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3日 来源:南方+
2025年4月2日,南沙大桥正式通车满六周年。从珠江口上空俯瞰,坐落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位置的南沙大桥,是珠江口“A字形”交通主骨架中至关重要的“一横”,犹如一条“巨型拉链”缝合珠江口东西两岸。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座跨江通道六年来的变化。
从车流量的持续增长到党建引领下的高效运营,从数智赋能的智慧交通实践到安全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服务品质的提升到对区域产业的带动发展,六年来,作为南沙大桥的运营方——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南环段分公司(以下简称南环段分公司)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动能、创新思维、破解难题,在智慧高速建设中寻求新突破,在加强统筹协调上力争新作为,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南沙大桥
营运更智慧:从“数字”到“数智”
六年来,一组组数据跃动飞扬,催人奋进,激活智慧“新动能”。
拥抱新质生产力,打造智慧交通新标杆。自南沙大桥通车以来,南环段分公司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智慧交通”建设,围绕“智慧、畅通、安全、绿色”为建设总体目标,制定《智慧公路建设规划(2022—2025)》,形成“1+1+4+N”智慧南环总体架构,28项创新成果应运而生。其中,依托科研项目《南沙大桥“数字通道”智慧监测项目》信息化建设成果,将相关设施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赋能,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路网数据进行建模,动态分析研判交通态势、事件研判和路网车流运行态势,在智能感知、智慧管控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智慧高速创新实践案例获行业管理“标杆”奖,为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
2025年春运首日,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交通运输部行业标准《高速公路交通流监控引导技术指南》示范工程及“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首批示范区”首个智慧扩容示范项目顺利上线,为广大出行人员安全顺畅通行南沙大桥提供“智慧”保障。
主动交通流系统助力通行顺畅
“南沙大桥主动交通流管控技术是一套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基于数据和模型共同驱动的管控算法能进一步优化出行服务和完善多方联动管控机制。在春运车流高峰期,多次实施临时开放硬路肩、事故响应、动态车道分配等策略。其中,实施应急车道开放14次,管控时长累计35.75小时,高峰时段行程时间节约6分钟,日均平均速度提升64%,平均拥堵时长下降65%,事故处理时长减少56%,道路通行能力提升约17%,极大地缓解了节假日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为司乘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南环段分公司总经理伍尚干表示。
南环段分公司凭借其卓越的创新能力,推动主动交通流管控技术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推进从试点到普及的全方位跨越,打造了以管控场景为导向、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扩容解决方案,为人们缔造安心顺畅、高效便捷、绿色环保的“智行”新体验,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为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打造样板工程。
南沙大桥上哪里拥堵、哪个路段发生车辆事故等待救援、哪个路段遭遇恶劣天气……路运一体化、路面异常事件监测系统和高速慧眼等平台采集的收费数据、交通事件数据和路网状态数据均在高分可视化智慧屏上投射,支撑起南沙大桥运行“智慧大脑”。
近日,在南沙大桥上,一辆小型货车抛锚并占据了超车道,路面异常事件检测系统和高速慧眼通过自动识别故障车,将相关内容推送到主界面,监控(客服)中心立即调集联勤单位前往现场处置,仅用时10分钟,故障车被快速稳妥处置,避免了二次事故发生。这是南环段分公司运用路面异常事件检测系统和全程智慧监控实现应急管控的生动体现。
现在,车辆若在南沙大桥上发生事故,司乘只需通过“接警定位救援”小程序报案,系统自动识别获取司乘手机GPS定位数据,将经纬度转换成桩号,监控员快速定位救援点并协调各联动单位前往处置,实现救援请求的准确定位、快速处理。
保畅更科学:从“平面”到“立体”
六年来,一个个措施落实见效,精准保畅,畅通湾区“主动脉”。
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加速了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也给南沙大桥安全保畅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自2019年4月通车以来,南环段分公司就着力破解运营管理、安全保畅等难题,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的答卷,用行动畅通司乘出行的“诗和远方”。
高效落实“五快”机制,协同“两桥八路”应急保畅。在南沙大桥实行“党员带班+多层次应急梯队”“驻点+轮巡+补位+快处”路政巡控模式,将保畅力量前置部署,科学合理调配路政人员定点定时定岗值守,提升路面突发事件快速发现、快速到场、快速处置效率;在海鸥岛建造集“路政、消防、监控、快处快赔、拯救、养护、服务”等七个前置为一体的综合应急保畅基地,健全南沙大桥应急保畅救援工作机制,加快形成融合、协作、高效、闭环的安全应急保障新体系。
