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2日 来源:南方日报
从横琴二桥进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一眼望去,骝洲水道两侧工程建设正热火朝天地开展。由珠海大横琴城市新中心发展有限公司代建、中国铁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承建的横琴杧洲隧道工程(下称“杧洲隧道”)穿岩入海,朝着贯通目标加速推进。目前,南北两岸明挖暗埋段工程主体结构已完成96%,正在进行顶板浇筑,预计12月底前全部完成,盾构区段稳步推进。
杧洲隧道是合作区重点交通工程,继横琴隧道、十字门隧道后,连接珠海鹤洲一体化区域与合作区的第三条跨江地下通道,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
建成后,从合作区西部组团出发,直达江对岸的保税区、洪湾片区,不再需要绕行横琴二桥,通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分钟,并通过珠三角环线高速与中山西外环连接通往广深,提升合作区对外交通效能,对促进洪湾港区产业功能与横琴西部片区产业功能的融合,助力琴澳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互联互通
补足两岸生产生活陆路通道
打开珠江西岸卫星地图,将目光锁定在茫茫碧水中的横琴岛西北角。横琴科学城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即将完工,该项目是横琴发展“四大产业”的重要载体,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资源聚集中心,科研产业人流、物流及信息流的高速运转通道。隔江对望,鹤洲一体化区域“洪保十”片区作为合作区服务支撑区,将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城市功能等方方面面与合作区深化对接。
杧洲隧道如一根“经脉”串联其中,实现两地高效连接。
资料显示,该项目设计速度每小时60公里,隧道段双向四车道,连接线段双向六车道。左线计路线全长2994.449米,右线计路线全长3031.598米,北岸接环港东路与洪湾大道交叉口,南岸接厚朴道。
目前,鹤洲一体化区域与合作区的互联互通项目正加快推进。十字门隧道主体工程已完成贯通,2023年底前通车;杧洲隧道年内实现东线贯通,预计2024年底前通车,将为合作区对外交通顺畅、“二线”顺利封关运作提供必要支持。
中铁十六局杧洲隧道项目负责人郝德亮介绍,项目开工以来,始终确保安全生产和保质保量“两不误”。积极参与各项创优活动,已获评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党群工作部、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2年度“红色工地”。未来,将为合作区居民的生活提供巨大便利,协调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统一、协调、优雅、全面的两岸生活共同体。
攻坚克难
软土层开挖最深达21.4米
珠海地处珠江出海口,夏季台风多发,且淤泥等软土地层较厚,对土建工程施工建设造成一定难度。
“杧洲隧道地下环境空间复杂,具有超大直径、超陡坡度、超浅覆土、超软土地层四大特点,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风险极高,为业内罕见。”上述负责人介绍,盾构区间两侧隧道区段采用明挖暗埋法施工,是控制性工程之一,开挖最深达到21.4米。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项目实际精心部署,科学筹划,克服多项工程技术难题,确保了开挖过程变形可控,围护结构零漏水点,为建成通车做足努力。
为确保在软弱淤泥层中顺利施工,项目通过永临结合,采用三轴水泥搅拌桩、钻孔灌注桩、单轴水泥搅拌桩、DCM等加固措施,其他技术难度较高的施工内容还包括高支模、机电工程等。
据了解,该隧道施工分为南岸和北岸共同推进。其中,南岸施工内容包括明挖段及工作井、盾构隧道段、北岸工作井。北岸包括明挖暗埋段、敞开段,南岸敞开段、桥涵工程、机电工程、路基工程、房建工程、装饰装修工程、管网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海绵城市及弱电智能化等。
同时,项目建设过程坚持“科技挂帅”。以科学研究提升施工技术发展,与科研机构合作对滨海软土地区开展科研攻关,通过专业方法研究基坑开挖施工引发周边地层的变形规律,明确近海水力作用下基坑的稳定性特征,提出最优基坑开挖方法及不同位置围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参数,为后续滨海施工建设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提供有力依据。
杧洲隧道建成后,在恶劣天气及各类紧急情况下,将确保合作区与外界陆路联系不中断,满足救援疏散等多元需求。
(记者 吴冠霖)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