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动态

解读深圳“十四五”规划纲要:新发展格局中的站位和使命

日期:2021-06-10 来源:南方PLUS

  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是怎样的图景?

  6月8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份重磅文件,为接下来深圳的发展描绘蓝图。

  《规划纲要》全文超过6.6万字,共分为10篇、19章,提出深圳“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目标,并提出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创新能级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等六个方面具体发展目标。

  把握未来发展大势

  “十三五”时期是深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五年来,深圳明确了新时代的发展方位,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掀开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崭新篇章。

  五年来,深圳积极参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落地实施,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严重冲击,交出脱贫攻坚优异答卷,经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等高光时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历史性新成就。

  起笔“十四五”,对深圳而言,首先要充分研判把握未来的发展大势。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 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 国际经贸规则面临重建。 世界经济低迷, 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 国际分工格局加速调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呈现智能化主导、 融合式聚变、多点突破的态势。

  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进入关键时期。

  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机遇更具战略性、 可塑性, 挑战更具复杂性、 全局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正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正处于跨越常规性、 长期性关口的攻坚阶段, 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和大环境面前,深圳必须坚持国际视野, 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勇于开顶风船, 善于化危为机。深圳必须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 树立底线思维, 统筹发展和安全, 准确识变、 科学应变、 主动求变。

  有了这样的研判把握,在具体谋划和确定目标时,《规划纲要》直面发展机遇和面临的挑战,把深圳未来的发展,放在中央对深圳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部署中。

  明确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

  根据《规划纲要》,深圳确定了2035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主要目标。

  到二〇三五年,深圳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地, 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 经济总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础上翻一番; 成为法治城市示范, 建成一流法治政府、模范法治社会, 营商环境位居全球前列, 城市治理体系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 运行高效; 成为城市文明典范, 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特征更加鲜明, 城市品位、 人文魅力充分彰显, 时尚创意引领全球; 成为民生幸福标杆, 实现幼有善育、 学有优教、 劳有厚得、 病有良医、 老有颐养、 住有宜居、 弱有众扶, 市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成为可持续发展先锋,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十四五”时期,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关键期。根据《规划纲要》,要重点在瞄准高质量发展高地、 法治城市示范、 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 可持续发展先锋这五个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持续奋斗。 到2025 年, 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这当中,既有定性的表述,也有定量的要求。

  例如,《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调控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五个方面22项定量指标。

  与“十三五”指标体系相比,在经济发展方面,“十四五”将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纳入指标;创新驱动方面,首次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纳入指标;民生福祉方面,将反映医疗水平的千人病床数,改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并增加了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绿色生态指标方面,将PM2.5年均浓度指标改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并增加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这一指标。安全保障单独作为一类指标,包含粮食储备保障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三项指标。

  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

  为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圳要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要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着力引导和创造新需求, 加快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制度规则体系, 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链接、 双向开放, 为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强有力支撑。

  如何实现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这一目标?《规划纲要》从四个维度进行了布局。

  首先是服务国内大循环。“十四五”期间,深圳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 深化对内经济联系、 增加经济纵深, 贯通生产、 分配、 流通、 消费各环节。同时,探索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00亿美元,建设高效集约的国家物流枢纽体系,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其次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圳提出要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建设高水平双向投资枢纽、建设更加开放的自贸试验区等。到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00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00亿美元。

  第三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深圳将深化国际经贸和产能合作。 推动在沿线国家境外园区的产能合作项目提质发展, 鼓励深圳制造优势与港澳国际经贸网络等优势相结合, 支持企业联合新建或升级一批境外园区, 推进中缅经济走廊、 中越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同时,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深圳中欧班列铁路货运大通道,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亚-东欧31-西欧国际陆上物流新通道。

  最后是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深圳提出要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基础设施水平,大力繁荣夜间经济,引进一批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培育1-2家新零售领头羊企业,探索开展市内免税业务, 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 推动免税经济发展, 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吸引外来消费。预计到202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万亿元。

  (记者 崔璨)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有关深圳“十四五”规划的内容:

  http://www.cnbayarea.org.cn/policy/policy%20release/policies/content/post_44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