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29日 来源:南方+
近日,第三届横琴国际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下称“大赛”)顺利完成所有赛项。一批优秀科技项目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丰富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科技项目和人才储备库,也增强了合作区科技创新驱动力。
澳琴科创融合发展更聚焦
举办科创大赛,是合作区以全球视野和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吸引全球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到合作区发展的强有力信号。目前,大赛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开展的规模最大、资助金额最高、辐射范围最广的科创品牌赛事之一。
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本届大赛的主题更加鲜明,澳琴融合的导向更加聚焦,重点面向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四大行业领域,吸引具有突破性原创技术和产业化能力的企业落地澳琴。
本届大赛还在原企业需落地合作区的基础上,放宽落地区域范围至澳门,无偿资助资金使用范围亦扩大至澳门,发挥澳门对接国际的窗口优势,为国际企业“引进来”提供枢纽平台,鼓励更多国际优秀人才、海外先进技术成果汇入澳门。大赛在项目评审阶段还重点把“澳琴落地计划”“澳琴产业发展契合度”等作为关键指标。
此外,大赛决赛、总决赛以“一赛两地”形式在合作区与澳门举办,为两地开展科创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契机,共同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席谢永强认为,本届赛事充分体现了澳琴联动优势,“我们全程参与了大赛的筹备和举办,在积极邀请葡语系国家项目参赛,以及在澳门举办总决赛等方面,澳琴充分合作,力促发展。”
大赛“国际范”特征显著
凭借着精细化的项目招引和全球化的推介招募策略,合作区及其打造的大赛在国际舞台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据统计,本届大赛吸引了全球17个国家及地区的1359个项目参加,参赛项目总量、境外项目数量、澳门赛道项目数量同比分别增长44%、106%、126%,均创历届赛事新高。其中,完成报名的境外项目主要来自澳门及香港,也包括巴西、韩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及地区,区域分布数量较上届增长78%。
本届大赛导入更多“澳门元素”,共吸引278个澳门赛道项目报名,为上届的2.3倍。澳门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本届赛事“新青莲奖”,企业代表万浩光表示,本届赛事影响力大、国际化水平高,“新青莲奖”的设立,为澳门青年科创工作者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看到有澳门青年参与的研发成果和应用在国内外得到认可,我感到非常高兴。”
此外,大赛还首次增加葡语特色,招募葡语国家项目18个。“澳琴非常适合我们落户发展!”巴西参赛企业代表Gustavo对于赛事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目前已经得到澳琴两地的很多支持,未来会与澳门大学开展产品研发等合作,进一步进军中国市场。
据了解,自大赛启动以来,大赛组委会赴境内15个城市、境外16个国家及地区开展招募推介活动。此次大赛还联合Beyond、松禾资本等机构赴葡萄牙里斯本、韩国首尔、新加坡等境外地区开展7场线上线下推介交流活动,向国际市场集中展现合作区投资机遇、赛事相关政策红利,让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了解澳门和横琴,吸引优质海外科创团队积极参与赛事。
多措并举助力项目孵化落地
招商要引进来,服务要跟上去,企业才留得住。
在赛事执行过程中,大赛组委会注重产业落地、实行招商前置,联合合作区招商团队开展招商推介、企业拜访等活动,以赛事为平台,全面推介合作区投资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并为所有参赛企业提供政策解答、落地咨询、人才落户、投融资对接等招商服务,缩短人才引入、产业导入“最后一公里”,全力实现“对接一个、落地一个、发展一个”。
“透过横琴进入庞大的内地市场 ,透过澳门联通国际网络。”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表示,希望以大赛为契机,用好澳门这个国际平台,为横琴引入更多科创企业,实现澳琴联动发展。
赛事带来的正面效应持续发挥,助力企业更好发展。“我们团队非常看好横琴的发展!”澳门甡物科技有限公司代表萧启东表示,目前公司已经落户横琴,获得“新青莲奖”是对团队努力的最大认可,希望借助此次获奖契机进一步扩大研发团队,助力企业发展。获得特等奖的企业代表廖志军表示,未来将持续发挥好赛事带来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创新研发,招揽更多高端人才落户澳琴。
值得关注的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将于近期出台,与澳门科技资助措施充分对接衔接,加强澳琴协同,吸引科技型企业和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合作区,促进产学研转化效能,完善高科技产业发展生态。此外,合作区还将会出台与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相关扶持办法,深入推进与葡语系国家的科技交流。
另一方面,合作区经济发展局企业及人才服务中心已经启用,该中心将持续关注企业需求,切实做好企业及人才服务,加快专项产业政策兑现进度。
如今,随着琴澳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横琴联动澳门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不断释放“磁吸力”。以科创大赛为契机,横琴不断擦亮“科创名片”,横琴科创发展,未来可期。
(记者 黄天儒 梁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