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2日 来源:南方日报
日前,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称“产业园”)传来好消息。产业园企业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盈科瑞”)与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合作申报的创新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项目先期已经获得澳门特区政府立项资助。
“产学研结合开展新药研发推广或申报新药,对于企业的创新驱动具有重要意义。”盈科瑞总经理周毅生表示,自新药研发中心落地横琴以来,公司在中药雾化吸入制剂、眼用原位凝胶制剂、外用纳米凝胶制剂等的研发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
凭借日趋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和特殊区位优势,近年来,像盈科瑞一样落地生根横琴的医药类企业越发活跃。目前,产业园注册医药健康企业已超4000家,涵盖新药研发、生物医药、医疗服务、药品贸易、大健康等领域。
头部企业“加速领跑”,潜力企业“竞相绽放”。近日,记者聚焦合作区中医药与生物医药领域,实地走访多家药企,探访这些在横琴扎根聚集的头部企业、潜力企业发展增速的“秘密武器”。
布局生物医药前沿领域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横琴方案”)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合作区正加大对医药项目的招商力度。在多项产业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医药健康企业纷纷落户横琴。
碳云智能就是其中之一。公司依托多肽芯片技术,在横琴搭建全球首个无偏差蛋白结合解析技术平台(多肽芯片平台)。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李英睿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并制造的高密度多肽芯片,一个八吋大的晶圆所制造的多肽芯片可实现上亿个多肽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检测。
“碳云的多肽芯片,通过半导体工艺,在晶圆表面通过多肽原位合成实现高密度多肽芯片,能够高通量自动化地检测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李英睿说,相较于传统的检测方式,碳云的多肽芯片平台突破了目前免疫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数量限制。
从“治病”为中心向“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已经成为了医疗的前沿方向。李英睿说,该产品检测结果不仅能够建立分类模型用于疾病预测、诊断、分级、治疗效果评估和不良反应预测等,还可用于发现疾病特异的新抗原,用于致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法开发。
创新型的公司要发展,除了靠企业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好政策的支持。扎根横琴后,李英睿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在未来横琴可以进行更多‘先行先试’,随着国家的监管政策及相应营商政策贴合科技迭代的步伐,企业发展的机遇会越来越好。”
与碳云智能位于同一栋楼的珠海横琴圣澳云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圣澳云智”),是珠海圣美生物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圣美生物”)的全资子公司,负责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开发等手段提供全面的肿瘤诊断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我们最核心的技术是能够把人体体液中非常稀有的肿瘤物质,如肿瘤细胞或游离核酸等,采用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跨界结合的方法,将其高纯度地分离出来并进行分析诊断。”圣美生物总经理及圣澳云智创始人石剑峰告诉记者。
谈及选择落地横琴的原因,石剑峰透露,公司此前看到工信部计划在横琴开设国际网络专线的新闻,特别看好横琴的未来发展。圣美生物所掌握的肿瘤液态活检技术属于全球前沿领域,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落地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和数据技术的支持。
“圣澳云智的业务就是围绕着为肿瘤液态活检临床应用提供支撑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技术,以及检测数据管理平台等方面,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良好的网络条件保障。”石剑峰说。
中医药等成果转化加速
“落户横琴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与港澳高校进行交流合作。”在项目展板前,周毅生向记者一一介绍,公司积极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包括上海中医药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
周毅生介绍,盈科瑞专注于中药创新药物、中药经典名方、中药新型制剂、雾化吸入制剂、纳米凝胶和原位凝胶制剂的自主研发和对外承接服务,致力于解决中医药行业研发和产业化的瓶颈问题,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
“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优势互补,可以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产业机制。”周毅生表示,2020年横琴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有力推动了公司新药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目前,盈科瑞开展新药研究项目90余项,已有在站博士后8人,其中2人来自澳门高校。
发挥大型中医药企业的引领作用,通过合作区重点对接港澳高校,加快中医药产学研成果落地转化速度,这是产业园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8年,作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的第一批签约项目,圣美生物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共同建立了“粤港澳肿瘤液态活检联合研究中心”,并以该研究中心为依托,分别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合作肝癌、乳腺癌科研项目,上述两个项目均获得了广东省科技厅粤港、粤澳科研项目基金的大力支持。
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圣澳云智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算法及软件开发团队,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高校开展了深度技术合作,包括与澳门大学的相关领域科研团队探索科研合作的机会,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在肿瘤液态活检技术的应用范围。
除此之外,依托澳门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也将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横琴分部,搬至产业园中。
