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湾区行动

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 102家媒体225名中外记者到场报道

2024年03月08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3月7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会上,代表们结合自身实际,分别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造业当家、教育强省建设、海洋强省建设、文化传承发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话题谈认识、说体会、提建议,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102家媒体225名中外记者到场报道。团组开放期间,广东代表团邀请媒体区的摄影摄像记者进入代表发言区拍摄。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

  全力以赴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 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虎表示,完全赞同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通篇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客观深刻,安排工作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战略部署,完全符合我国发展实际,是一份高举旗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张虎说,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要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抓经济、抓项目、抓发展,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面实施“民生十大工程”,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黄志豪:

  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

  如何进一步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黄志豪结合珠海实际,提出三点设想和建议。

  在推陈出新、促进投资方面,黄志豪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具备独特政策优势,可以通过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让更多创新要素在横琴、在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汇聚、叠加,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组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强化连接、让更广大群众享受消费方面,黄志豪说,将进一步强化与港澳及兄弟城市的连接,让更广大群众可以到横琴、到珠海享受消费。

  在创新机制、持之以恒做服务方面,黄志豪说,一个地方、一座城市的发展,短期靠政策,中期靠人口,长期靠服务,“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助力横琴打造趋同澳门的学习、就业、创业、生活环境”。

  黄志豪表示,珠海将牢记嘱托,强化使命担当,“把小我融入大我”,全力支持服务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以今天的奋斗创造未来,以未来美好前景之光照亮今天奋斗之路。

  全国人大代表,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东生:

  企业要敢于投资未来才有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让我深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李东生说。

  李东生认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制造业应对全球竞争的关键,中国企业必须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在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企业要敢于投资未来才有未来。”李东生说,发展科技制造业需要大力度的资本投入。他建议,运用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开发工业软件和高端装备,构建新型工业化能力。“当前,国家和广东都在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企业要敢于担责,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市场主体。”他说。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白涛:

  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力争早日迈进“工业4万亿”

  “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白涛表示,佛山将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以创新培育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努力把制造业的家底做厚、家当做大。

  “佛山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拥有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白涛表示,佛山接下来将强化“经济大市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善做“加法”,更做“乘法”,力争早日迈进“工业4万亿”。

  谈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话题,白涛建议国家支持传统制造业大市创建技术改造试点城市,鼓励各行各业打造更多转型升级的典型样本;支持以市域为单位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对优势地区给予更多倾斜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白涛说,佛山氢能产业起步较早,当前正依托仙湖实验室开展氨氢融合新能源等技术攻关。他建议国家将氨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研究建立氨作为燃料的标准政策和安全管理体系,推动绿氨产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兴亚:

  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和前瞻技术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的部署,目标导向鲜明、政策部署系统、工作措施务实,进一步坚定了发展信心、提振了发展士气。”全国人大代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冯兴亚说。

  当前,全球汽车工业加速重构,我国汽车产业亟须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阵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冯兴亚认为,广东是新能源汽车大省,更应因地制宜、全力以赴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广汽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固态电池、国产化芯片和智能网联等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氢能、自动驾驶、飞行器、智能移动终端等前瞻技术研究。”冯兴亚建议,进一步健全汽车智能驾驶政策或法律规定,解决智能驾驶法律责任认定等有关问题,同时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集中攻克技术难题,加快制订相关标准,完善电力交易机制,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

  提升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作为一名海洋经济领域的社科研究人员,我深感振奋、倍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说。

  宁凌表示,省委“1310”具体部署要求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为广东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蓝色动力”。

  如何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宁凌建议,研究设立广东海洋发展研究院,加大对省海洋实验室和海洋大学重点研究平台的建设,积极向深海挺进、向极地进军,提升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同时,要优化高等学校海洋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海洋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宁凌还建议,完善海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岸线整治修复、美丽海湾建设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重点加强对红树林、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车文荃:

  以应用牵引增强科技创新

  “创新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和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车文荃建议,以应用牵引增强科技创新,赋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要强化转化应用,加大高质量源头创新供给。”车文荃说,要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聚焦企业核心业务水平,打造最好最优的主攻产品或零部件,努力成为市场上不可替代的“隐形冠军”。

