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最新动态

扎实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

2022年08月2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系统归纳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目标,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内涵,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在新时代条件下什么是区域协调发展、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现实问题,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自觉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与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认真对照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任务,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努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新时代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是长期困扰广东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广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为解决我省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厘清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习近平总书记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区域分工合作思路。广东的地理空间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特征,城镇建设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珠三角、东西两翼等地的冲积平原和台地,各区域发展条件、发展阶段差别很大,客观因素和经济规律导致区域间发展差距始终存在,必须依据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让各个区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

  二是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能仅仅看作是缩小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应该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新阶段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围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这三大目标,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有效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机制,保障不同地区的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三是指明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指导地方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了重大战略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客观要求和政府公共支出能力,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政策精准性。新阶段推动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就要围绕“双区”、两个合作区等重大国家战略部署,不断完善提升区域竞争力、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实现高效空间治理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以重大战略规划纲要为指导,若干专项规划、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为支撑的区域政策体系。

  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创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决定,纳入“1+1+9”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实施。这项工作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根据各区域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将全省划分为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3个功能区,明确各自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通过一系列差异化、精准化的政策举措,着力强化“一核”引领带动作用、“一带”产业发展主战场地位、“一区”生态屏障作用,推动各功能区在各自赛道上赛龙夺锦、各展所长、相得益彰,进一步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下,全省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珠三角核心区发展能级持续提升,沿海经济带产业支撑作用更加强劲,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实现市市通高铁、市市通管道天然气,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高水平医院21个地级以上市全覆盖。“十三五”以来,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珠三角2.1%、1.2%和1.5%,区域发展差异系数由2016年的0.5901下降至2021年的0.5310,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844元增加到27191元,增长了61%,全省区域发展协调性有效提升。

  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经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落实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相关部署,充分发挥省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积厚成势,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广东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是突出创新驱动、示范带动,把珠三角核心区打造成更具辐射力的改革发展主引擎。强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构建,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两点”(深港河套、粤澳横琴)和“两廊”(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融通创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协同创新高地。支持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和总部经济集聚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引领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二是突出陆海统筹、港产联动,把沿海经济带打造成更具承载力的产业发展主战场。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串珠成链塑造沿海城市带、产业集聚带、滨海旅游带。全力支持汕头、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引领提升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发展动能。加大沿海重大产业集群投资建设力度,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向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布局发展,持续培育壮大绿色石化、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

  三是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北部生态发展区打造成更具持续力的生态发展新标杆。推动出台实施支持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点状开发、面上保护,加快构建与区域发展功能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完善北部生态发展区与“一核”“一带”差异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市场、科技、资金、人才等全方位对接机制,有效衔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要素资源。

  四是释放改革动能、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完善区域发展动力传导体系。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强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示范,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推动珠三角产业在省内有序转移。深化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拓展多种形式的跨区域产业合作。建立健全区域政策统筹机制,持续推动老区苏区、老工业基地等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