监控员通过智慧系统精准指挥调度
加快技术涵养,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利用在海鸥岛、沙田和东涌互通建立3个无人值守机场和1个移动飞行团队,建立起“空中+地面”“动态+静态”“科技+传统”的立体巡控新模式,丰富集多渠道信息收集、全方位飞行巡查、广覆盖跟踪处置于一体的应用新场景,实现对南沙大桥交通状况的实时掌控,科学调度。借助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精心预设飞行航线,为无人机绘制了一张张精确的“作战路线图”,与地面人工巡逻、监控视频巡查形成有效补充,实现道路巡查、实时预警、应急调度的“空地一体化”。
自部署无人机智能机场组网多通道协同巡查系统以来,无人机累计飞行巡查约1.1万架次,里程达3.2万公里,在无人机的助力下,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1%,车辆缓行同比下降15%,将数字交通技术运用到道路保畅工作中,有效提升南沙大桥的安全畅通水平。
安全更精准,从“人防”到“数防”
六年来,一项项工作筑牢屏障,守护平安,构建数智“新防线”。
企业发展,安全为天。南环段分公司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手段,推动“无人机养护巡查+集群监测+AI轮巡”等多维技防手段创新升级,推动“空天一体化”智慧养护巡查技术应用,创新加强基于AI技术“主动安全”+“智能防闯入”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建立了养护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与监控一体化平台对接,为涉路施工作业提供更全面的安全管控解决方案。六年来,南环段分公司围绕防风险、除隐患、保畅通、惠民生等中心工作持续发力,辖区道路交通事故数、伤亡人数和拥堵次数实现“三下降”,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2024年5月31日,专为南沙大桥配建的海鸥岛消防救援站正式投入使用。在特大桥附近科学规划建设专业化消防站,绝非简单的“增设站点”,而是升级消防救援网络,压缩消防响应时间,是打通应急救援“最先一公里”和安全防范“最后一公里”的务实之举。它既是破解救援时空矛盾的技术方案,更是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
海鸥岛消防站
党建增动力:既“铸型”又“赋能”
六年来,一场场活动强基赋能,擎旗领航,驱动发展“掀热潮”。
根深方能叶茂,固本才可枝荣。南环段分公司围绕“三大三化”经营方针,精心培育打造“保畅先锋·智慧通途”特色党建品牌,深挖“党建+”模式,构建“六个一”保畅工作体系,把“组织链”嵌入“业务链”,形成“保畅链、服务链”,在路网协同管理、区域信息共享、路域保护合作、应急救援互助及协作成果巩固等五个方面实施联勤联动,在每一个工作细节中融入党建力量,强化党建与企业文化、党建与生产业务双融合,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使党建工作如春风细雨般滋养着党员的初心使命,为服务群众出行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南环段分公司党总支书记何巍介绍:“我们以扩大党建‘朋友圈’的方式,与属地交警、消防、拯救、养护、救护和执法等部门形成‘一路多方’党建联创新格局,按照资源整合、功能聚合、体系融合的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推动人员、信息、技术等要素资源集聚,协同作战、互通有无、同频共振,实现资源利用最优解、优势发挥最大化,进一步深化凝聚‘一座桥、一条路、一家人’的共识,着力打造新时代‘开路先锋’工程,让交通延伸美好生活”。
效能更彰显:从“末梢”到“前沿”
六年来,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优势凸显,拉满出行幸福感。
因桥的兴起,产业在升级,乡村在变美,幸福在发酵。得益于南沙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外联内畅”交通格局,串起周边零散的景区景点,打通了珠江东西两岸全域旅游“一张网”格局,沿线景点连点成片,吸引游人如织,产业发展焕发了神采,文旅融合迈入了快车道。
一座桥梁,拓宽一个区域的发展空间,承载两岸群众的梦想期待。大桥经济带来的红利,让更多企业寻到了转型发展的一方天地,越来越多的项目落户大桥两端、珠江两岸,架起了当地群众奔向共同富裕的通途。
川流不息的汽车,南来北往的人民,通过南沙大桥奔向美好的生活,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近年来,南环段分公司极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持续提升路网服务供给适配性,发展路衍经济,在海鸥岛高速公路服务点设置农特产品展销平台,打造销售农特产品新的市场通路和宣传渠道,打通消费帮扶“毛细血管”,促进实现“小驿站、大消费”,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道路延伸之处,产业兴,人气旺,收入丰,乡村振兴势头好,处处是生机盎然。此外,南环段分公司还以推进“绿美广东”绿化品质提升工程为工作重点,持续做好扩绿、兴绿、护绿文章,将三角梅种植与海鸥岛独特乡村风貌提升相结合,在海鸥岛互通打造“红色花带”,形成景美路畅的交通“风景线”,共同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美底色。
海鸥岛驿站增设助农摊位
奋楫六载,硕果盈枝。安卧在狮子洋上的南沙大桥,现在是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尽显勃勃生机。接下来,南环段分公司将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蓝图,切实管好用好护好南沙大桥,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推动运营管理不断实现新跨越。
(记者 李赫 通讯员 伍尚干 何巍 林彬)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