存在能级量级上的差距。江朝晖认为,横琴需要进一步学习硅谷的科创生态。一方面,塑造自身的创新DNA,容许企业在科研中试错,拿出独一无二、经得起验证的原创技术,开拓市场新蓝海。另一方面,横琴分线管理系列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仍需要时间,要有更多“懂技术”资本的支撑,才能让产学研与市场紧密联结。
(采写 黄天儒 摄影 关铭荣 海报 招凤仪)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