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高层关注

做强引擎加快发展 青春之城活力迸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珠海篇

2022年06月1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P020220616718981886497.jpg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澳门一衣带水。记者 关铭荣 摄

  蓝天碧海,大桥卧波;秀美湾岸,游人如织。

  珠海,这座年轻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在拥抱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中加速快跑:横琴“双15%”税收优惠政策正式落地,全市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各区争相赴外产业招商……连日来,珠海实施一系列实招硬招,助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下,这片改革热土洋溢青春气息,迸发活力涌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珠海,要求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勉励珠海深化粤港澳合作,为新时代珠海经济特区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嘱托在心,勇毅前行。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珠海担起在重大国家战略中新的使命任务,抢抓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重大机遇,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门户枢纽、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笃行不怠,乘势而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珠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干出新气象:纵深推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珠澳合作开启新篇,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区域协作不断加强,经济发展进位提质,正成长为广东又一重要引擎。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

  横琴,与澳门一水相隔,昔日“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海岛,如今成为高楼林立的活力新区。

  从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横琴,到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的每一步发展,都倾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10年时间,横琴新区从无到有,变化很大。我们始终要不忘初心,让这里充满创新发展活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的第一站就来到横琴,强调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副主任、原横琴新区党委书记牛敬曾在2012年和2018年两次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横琴发展工作,“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总书记反复嘱咐我们不要忘了开发横琴的初心”。

  2021年9月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又一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珠海新时代改革发展注入重要动力。

  坚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珠海举全市之力支持服务横琴合作区建设,推动珠澳深度合作打开新局面。

  服务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平台载体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横琴总部大厦、横琴国际商务中心、横琴国际金融中心、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目前,横琴拥有澳资企业4800多家,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家;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在横琴设立分部。

  民生融合绘出更大“同心圆”:作为横琴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并融合优质居住空间、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的综合民生工程,备受瞩目的“澳门新街坊”项目全面开工。未来5到10年,预计将有3万—5万港澳居民在横琴工作、居住。

  “合作区挂牌后,横琴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牛敬介绍,“过去,我们与澳门同仁隔着江互相商讨合作;现在,大家坐在一个办公室相互协商、一起做事,这是前所未有的,实现这种变化,凝聚了总书记的心血。”

  短短十来年,横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0多倍,已经从一个边陲海岛蝶变为开发热岛、开放前沿,也为越来越多的澳门青年提供更大发展舞台。

  “开发建设横琴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澳门创业青年周运贤2015年就来到横琴创业。“我们深切感受到中央支持澳门青年创新创业的力度和决心,深切感受到横琴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我们一定要紧抓机遇,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

  如今走进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由自主研发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组成的全自动生产线引人注目,呈现出智能制造创新工厂的新气象。

  “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格力电器视察,在空调设备及系统运行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同科研人员亲切交谈时,深刻指出,先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一个关键,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所有企业都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奋斗。

  “总书记的话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让我们更加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之路。”回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以来企业走过的路,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说,始终不变的是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过去几年间,这家制造企业持续发力多元布局,不仅掌握压缩机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行业前列,还将智能装备涵盖10多个领域超百种规格产品,已从一家单一的空调企业成长为多元化工业集团,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878.69亿元、同比增长11.69%。

  以点带面,以龙头牵引盘活全局,珠海坚持用创新驱动赋能产业发展,打响实体经济攻坚战。

  从AG600两栖飞机到“珠海一号”遥感微纳卫星星座,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到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天琴计划”,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相互交融,力促珠海实体经济加快发展。

  不断向上攀升的曲线,成为珠海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注脚:如今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跃升至全省第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二;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4.03件,位列全省第二:各类商事主体超40万户;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二。

  “这里有高水平科研平台,还有优良的人才环境,来这里是正确的决定。”从澳大利亚归国来珠海创业的博士王慧说。

  王慧的选择不是个例。数据显示,在珠海,超4000名博士人才活跃在各大行业领域,助推珠海加速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澎湃不息。如今,珠海将“产业第一”确立为未来5年全市工作的总抓手之一,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亿级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新产业、新经济加快集聚,珠海正蹄疾步稳向“万亿工业强市”迈进。

  “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伶仃洋烟波浩渺,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彩练,在夏日雨后的云水间若隐若现。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自此翻开全新一页。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树立典范。

  进入“大桥时代”,珠海一跃成为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3年多来,港珠澳大桥极大提高珠海通往港澳的流通效率。截至2021年10月23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1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过310万辆次。

  “在大桥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粤港澳三方始终坚持共同拿方案、共同出决策。这种密切合作的精神,也体现在大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曾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的朱永灵说。

  从“管好用好港珠澳大桥”到“湾区通”工程深入实施、珠港合作不断深化,珠海坚持软硬联通并举,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对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硬联通推动来往频密顺畅。随着港珠澳大桥、深珠通道、珠澳高铁枢纽、广江珠澳高铁、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谋划推进、串珠成链,珠海做强做实珠西桥头堡功能,牵引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加速融合发展。

  软联通推动要素便捷流动。珠海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在跨境金融、商事制度、行政审批、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深入实施,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加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勇当改革开放“开路先锋”。

  伶仃洋上、碧波万顷;珠江西岸、风云激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承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四重利好,新时代珠海改革发展事业如乘浩荡东风、破浪前行。

  (记者 沈梦怡 吴志远 梁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