  “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赋能产业应用升级。”车文荃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出“真需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动拿出“好办法”,最终做出“硬产品”。

  车文荃还建议,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产业科技人才双向流动。比如,要进一步优化科研人才评价体系,强化人才诚信制度,打破人才唯“帽子链”上升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玉宇:

  在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支柱产业领域新建专家库

  “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经济和民生发展特别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作为科技创业者,我听了以后很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袁玉宇倍感振奋。

  “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袁玉宇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7年多的时间,他多次围绕“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议题提出建议,涉及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建立人才流动机制等的建言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采纳。

  袁玉宇认为,要更好发挥产业人才、产业专家的力量,使创新成果转化更好直面市场需求。他建议,一方面,在现有战略咨询专家库、科技项目专家库等国家级专家库中扩大产业界专家人才范围,提高产业界专家比例;另一方面,在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支柱产业领域新建产业专家库,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创新决策,发挥对创新生态和创新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

  持续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朱孔军感受尤为强烈。

  朱孔军说,广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教育大省,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817万,占全国近1/10。同时,广东拥有超过1800万户经营主体、超过7.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渴望非常迫切。

  “我们将知责于心、履责于行,聚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朱孔军说,广东将聚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大板块”互促共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时,将聚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持续提升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朱孔军表示,广东还将聚力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竞相迸发,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更多资源要素。今年,广东力争新增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10个左右、转化创新成果2000项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林燕云:

  在守正创新中绽放优秀传统文化新光彩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我们文艺工作者感到更有底气、干劲十足。”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潮剧院一团团长林燕云说。

  林燕云表示,潮汕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潮剧更有“南国鲜花”的美誉,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林燕云认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有敢于求新求变的决心,坚持守正创新,善于挖掘华侨元素、红色基因、海丝文化、特区精神,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比如,我们刚结束首演的新版潮剧《辞郎洲》就融入了声光电技术,体现潮剧这门古老艺术在题材内容、文艺形式、传播方式上的创新。”她说。

  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水务工程事务中心主任秦丽莎:

  鼓励支持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规划建设的重视。作为水务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水务工程事务中心主任秦丽莎说。

  秦丽莎说,今年底即将通水的汕尾市区供水节水改造工程,通过建成“封闭供水管线”,解决明渠引水水损大、存在污染隐患等问题,未来预计每年可节约用水3600万立方米,更好保障沿线73万百姓用水需求和用水安全。

  秦丽莎建议,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加强对非常规水利用的指导,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同时,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水务与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联动,健全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监管体系。此外,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

  让大数据引导农产品“种”与“卖”

  “我在农业领域耕耘了14年,是‘百千万工程’的直接受益者。”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亚北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芬感慨道:“我切身感受到,整个南粤大地,因为‘百千万工程’而‘燃’起来了。”

  去年,黄秀芬公司首次成功将韶关的优质农产品长坝沙田柚自主出口到欧洲。“农产品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出口闭环,这带给我们很大的信心。”她说。

  长期从事流通业,让黄秀芬对农产品流通有细致深入的观察。比如,因为缺乏有效的物流和销售渠道,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效率不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此,黄秀芬建议,通过建设粤赣湘(韶关)农产品贸易高地,打造粤北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及时发布面对周边地区的购销信息,让大数据引导“种”与“卖”,实现种得好、卖得好。同时,依托省农产品采购商联盟,建立粤赣湘(韶关)采购商联盟,鼓励采购商携手生产商,实现生产与市场融合发展,让农民实实在在获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

  加大宏观调控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建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建议,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扩大内需;在供给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李雪松看来,当前我国生产能力较强,但需求不足是制约因素,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投资。

  李雪松认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对推动新旧动能平稳转换,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还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应从“投资于物为主”向“投资于人和物并重”转变,更加注重“投资于人”,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壮大,这将有力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实现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市长肖展欣:

