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人才为何到“湾”里来?

2024年10月10日 来源:南方网

[ ]

  以不到0.6%的国土面积,创造全国1/9的经济总量,发展奇迹正不断在粤港澳大湾区这片土地上演。在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依托的是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个体。

  高校招聘会热闹非凡、大湾区青年人才对接会持续上线、创新创业大赛火热举办……秋招季到来,大湾区引才正忙。从高校学子到创业青年,从技能工匠到科研学者,无数怀揣憧憬的人才跨越山海,汇聚于此。

  从“流量”到“留量”,为何大家愿意到“湾”里来?因为这里不仅有舞台,更有生活。

  入“湾”而立:为人才搭平台

  大湾区对人才的吸引力,可从赛事中窥见一斑。近年来,大湾区以赛促学、以赛引才,吸引了来自粤港澳三地的优秀人才,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舞台和锻炼机会。同时,他们将自身所长嵌入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齿轮之中。

  日前,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初赛落下帷幕,共吸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内外近200个项目报名参赛,参赛项目注重于人力资源服务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力资源服务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应用。

  大湾区的技能比赛密切关注产业需求,培养出了一批契合产业缺口的技能团队。以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为例,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厨师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推动了粤菜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服务“百千万工程”。

  粤港澳三地技能人才的交流合作远不止竞赛培养。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成立,近150家大湾区高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入盟,积极开展学习调研、打造智库、项目培育、产教对接等活动。目前,粤港澳三地共建技能人才评价规范,不断拓展“一试三证”合作范围及培养层次,共同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与“湾”同行:为就业创业“铺坦途”

  大湾区不仅像一块磁石,广泛吸引着各地人才纷至沓来,同时也像一座桥梁,促进区域人才、资源的流通与共享,日益成为青年人才实现创业梦想的起点,香港青年麦骞誉正是其中的生动例证。

  2017年,麦骞誉在数码港创立机械人公司,为了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推向市场,麦骞誉把目光投向了有着产业基础和政策扶持的大湾区。“通过大湾区,我们研发的项目内容可以推广到全中国、全世界。”麦骞誉表示。

  据介绍,广东高水平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以12个重点基地为骨干,各地特色基地为基础的“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服务支撑体系,实现港澳青年来粤创业政策、服务和交流机制“软联通”。目前,珠三角9市已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84家,已孵化港澳项目5600多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7080人。

  今年9月,《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正式施行,以立法形式鼓励港澳青年拓展就业创业空间,更好融入发展大局。

  有“湾”可依:为生活“破圈扩容”

  今年6月,深中通道正式开通,海上天堑变通途。深中两地除了交通等硬件的互联互通,在社保数据、业务跨城通办等民生融通也在不断加速。

  近年来,这种“无感迁移”的“两城生活”正不断扩展至整个大湾区。

  2021年,“湾区社保通”上线,目前大湾区内地9市设立232个“湾区社保通”服务专窗、港澳开设111个跨境服务网点并配齐服务硬件软件……广东社保服务已覆盖香港14个行政分区和澳门全部行政分区。

  为了将社保经办服务向群众家门口延伸,大湾区内地九市人社部门通过与合作银行携手,积极打造“15分钟社保经办服务圈”。珠海是全省率先推出“社银合作”的城市,为市民提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退保、社会保险转入申请等多项社保业务服务,让办事群众从“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转变。

  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货币”的框架下,粤港澳三地持续拓宽社保领域的合作机制,越来越多的粤港澳居民愿意共赴这场“大湾区之约”。

  一方热土,三方共筑。一个充满机遇、民生共融的生活新空间正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大湾区建设者。

  (策划 何静文 吴诗航 记者 杨婉馨 林子菲)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