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可爱又灵动,它是粤港澳三地的“吉祥宝

2024年11月11日 来源:南方+

[ ]

2024年11月7日,伶仃洋桂山岛附近海域,三头成年白海豚同时浮出水面。

2024年11月7日,伶仃洋桂山岛附近海域,三头成年白海豚同时浮出水面。

11月9日晚,备受瞩目的“相约湾区 共迎全运”十五运倒计时一周年活动在广州举行,组委会正式宣布中华白海豚成为本届全运会的吉祥物,名为“喜洋洋”和“乐融融”。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成群的中华白海豚浮在水面上。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成群的中华白海豚浮在水面上。

  一桥飞架广东、香港、澳门,55公里长的港珠澳大桥如银龙般横卧在广袤的伶仃洋。大桥下,时常出没着一群神秘的“粉色精灵”,一会儿在水下高速围猎,一会儿跃出水面嬉戏,它们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灵动自如的躯体仿如矫健的运动员,而群居的习性像极了运动员们团结拼搏的精神。

2020年9月23日,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来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对中华白海豚进行监测研究。

2020年9月23日,港珠澳大桥附近海域,来自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对中华白海豚进行监测研究。

2020年9月23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完成海上监测返回基地后,将当天拍摄的中华白海豚照片放入数据库中比对。

2020年9月23日,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完成海上监测返回基地后,将当天拍摄的中华白海豚照片放入数据库中比对。

  中华白海豚在国际上通称为印太平洋驼海豚,科学家第一次记录到它们正是在我国的珠江口,所以物种名为Sousa chinensis,这里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拥有资源量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群体,种群世代较为完整。1997年,它被遴选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目前,中华白海豚全球数量约6000头,超过200头的种群只有两个,都在广东,一个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珠江口,另一个则在湛江雷州湾。

2024年4月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

2024年4月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跃出水面。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在水面上翻转嬉戏。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在水面上翻转嬉戏。

2024年4月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浮出水面,用头顶的气孔进行呼吸。

2024年4月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浮出水面,用头顶的气孔进行呼吸。

  时间回溯到2012年7月,港珠澳大桥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由于大桥穿越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优化设计,减少非通航孔桥的桥墩数量,减少施工海域面积,减少打桩作业量,减少淤泥产生量。每条施工船上都有一名海豚观察员,他们用望远镜观察施工船附近水域,一旦发现中华白海豚踪影,立刻通知停工,等候海豚的离开。

2012年7月9日,港珠澳大桥施工船上,一名海豚观察员正用望远镜观察附近海域,一旦发现白海豚,立刻通知施工船停工。

2012年7月9日,港珠澳大桥施工船上,一名海豚观察员正用望远镜观察附近海域,一旦发现白海豚,立刻通知施工船停工。

  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正式通车,江海航道桥上,矗立着三座“海豚”钢塔,中华白海豚成为了港珠澳大桥的象征,这也是大桥建设者的承诺,“大桥通车,白海豚不搬家”。

2018年8月7日,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一头成年中华白海豚突然跃出海面,后面是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

2018年8月7日,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一头成年中华白海豚突然跃出海面,后面是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

  2017年—2021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珠江口保护区及其周边海域进行监测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珠江口中华白海豚数量为1100头左右,5年来种群数量稳定向好,但幼豚目击比例偏低。保护中华白海豚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三地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各保护组织间的协作。

2020年9月24日,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一头中华白海豚突然跃出水面。

2020年9月24日,珠江口伶仃洋海域,一头中华白海豚突然跃出水面。

  近些年,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华白海豚越来越多地回归人们视野。2024年伊始,位于湛江雷州湾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频频出现中华白海豚生态奇观,成为了当地的网红名片,不少游客纷纷慕名前往,成为人类与海洋和谐共生的一个生动例证。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一群中华白海豚在海洋牧场附近游弋着。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一群中华白海豚在海洋牧场附近游弋着。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正在捕食,被惊起的鱼儿四处逃窜。

2024年3月31日,湛江雷州湾,一头中华白海豚正在捕食,被惊起的鱼儿四处逃窜。

  2024年6月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3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公报显示,珠江口生态状况总体稳定,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稳定向好。

2012年7月10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受救治,它曾被螺旋桨打断背鳍,后误入佛山内河搁浅。

2012年7月10日,一头中华白海豚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受救治,它曾被螺旋桨打断背鳍,后误入佛山内河搁浅。

  2024年11月11日,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宣布成立北大屿海岸公园,面积约2400公顷,用以加强保育中华白海豚和北大屿水域的海洋环境及生态系统。

2012年7月6日,来自香港海洋公园的专家来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接受救治的“老白”检查伤情。

2012年7月6日,来自香港海洋公园的专家来到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接受救治的“老白”检查伤情。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中华白海豚栖息的水域,人类活动十分频密,航道密集、过度捕捞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威胁着“海上大熊猫”的生存。我们仍需努力,保护人类与万物生灵共有的家园,让这群“粉色精灵”在蔚蓝的大海里生生不息。

2024年3月31日,两头成年中华白海豚正在湛江雷州湾海域进行缠绵交配。

2024年3月31日,两头成年中华白海豚正在湛江雷州湾海域进行缠绵交配。

2018年8月7日,在港珠澳大桥“中国结”附近的海域,一头中华白海豚浮出水面,身后是繁忙的船只航线。

2018年8月7日,在港珠澳大桥“中国结”附近的海域,一头中华白海豚浮出水面,身后是繁忙的船只航线。

  编者按:

  2012年3月,南方日报曾报道过一头被螺旋桨打断背鳍的中华白海豚误入河道后的救治过程。在随后的12年里,南方日报记者数十次前往位于珠江口、雷州湾等地的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进入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跟随科研人员出海监测,寻访当地船家和渔民,请教权威生物专家,长时间记录下广东海洋的“中华白海豚守护战”。 

  策划:孙朝阳 王海军

  执行:张由琼 李细华 谭唯 石磊

  摄影:张由琼 石磊 姚志豪

  视频:万稳龙 龙达洋 姚志豪

  文字:张由琼

  编辑:徐昊

  设计:潘洁 谭唯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