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打好“香港牌” 深圳各区显神通

2023年07月12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日前,经深圳市政府同意,由市发改委印发的《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下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深港合作市级重大战略首次布局湾区腹地。

  根据这一文件,位于龙岗中部核心区域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在未来三年将聚焦深港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的片区,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一直以来,深圳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做强做实深港这一极。经过多年努力,深港合作已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

  对于深圳各区而言,持续推进深港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中心议题之一。

  各区围绕深港合作的施政思路也十分清晰:香港需要什么,自身能做什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来铺设自身平台、对接香港资源,努力实现深港互利合作、共赢发展。

  因区施策,区区不同。各有侧重,各显神通。

  今年以来,深圳各区围绕持续推进深港合作出实招、谋新招、亮硬招,以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的深港合作来高效连接全球优质的资源供应和广泛的市场需求。

  向着提升软硬联通发力

  自今年2月6日零时起,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3月初,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恒常化“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更多企业提供职位,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与香港仅一河之隔的深圳,自然成为港人港企“北上”发展的首选地。

  口岸恢复快捷通关、前海往返香港跨境巴士开通……随着时间推移,深港人员往来便捷化催生“反向代购”等新潮流,拉动了旅游、消费复苏回暖。

  深港合作,交通基建设施先行。

  罗湖区提出,坚持联通提速、优势互补,加快建设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

  建设深港融合发展先行区,罗湖的策略丰富而具体。

  一方面,罗湖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其中包括加快深圳火车站—罗湖口岸片区升级改造;推动文锦渡口岸生鲜货运功能转移,实施片区整体升级改造,打造跨境商务精品口岸;推动莲塘口岸24小时通关,试点开通“港车北上”等举措。

  另一方面,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罗湖区提出加快推进45项深度融合举措落地见效,真正让香港同胞“走过来、留下来、融进来”。其中,例如加强深港教育交流合作,推动粤港澳姊妹学校走向深度融合、形成品牌;又如,推动区人民医院纳入香港病人转诊服务深圳定点医疗机构,加快深港共建“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建设人民南片区港医医疗平台,助力香港医生北上发展等。

  推进软硬联通,福田区正在持续加快新皇岗口岸改造,拟将这片区域建成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整备出30万平方米的科研空间。

  南山区则积极配合推进深港西部跨界铁路通道规划,推动深圳湾口岸功能布局优化,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

  盐田区提出把握香港沙头角公共码头开放契机,加快“一主三辅”码头体系建设,合作开发跨境绿道游、跨境海岛游、跨境团体游,共建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

  坪山区在开年区两会时提出,积极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香港科学园等重大平台建设,谋划东部快轨,协调恢复坪山站至西九龙站高铁班次。

  2023年3月11日起,深圳坪山恢复直达香港西九龙列车,广大旅客从坪山1小时就可直达香港。

  向着科教融合源头创新发力

  当前,深港合作已走过“香港接单,深圳生产”“香港服务,深圳科技”“香港研发,深圳转化”三个阶段,正走向“研造一体,融合发展”的4.0时代。以福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龙岗区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为代表,深港科创一体化不断提速。

  高标准规划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福田区推动出台“1+N”规划、深圳园区条例,推进税制改革等重大制度创新落地,集聚高端科研资源,发挥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枢纽平台作用,打造河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谷,新增重大科研机构、顶尖企业研发中心10家以上,落地香港大湾区创科快线、应科院等香港科研机构和企业20家以上,打造“湾区芯谷、量子硅谷、生命绿谷、能源碳谷、数字智谷”。

  龙岗区地处大湾区战略腹地,结合辖区深港合作基础禀赋,大力推动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目前已在创新、产业、空间等方面积累了一定优势,为下一步的深港产业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日前,经市政府同意,由市发改委印发的《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出台。《三年行动计划》首次从市一级层面对如何高质量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案,并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予以细化。

  文件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国际科教资源集聚、深港教育合作紧密优势,进一步开拓深港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空间,统筹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将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建设成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支撑平台、深港科教产研深度合作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到2025年,该片区内高校和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速集聚,优势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国际科创人才梯队更趋完善,深港科教资源跨境共享、便利流动,建成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的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成为深港全面合作的战略枢纽,代表国家参与新一轮全球科技产业竞争与合作。

  与龙岗区紧挨着的坪山区也提出,要畅通坪港科研、资金及人才等要素流动。争取“港澳药械通”落地,推动香港名医诊疗中心投入运营,加快希玛眼科大湾区总部建设,争取更多港澳优质项目落地。

  宝安区的深港先进制造业合作区是前海扩区范围内唯一一块带制造业现状、按制造业规划发展的特殊片区,今年将加快实施6.9平方公里先行启动区规划建设,打造服务香港的前沿阵地。

  向着宜居宜业宜游发力

  流光溢彩、人头涌动,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卸下疲惫,来到这里感受“夜经济”的魅力……近日,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盐田国际创意港的“小港夜”夜市试营业。

  “小港夜”是深港创业青年共同打造的深圳首个以港风港味为特色的双创夜市街区。经过2个多月的改造升级,这里的每个细节均展现着深港文化融合的特色,成了盐田新晋网红打卡点、深圳市民夜游休闲消费好去处。

  在宜居宜业宜游方面发力,也是深圳各区推进深港合作的一个重要维度。

  其中,盐田区提出以加快沙头角口岸重建为契机,引进香港零售龙头,发展免税精品首店首发和“独家”经济,推出网红打卡民宿、纯正港味餐饮、跨境康养医美、跨境保险等消费新场景;支持港人在盐田开店创业,打造“港企港货、港人经营”购物一条街,建设港深特色消费引领区,让游客来了就能享受“在香港买买买”的购物体验。

  罗湖区则加快深港深度融合展示中心、深港妇女儿童交流活动中心、深港家事调解服务中心等民生项目落地,在口岸周边区域、港人聚集社区推行深港政务“一站式”服务,开展港人社区融入服务,推动深港智库交流合作,举办“港澳学子罗湖游”“深港文化月”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等,吸引更多港人来罗湖就业创业生活,增强港人认同感、向心力。

  2021年9月6日,新落成的深圳香港培侨书院龙华信义学校开学,迎来1300名深港学子,为大湾区内港人子女就学提供新选择的同时,更成为以教育融合推动深港融合的示范性学校。

  该学校所在地龙华,也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力量。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后,从深圳北站到香港西九龙只需19分钟,充分发挥了深圳北站的门户枢纽优势。龙华在北站片区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打造深港合作示范区,加速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和流动,吸引一批企业来龙华落户、人才来龙华创业。

  其中,坐落在深圳北站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以打造大湾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标杆基地为目标。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由龙华区政府投资建设,中心设有众创空间、孵化空间、路演功能厅、企业服务厅、同心驿站等,让来深圳创业的青年感受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温暖。

  (记者 崔璨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