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税惠春风“吹满”大湾区“菜篮子”

2025年03月27日 来源:央广网

[ ]

  广州税务部门聚焦“百千万工程”,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服务涉农企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

  税润沃野,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在广州粤港澳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粤港澳农业”)运营的增城派潭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以下简称“派潭基地”),无人机在空中盘旋,精准播种、施肥;传感器正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养分;云服务平台正快速计算分析作物生长环境信息,向“新农人”提供科学、精准的种植指导。

  “我们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公司法人梁艺介绍道,“比如,通过智能监测系统,我们可以精准掌握作物的生长需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产量,还让农产品更绿色”。目前,派潭基地种植面积达数千亩,涵盖叶菜类、茄瓜类和瓜果类等10多种有机蔬菜,年销售农产品达2万吨,其中直接出口的各类鲜活农产品近1.5万吨,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首批认证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粤港澳农业依托增城总部经济,以开拓“北菜南调”模式规模化生产,聘请中高级技术人才30人,增设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下称“林西基地”),整合两地优质的农副产品资源,改变单一产品规模化的单向经营模式,成功打造广东省“粤字号”农业品牌。

  “‘北菜南调’项目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蔬菜的保鲜期很短,像迟菜心、西生菜等叶菜类蔬菜的保鲜期为3天左右,在保鲜技术上的研发投入、运输成本是项目的两大资金难题。”梁艺回忆道,为帮助企业破解资金难题,广州税务部门聚焦种植基地的税费诉求,依托税收服务“百千万工程”驿站,为涉农企业讲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出口退税等税费优惠政策和业务办理流程,帮助经营主体晓政策、懂办理、享红利。

  2024年以来,粤港澳农业享受支持“三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减免超3000万元。“在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北菜南调’项目成功落地。林西基地种植的蔬菜,抵达香港后依然能保持新鲜。”梁艺说。

  税惠赋能,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在从化区万树智慧渔场的养殖车间里,一排排圆形养殖池整齐排列,池中鱼儿欢快地游动,却不见工人忙碌的身影。原来,这里的一切都由“智慧大脑”掌控:自动投喂、水质监测、疾病预警……科技感十足的养殖场景,让人仿佛置身未来农场。

  “以前养鱼靠经验,现在靠数据。”渔场负责人刘晓东笑着说。“为了解决传统养殖中的水质监控不力、鱼病频发、饲料投喂粗放等难题,我们引入先进的RAS(循环水养殖)系统,利用水下传感器全天候监测水质变化,为鱼类提供健康成长的水下环境,实现了水的重复循环利用。”

  作为广东省重点农业项目,该项目致力于打造集智能化养殖、数字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示范基地,园区现有的一期水产养殖工厂主要用于产学研究,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渔场财务朱璧颖表示,“我们一心扑在项目建设上,对税收政策了解不多,一开始还真担心税务管理事项怎么做,但是税务部门很快就打消了我们的顾虑。”为推动项目建设进程,广州税务部门主动靠前服务,组建“智慧渔场税务服务专班”,到项目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度、投资规模、经营模式等情况,并结合企业实际,量身定制税收优惠政策指引,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辅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有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我们对项目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渔场负责人刘晓东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突破5000万元,成为从化区数字农业发展的新标杆。

  接下来,广州税务部门将积极落实各项惠农税收政策,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为农业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税动力”。

  (记者 耿梦圆 周嫚)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