“在产业园中,我们有不少老朋友,包括一些科研人员和合作团队,未来我们将有更多的合作互动机会。”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长王春明表示,希望未来能够让更多的澳门科学家参与到国家级研究计划中,让更多澳门大学的研究成果在这里进行转化,培养更多大湾区的科技人才。
合作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硬实力”的比拼后,营商环境、政务环境等“软实力”成为现代城市之间的竞合热点。企业是否引得进、留得住,营商环境是关键。
横琴方案提出,要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优化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路径等。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将合作区政策落实落地,服务企业发展?对此,企业抱有各自的期待。
“在跨境科研合作中,生物样本的及时传送是实验是否成功的重要一环。”石剑峰说,涉及到跨境科研合作,生物样本的传送审批,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提前审批和报备。稍微有哪个环节没有处理好,就会导致生物样本运送受阻,影响生物样本的活性情况。
相比于企业自己与众多政府部门逐个沟通,石剑峰期望,未来相关政府部门可统筹制定一个生物样本在粤港澳三地跨境输送的标准流程,供企业执行,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申请效率,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的快速发展。
“从积聚人才的角度而言,横琴有很多的优惠政策,包括房租、税收、人才补贴,这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他也建议,在政策制定时应考虑相适应的产业发展特点,对于已有成形技术产品的企业,更希望政府能够在推动产品落地应用、在商业化初始阶段提供有效的帮助,帮助产业更快速发展。
兼有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特征的新型医疗器械,未来如何监管?这是李英睿最关注的问题。
“高通量多肽芯片作为诊断或者健康筛查工具的产品在我国应如何申报、落地,临床试验应如何进行,最后以何种方式进到医院等等问题,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协商出台相应的规范。”李英睿说。
企业所需,当务之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期,合作区将推动出台支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扶持创新药与改良型新药研发、中药复方制剂、同名同方中药研发等环节,并鼓励对中医药(天然药物)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产品研发,促进粤澳产业合作提升和产业创新转化。
■样本
澳门老牌中药厂出岛记
传统中药与纳米技术,两者相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近日,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研制的纳米制剂产品正式投产。这是澳门首次研发生产中药纳米乳凝胶制剂,也是首次以中成药产品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下称“产业园”)合作,进行二次工艺开发。
该公司总经理刘帝恒表示:“工艺提升了产品的稳定性,增加了经皮肤吸收的功效,也促进了本澳中药产业生产工艺的创新。”
“发展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赋予的重要任务。借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的政策优势与平台空间,澳邦、张权破痛油等老牌的澳门药厂,正大胆走出澳门,一面开拓海外市场,一面抢抓内地机遇,探索一条新的出岛之路。
传统中药走向海外
张权破痛油,也是一个享誉澳门的中药品牌。早在上世纪50年代,以打鱼、码头搬运等为生的澳门居民,时常有擦伤碰伤等状况。居住在渔港附近的老中医张权,经常为渔民们涂抹一种药油,缓解他们的伤痛,这就是后来的张权破痛油,“破痛”意为破除痛苦。
张权破痛油药厂目前的厂房建于2000年左右,位于澳门牧场街附近的新城市工业大厦内,临近珠海拱北口岸。厂房面积不大,但设备齐全,生产线完善。
干净整洁、小而有序,是张权破痛油药厂给人的第一印象。
“把它所需的原料从这里调配进去,在生产间做一个药材处理,洗净、称量,然后炮制。每一批都是这样标准化操作,药材来一批,就生产一批。”在张权药厂的车间内,公司质量保证主管李颂荣告诉记者,其每一批产品的生产周期需要三个月,产量大约在24万瓶。此前主要在澳门、香港销售。
相比张权药厂做精一款产品,澳邦药厂则走的是多元化的路子。“我们有600款产品,比如游客喜欢买的一些药油类的、膏体等都有。”刘帝恒说,在外用药领域,澳邦的产品在澳门是品种最多的一个。
“你看这里是一个真空乳化的搅拌装置,我们生产膏体的时候,需要用到这台设备来做一个搅拌。”在位于澳门黑沙环第五街永丰工业大厦的澳邦药厂生产间,刘帝恒告诉记者,这里面积很小,大约只有600平方米,但五脏俱全,包括生产仓库、行政部门、QC部门等,都集中在这里。面积虽小,却是按照国际标准建设,一年大概生产药油或药剂100万—200万瓶。
2017至2018年,澳邦、张权这两家传统的澳门老牌药厂,一致将目光投向了横琴,并借力横琴的平台,成功诠释了一出澳门传统中药出海记。
“2017年之后,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硬件、设备、人员等配套基本都完备了,我们2017年就进驻了。”刘帝恒透露,其后,在产业园的帮助下,该公司的两款产品莲花万应膏、垃圾草油,于2018年顺利在莫桑比克注册上市。
张权破痛油的出海则在更早之前。也是在产业园的帮助下,张权破痛油成功“走出去”,在莫桑比克上市销售,成为澳门本土制药品牌走向国际的第一批代表产品。
澳门品牌内地探路
一面走出去,一面融进来。
产品出海后不久,澳邦与张权随即迎来一个不可抗拒的阻力。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阻断了产品走向海外的步伐。与此同时,企业在原销售市场的销量也受到冲击。
随着粤港澳合作的深入推进,传统澳门药厂企业找到了新的机遇——广阔的内地市场。
去年12月31日,广东省药品监管局宣布,首批3个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正式获批内地上市,并颁发证书,澳门的张权破痛油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澳门地区首次有中成药获批内地注册上市。“争取在今年5月份,能有第一批产品过关销往内地。”张权破痛油药厂技术主管张乐祈告诉记者。
内地获批上市,意味着企业可以融入整个广阔的内地市场。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产品需求扩张,张权药厂正着手厂房的扩建。
“我们在上一年就跟南粤科技园有一个合作的方案,目前正在建设一个GMP标准的中成药制药厂,面积大概有2000多平方米,比我们现在的药厂大了10倍,预计能够满足至少未来5年的需求。”张乐祈表示,未来若有新产品研发,希望能够运用到合作区的平台。
在研发创新方面,澳邦则已经先行先试。
今年初,澳邦药厂的“一种万应膏及其制备方法”获得发明专利。近日,其研制的纳米中药制剂产品也正式投产,该项研究在国内外均属于创新前沿,并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完成了纳米配透开发、配方比例稳定性测试、温度影响测试、纳米粒径测试、体外透皮渗透测试、量产转化等工作。”刘帝恒表示,目前公司已有产品用该项工艺开展生产,短时间将会于澳门上市销售,预计未来三年销售额可超过200万元。
而在融入内地市场方面,澳邦也在积极争取。刘帝恒还透露,此前公司已提交港澳中成药申报内地上市注册申请,希望进入下一批获批名单。
(记者 吴枫 梁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