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5日 来源:南方网
夏日炎炎,梁立锋、谭慧敏、罗伟特却一头扎进气温高达39摄氏度的大棚里。5年前,这3名香港年轻人在江门市共同创建了广东天菜农业有限公司,将鱼菜共生技术与气雾栽培技术结合,填补了华南地区鱼菜共生基础应用数据的空白。最近他们正筹建占地1200平方米的大型温室,“最快明年就可以生产蔬菜供港,预计年产量200吨。”罗伟特说。
共享发展,惠及民生福祉。近日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以服务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就业为重点,推动粤港澳民生领域深度合作,加强三地民生社会事业对接合作,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完善服务体系▶▶
打造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区
“广东对港澳青年创业的服务与支持很到位,我已经很满足。之前我们开设公司,自己在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营业执照,仅用两天就拿到了。”罗伟特说。
罗伟特留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拓宽港澳居民的就业创业空间,支持港澳青年和中小微企业在内地发展,将符合条件的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这更坚定了他扎根湾区、持续创业的信心。
广东正不断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政策协同、打造港澳青年人才服务体系和建立多层次融资支持体系,紧扣港澳青年需求强化扶持,打造政策高地。
到全新的环境起步创业,难免面临一些难题。值得关注的是,符合相关条件的港澳居民在广东创办初创企业,可以与广东居民同等享受创业补贴、“一站式”公共服务等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500万元的贷款。
在今年5月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位于广州天河区的“Time Table精品联合办公空间”成为粤港两地政府确定的首批10个“粤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之一。
同样来自香港的“90后”创始人吴嘉惠惊喜发现,融入大湾区,他的设计产品将面对更多受众、拥抱更广阔市场。
筑巢引凤,放眼整个大湾区,作为服务港澳青年来粤创新创业就业的关键平台,一系列创新创业基地正加速成型,各地先后打造的港澳青年创业平台载体为众多港澳青年打造了一片创业沃土。仅南沙、前海、横琴3个自贸片区就已吸纳了近400个港澳创业团队及项目入驻孵化。
广东还计划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区、融合发展示范区、安居乐业试验田——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1+12+N”孵化平台载体布局,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制度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到位,粤港澳共同参与基地建设运营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全面提升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文化归属感、生活幸福感得到全面提升。
便利政策暖心▶▶
宜居生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
“小小一张卡,体现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便利,太暖心了。”近日,梁健昌一家成为首批领到珠海社会保障(市民)卡的澳门居民。除了就业、就学,持卡人可以参加内地社保,享受与珠海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和缴费标准。梁健昌也计划为8岁的儿子办理参保。
安居才能乐业。去年8月,国务院宣布取消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的许可事项,便利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就业创业,一系列配套政策随之出台。
发展前景广阔,人员流动更加便捷,不少“湾区人”发现,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丰富的发展良机,一个宜居的优质生活圈也从蓝图变为现实。
到广州创业一年多,姊妹图高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创始人董健业创业圈、生活圈半径不断扩大。他发现,不少熟悉的客户开始将目光转向广东,寻找商机。他将此归因于宜业宜居的氛围环境。“广州市天河区商贸流通十分繁荣,而我居住的佛山环境也很棒。”他还打算借助港珠澳大桥通车带来的交通优势,将业务扩张到珠海。
今年7月,广东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要完善社会保障领域制度建设,推动港澳居民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方面享有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
以养老为例,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港澳投资者在粤兴办养老机构与内地民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到内地养老已经成为不少港澳居民的新选择。
而在教育领域,粤港中小学姊妹学校活动不断推进,2018年底缔结总数已达721对;同时,支持香港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证及任教,继续派出优秀教师赴港担任教学指导老师;对港澳居民子女在湾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实行“欢迎就读、一视同仁、就近入学”的政策。
共建“人文湾区”▶▶
搭建共享文旅融合发展平台
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这不仅是大湾区深度融合、共建优质生活圈的坚实基础,也为三地共建“人文湾区”、共享区域旅游资源、搭建共享文旅融合发展平台创造了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实施意见》提出,要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建设多元旅游平台,构建休闲度假、养生保健、邮轮游艇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立足文旅融合元年,广东开始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根据《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工作方案》,粤港澳大湾区今年内将打造4条文化遗产游径,3年内共打造9条游径。
“这是一次对粤港澳文化脉络的再梳理。可以让世人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孙中山文化、华人华侨文化、海丝文化、粤剧文化等粤港澳三地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认为,打造文化遗产游径意义重大。
文化遗产游径将大湾区内文化旅游资源串珠成链,144小时过境免签等便利政策,亦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多助力。
“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将有力推动粤港澳三地区域旅游一体化。更多入境游客会选择‘广东入境、港澳出境’的策略。广东能依托邻近港澳的国际交通枢纽和庞大的入境游客流,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广东旅游资源的接入,也能使港澳的国际游客立体化感受大湾区的多样魅力。”岭南控股广之旅总裁朱少东指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