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题 > 专业人士跨境执业

他们从香港医院“毕业”,最想把这两项服务带回广州

2023年09月21日 来源:南方网

[ ]

  “刚来到玛嘉烈医院时,本地医生会带我们尽快熟悉这里的医疗系统运作模式,现在我们已经能够独立出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匡煜坤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方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今年4月,他正式来到香港玛嘉烈医院,担任内科及老人科副顾问医生,为香港本地患者提供为期一年的诊疗服务。

  半年服务期将至,匡煜坤与其他参加“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医生们都感触良多。作为其中一员,匡煜坤充分参与了香港本地公营医院的前线工作。“同事们都很有耐心,很细心,在新的岗位上我也收获了许多新的经验。”

  据了解,香港医院管理局(下称“香港医管局”)在2022年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引入内地护士、中医及放射技师抵港,深化与广东省医疗人才专业交流,促进两地公营医疗服务的发展。2023年4月,首批80多名广东省医护人员正式赴港交流,其中10名医生分赴九龙中、九龙西及新界西医院联网开展临床工作,依据自身专长服务于麻醉科、心血管科、呼吸内科、传染病科、放射科等科室,与本地医生一同医治病人。

  左:玛嘉烈医院内科及老人科副部门主管杨耀昌,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匡煜坤

  新鲜人手加入缓解香港公营医疗压力

  据香港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医疗职系)关慧敏介绍,此次参加“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的10名医生均来自广东省三甲医院,大部分为副主任医师职衔,临床经验丰富,其中有5位曾在2022年香港第五波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时参与内地援港医疗队,与香港医护合作愉快。

  “我会带他们一起巡房,做临床检查,熟悉CMS系统,和香港的药物使用规定。”玛嘉烈医院内科及老人科副部门主管杨耀昌向记者回忆,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到该院交换的3位广东省医生就已经能完全独立出诊。据他观察,在疾病医治方法上,内地医生与香港医生并无明显差异。“此次来港交流的医生都具备很好的‘两文三语’能力,甚至遇到说普通话的病人能够更好沟通,很多病人都称赞匡医生很细心。”杨耀昌坦言,新鲜人手的加入缓解了科室原本人手紧张的问题,同时收获了更多医学交流。“感谢他们的到来。”

  关慧敏还特别提到,医管局会事先了解赴港交换医生的擅长专科,并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医院及科室,最大限度发挥所长,惠及更多香港市民。“这次的交流非常符合我们的预期。”

  粤港医护“融合”,促进两地优势互补

  匡煜坤告诉记者,香港医管局临床管理系统CMS(Clinical Management System)及社康护理服务让他受到启发,希望能将相似理念引入至广州,以满足病患在医疗上的长期需求。

  他注意到,香港医疗机构通联的临床管理系统CMS能够记录病人临床病历资料和用药历史,使得医生能够快速浏览病人病历,并更好地评估病情,为病人提供诊疗方案。对病人资料的统一管理记录也有利于病弱长者的长期照顾工作。“希望将这套系统理念带回广州的医院。”匡煜坤说。  

匡煜坤在玛嘉烈医院巡房

  同时,香港医管局提供的“社康护理服务”也让匡煜坤眼前一亮。据了解,社康护理服务是医院管理局辖下医疗服务的一环,目的是为病患提供全面及持续的家居护理服务。社康护士会根据病人情况制定相关护理计划,针对病情较复杂的慢性病病人,社康护士还会提供个性化的护理,让病患在居家环境下得到专业护理。

  参与社区寻访是匡煜坤来到香港后的新体验。他与香港本地医生和社工深入社区进行家访,并为长期病患提供诊疗方案和护理建议。“香港对病人的跟进十分密切,而且分工明确,这不仅可以减轻医生的负担,同时为病患带来更持续性的关照和服务。”

  从左至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匡煜坤、香港医管局总行政经理(医疗职系)关慧敏、玛嘉烈医院内科及老人科副部门主管杨耀昌

  此外,“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带来的影响还不仅限于一线医务工作。关慧敏透露,医管局正同内地医院磋商,未来会进一步加强广东省与香港的医疗人才双向交流,逐步扩大交流人数、参与专科范围和交流模式,让两地医疗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内地的科研人才培训,智慧医院,罕见病医治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希望尽快让更多香港医护去到内地交流。”杨耀昌医生也多次向记者提到,与广东省医生共事让他得以更了解内地的医疗系统运作情况,这为日后加强双向交流打下基础。

  (记者 张诗雨)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