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来源:南方日报
深港两地,一水相连,一湾相融。
在深圳与香港两地接壤的咬合处,有一片河流截弯取直后形成的河套区域。在这片曾经杂草丛生的滩涂上,如今科技楼宇林立、优质产业园鳞次栉比,这里可以直接触摸到深港科技融合发展的最强脉搏。
近日,第二十五届高交会举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位于河套合作区的众多明星企业和高端科研机构,必然不会错过高交会这样的科技盛宴。走在本届高交会的展会现场,“河套元素”随处可见,加速深港融合、促进深港科创合作的新成果格外亮眼。
从华为数字能源带来新一代全液冷超充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一杯咖啡,满电出发”,到聚焦AI地震监测的八方地动精彩亮相,能够通过复杂计算精准“感知未来”,再到AI制药先行者晶泰科技、基于类器官+AI的癌症创新靶向药研发公司希格生科、专注于罕见病药物商业化的琅铧医药纷纷到场,共同书写河套生物医药产业的精彩篇章……
随着优质企业持续涌现,河套合作区这片科创森林愈加枝繁叶茂。
或许有人会好奇,这片不足4平方公里的土地,何以持续迸发创新创业活力,从“小河弯弯”加速进阶大湾区“科创引擎”,河套的背后又藏着哪些持续茁壮生长的密码?透过高交会,一起来看。
品牌更高端
河套跃升国家级战略平台
一河之隔,河套合作区分为深圳园区和香港园区。得益于毗邻的地理位置,河套合作区天然具备跨境互联直通的独特优势,使之成为新时代科技创新资源在内外双循环相互联通的重要枢纽。
而在高交会福田展馆(河套展馆),“一河两岸”与“一区两园”也有生动演绎。展馆巧妙地利用多屏联动,在两翼数米高的曲面屏幕上,生动展示福田与河套的可交互全景规划图。同时,地上潺潺流动的深圳河水与空中的福田CBD中心图景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一心两翼、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的空间规划,寓意深港两地在科技创新与合作上的相互协同、互相吸引。
不仅如此,汇聚六大科创集群、150多个高端科研项目,河套合作区所具备的科技“内功”相当深厚。此次福田展馆54家参展企业当中,来自河套合作区的企业数量多、占比大,其中不仅有西门子、亚马逊、华为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也不乏诸如量子研究院、港城大福田研究院等位居科创最前线的研发机构。
印有“河套印记”的科技展品争相亮相,显示着河套合作区建设已颇具成效。这背后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建设这一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高度重视。
2017年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发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跻身粤港澳合作重要平台;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合作区规划建设作出部署;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指出,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河套的三大发展定位——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并提出“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的新目标。
更高的平台,意味着更多的机遇。河套将努力打造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和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
政策更扎实
持续注入科创发展动能
在福田展馆,一台硕大的桌面型电子显微镜引起众人围观,经过工作人员几分钟熟练操作后,显示屏上逐渐呈现出清晰细腻的观测影像。
“这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由院长陈福荣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并制造。”据港城大福田研究院的陈岩博士介绍,该电镜通过独创真空系统,能够减低大气粒子和杂质对电子束的干扰、提升成像质量,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前沿水平。
实际上,像这样的“硬核”科技,在福田展馆里还有不少。近年来,伴随着河套合作区平台的持续升级,纷至沓来的还有各种优质政策,助力河套合作区科创繁花盛开,科技实力得到稳步提升。
早在2020年8月,福田区便率先制定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从七大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为河套产业集群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此后,更相继出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等一揽子的利好政策。
政策引领下,近年来河套合作区的产学研协同水平不断深化、创新链条逐步补齐补强,园区企业不断结出科研的硕果,也有越来越多的制度创新在这里落地生根。
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科创型企业而言,拥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是企业跨过“死亡谷”的一大关键。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近年来河套合作区积极作为,在跨境金融业务中实现多个“创新”。
如创新推出“公募+私募”“境内+境外”的“N+1”知识产权综合融资新模式,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为金融标的,突破传统融资方式的限制,为人才密集型企业“知识变现”探索出有效途径。
“从项目申请,到第三方评估,再到最后融资到账,前后大约只花了一周时间。”舒糖科技首席执行官何耀威表示,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的出台,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人才更青睐
构建引才聚才“强磁场”
“我们此次展出的CAISA芯片,是鲲云科技推出的全球首个实现量产且规模化商用的可重构数据流AI芯片,实现了芯片利用率和实测性能指标的数量级提升。”在高交会福田展馆,鲲云科技公司品牌内容经理曾冰钰热情地向笔者介绍此次参展的产品。
作为一家在河套“土生土长”的明星企业,鲲云科技仅用6年时间,就已成长为拥有190多项专利、数百人研发团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连续多年在高交会参展,受到各界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套合作区,与鲲云有着相似发展路径的“新星”企业还有不少。作为深港科创交流合作的最前沿、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对于怀揣创业理想的青年有着天然吸引力。
有着河套“天际线”之称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高度超过300米,是许多港人港企来河套发展的第一站。
在这栋大楼的19层和21层,专门设有为港澳青年来深创业而建立的孵化加速平台——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在这里,入驻企业都能够享受到综合性企业孵化服务。得益于产学协同发展的政策优势和为入驻企业量身打造的全链条服务,楼下科研、楼上创业正逐渐成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的常态。
截至今年9月,该工场已培育35个团队,其中港澳背景团队32个,比例达91%;团队人员从初期69人发展至384人;累计产生知识产权416项,累计获得融资达9.85亿元。
不仅如此,为持续提升园区科技攻坚能力,联动港方在科研方面的优势,河套合作区近年来十分注重引入香港的高校资源。目前,深圳园区已引进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世界百强”高校共10多个优质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均由港校资深教授专家所领衔。
“香港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结合深圳的资金和市场优势,必然能够推动河套乃至整个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院长陈福荣是最早支持香港高校“跨河”的学者之一,他坚定看好河套合作区的未来。
“我们走过这里,要时时记得中央赋予特殊的使命,要有一种开创未来的精神,在这个曾经荒芜之地打造出一个新的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此前,福田区委书记黄伟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级规划落地河套,福田科技创新必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未来前景更加光明。
(记者 潘欣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