  以改造升级为引领 加快优化产业形态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一年奋斗历程,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目标清晰明确、催人奋进。我完全赞同、坚决拥护。”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市市长肖展欣表示。

  中山是制造业城市,工业门类齐全、配套完善。如何通过改造升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中山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中山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将技术改造作为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关键工程,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通过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示范工厂、示范车间、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企业竞相开展技术改造。”肖展欣说。

  他表示,中山接下来将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加快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改造升级为引领加快优化产业形态,以数字化赋能为支撑,推进产业智能化发展,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为抓手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山制造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虎门镇党委书记蒋亚军:

  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高端化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让我很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虎门镇党委书记蒋亚军表示,虎门将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努力推动GDP向千亿元迈进。

  “虎门将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培育两大主线,优化产业结构,做强在制造业领域的三大百亿产业,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蒋亚军谈到,“虎门服装”是虎门的一张产业名片,今年将推动一批服装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改造,继续承办世界服装大会,携手中国纺联建设世界级服装产业集群先行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级化、高端化发展。

  同时,虎门将推动低效能产业园区清拆、新建,启动一批现代化产业园和“工改工”项目建设,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空间。“我们也将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提升服务效率,规范工业厂房租赁市场秩序,推动各项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降低企业成本。”蒋亚军说。

  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市长曾风保:

  “百载商埠”将以最优服务喜迎八方来客

  “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有振奋人心的亮眼成绩,又有直面挑战的清醒坚定,催人奋进。”全国人大代表、汕头市市长曾风保说。

  “省委、省政府赋予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和大型产业集聚区、大型出口加工区等平台功能,高铁、城际铁路、港口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加快建设,汕头加快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曾风保介绍,汕头将加快建设“三新两特一大”现代产业体系,重点依托海上风电资源全力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力争“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滨海旅游”有新突破;依托国际海缆登陆站,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特别是跨境数据服务。

  “同时,我们将加快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深化深汕深度协作,努力把海上风电、数字经济和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培育成为汕头支柱产业。”曾风保说。

  曾风保介绍,汕头有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大型出口加工区等平台叠加优势,还有民营经济发达、海外华人华侨众多的传统基础优势。“我们在优服务和降成本上下更大的功夫。汕头作为百载商埠,正以最优的服务喜迎八方来客,到汕头‘做生意’正当其时。”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杨丽婷:

  推进托育服务普惠化规范化法治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让我感到很振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所长杨丽婷说。

  “幼有所育”是家事也是国事。杨丽婷建议,积极推进托育服务普惠化、规范化、法治化。“这不仅是完善生育配套政策的有效手段,更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通过调研,杨丽婷发现当前托育服务存在“入托难”“入托贵”等短板。她建议,积极推进托育服务普惠化、规范化、法治化。

  “期待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设立普惠托育建设专项财政资金,加大对农村、脱贫地区的支持。同时,建立普惠托育建设补贴、托位补贴、生均补贴的最低标准,由各级财政统筹。”杨丽婷建议,稳步推进“托幼服务一体化”,对公办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支持;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自行举办或联合办托,适当向周围居民开放;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市长温文星:

  做强生态核心竞争力 提升绿色发展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我们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提供了积极指导。”全国人大代表、清远市市长温文星表示。

  温文星介绍,清远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旅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2023年旅游总收入166.5亿元、增长82.6%,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期间,清远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更是大幅增长40.6%和118%。同时,清远重点打造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麻竹笋五大百亿农业产业,2023年五大产业综合产值增长34.8%,带动超20万农户、近60万人增收。这些都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温文星表示,清远将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开展精准植绿护绿增绿、林业产业提升、生态赋能文旅等三大行动,全面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厚植天蓝地绿环境优的城市底色,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持续做好做强生态核心竞争力,提升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奋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清远样板”。

  原标题:

  广东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会议 102家媒体225名中外记者到场报道 锚定目标聚力前行 共绘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记者 龚春辉 王聪 祁雷 李凤祥 黄叙浩 黄堃媛 李霭莹 马立敏 姚瑶 周欢 赵进 郜小平 魏钰 叶志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