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横琴迈入2.0时代: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的进阶之路

2025年03月26日 来源:南方+

[ ]

  3月22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委会第九次会议召开,会上提出要围绕“澳门+横琴”新定位,扎扎实实落实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合作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会议听取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2025年工作报告》及年度重点工作汇报,进一步明确合作区第二阶段的工作思路,最大程度凝聚粤澳共识,把横琴的工作做好做实。

不久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委会第九次会议召开。

不久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管委会第九次会议召开。

  通过三年时间,“澳门+横琴”交出的成绩单与未来蓝图,不仅展现制度创新的裂变效应,更折射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深层逻辑。

  自2021年全面启动建设以来,合作区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出独特发展路径:

  ——产业能级跨越式突破。过去三年,合作区立足促澳产业多元和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四新”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坚持对外招引与孵化培育并重,不断激发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活力,加速推动“四新”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24年合作区“四新”产业增加值319.91亿元,占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9.4%;合作区从事“四新”产业企业31685户,其中澳资企业4621家,较2021年底增长45.7%。

  ——民生融合深度推进。合作区以“澳门新街坊”项目为突破口,有序衔接澳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业、创业、生活、学习提供更便利条件。截至去年底,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17043人、就业的澳门居民5452人,同比分别增长17. 1%和3. 1%。

横琴加快打造澳门居民的“新桃花源”。

横琴加快打造澳门居民的“新桃花源”。

  ——琴澳一体发展更加紧密。从顶层设计着手,粤澳“四共”新体制机制运行日益顺畅,陆续出台40余部内部规章制度,有力保障合作区开发建设提速见效。从琴澳一体化发展着眼,合作区以分线管理运作实施为抓手,持续优化通关监管、跨境金融管理、市场准入等重要领域,琴澳两地各类要素流动越来越便捷高效。截至2024年底,来合作区发展的澳资企业达到6681户,较2021年底增长40.3%;2024年前三季度澳资产业增加值达到26.2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2倍;经横琴口岸通关人数、车辆,较2021年底分别增长1.82倍、1.25倍。

  不难发现,“澳门+横琴”正在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澳门+横琴”新定位被摆在更显著位置。图为俯瞰琴澳地标建筑。

“澳门+横琴”新定位被摆在更显著位置。图为俯瞰琴澳地标建筑。

  展望新阶段,报告将“澳门+横琴”新定位摆到更显著位置。

  按照2025年规划,琴澳产业将从“互补”走向“共生”。一方面,合作区将充分考虑琴澳资源禀赋、实际条件及与澳门产业关联领域,优先发展可与澳门联动的产业,谋划推出更多独具琴澳特色、聚合两地优势的产业项目,同时用好广东省中医药实验室、广东省智能院、澳门大学筹建新校区,选择性发展其他重点产业。另一方面,合作区下一阶段的产业发展路径会更加聚焦主要赛道和链主企业(机构),通过“招大引优、育苗培优”,大力吸引各类创新人才,集聚更多澳资澳企澳人,着力提升合作区的商气、人气、烟火气。

合作区将谋划推出更多独具琴澳特色、聚合两地优势的产业项目。

合作区将谋划推出更多独具琴澳特色、聚合两地优势的产业项目。

  民生融合从“便利”走向“归属”,让澳门居民的“新桃花源”更具吸引力。今年,合作区将持续完善民生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配套,构建促进澳门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和保障体系,为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干事创业提供更广阔空间和机遇。此外,合作区将全面前置与澳门的政策联动,在琴澳一体化、要素流动、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确保政策举措能够更加符合澳企澳人实际需求,切实提升澳企澳人满意度。

  更多可知可感的规划部署陆续有来。例如,合作区计划争取新街坊卫生站使用澳门上市药品政策实施范围拓宽至指定医疗机构,更加便利澳门居民“双城生活”。又例如,合作区将加快建设广医一院横琴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院区,高质量、高标准举办十五运会网球竞赛,规划建设合作区气膜体育馆、合作区演艺场馆等设施,民生配套更加完善。

民生融合从“便利”走向“归属”,让澳门居民的“新桃花源”更具吸引力。

民生融合从“便利”走向“归属”,让澳门居民的“新桃花源”更具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还释放出更多积极信号,涉及琴澳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等一批新规划正在研究论证中,相信新阶段琴澳一体发展将更加紧密。

  如今,澳门特区政府已设立“促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领导小组”,从政策、法律、人员及资源投放等层面加大对合作区的支持力度。按照规划,合作区将推动澳门特区政府委派更多公务人员到执委会工作,鼓励支持澳门年青公务人员到合作区任职锻炼。随着澳门参与力度提升,合作区也将强化纵向传导、横向联动,推动管理机构运作更为顺畅高效,共享水平不断提升。

  从初期协同到深度融城,合作区发展已进入“精耕细作”新阶段。第二阶段建设的核心命题,在于通过制度型开放激发“化学反应”——让澳门的国际资源与横琴的产业空间深度融合,让“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接下来,合作区将促进琴澳与葡语系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吸引更多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国际先进技术和产业项目等优质要素资源“走进来”。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琴澳经济高度协同、规则深度衔接的制度体系的加快建成,横琴有望成为制度型开放的“压力测试场”,扮演好国家对外开放的“转换插头”角色,为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可复制的融合发展范式。

  这片热土的每一次突破,都在为“一国两制”实践注入新内涵。

  (记者 黄天儒 统筹 梁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