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超级工程”加身,江门如何用好“发展桥”?

2024年12月09日 来源:南方+

[ ]

  继深中通道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进入开通倒计时。一桥飞架黄茅海,江门和珠海即将实现跨海牵手。

  纵观全球,跨海工程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综合实力和发展活力的体现。

  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江门加速迈进“三通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高铁)时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的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比较优势进一步凸显,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来自深圳、香港等地的考察团频频到访江门,探寻合作新契机。江门步伐更快,先后赴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广交朋友”,共谋产业合作,共享“大桥经济”历史机遇。

  从侨乡出发,“朋友圈”加速扩大,江门如何用好这座“发展桥”?

黄茅海大桥。南方+杨兴乐 摄

黄茅海大桥。南方+杨兴乐 摄

  跨海牵手:共享“大桥经济”历史机遇

  在海上建立快速通道,一直是世界各地被海水分隔城市的夙愿。

  早在1872年,美国人便提出了在金门海峡修建大桥的想法。直到20世纪30年代,金门大桥才建成通车,耗时65年。

  差不多同一时期,香港在1894年就有了在维多利亚港上修建大桥的打算,但由于地质原因始终无法如愿,最终由三条海底隧道取而代之。这一半梦想也走了近80年。

  如今,把目光投向粤港澳大湾区,因为黄茅海跨海通道,江门台山和珠海金湾,跨海相拥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黄茅海跨海通东接鹤港高速,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全长约31公里。这是继深中通道后,江门今年迎来的第二个“超级工程”。

  实际上,不论是这座超级工程,还是两座湾区城市,都不简单。

  先说珠海。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珠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地带,东邻香港,南接澳门,是内地与港澳联系的重要纽带。通过港珠澳大桥,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与香港、澳门陆桥相连的城市。而黄茅海跨海通道正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

  再看江门。江门地处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发展核心区,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构成大湾区“黄金三角地带”。1至1.5小时可到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周边五座国际机场,乘坐高铁可直达北京、武汉等80多个城市。江门还拥有5个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通关时间最快的城市之一,海铁联运通达全球。

  黄茅海跨海通道路线图。 南方+招凤仪 制图

黄茅海跨海通道路线图。 南方+招凤仪 制图

  一座跨海通道,连通的不仅是两座城市。

  迈入12月,黄茅海跨海通道进入通车倒计时,曾经被众多珠江出海口阻隔的香港、澳门、珠海和江门四地,将拉成一条直线陆路相连,车程大幅缩短,来自港澳居民来往侨乡江门有了更便捷的选择。

  把视野拉向更高的时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佛山、云浮,是承东启西的湾区枢纽,“朋友圈”十分广阔。

  可以说,通过连通江门和珠海,黄茅海跨海通道进一步融通珠江口东西两岸、连接粤东粤西,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沿海地区辐射。

  眼下,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开通,不断拉近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的距离,江门正式迈入“大桥经济”时代,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的同时,带动周边城市共享大桥经济历史机遇,共享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双向奔赴:开辟产业协同发展新局面

  “三通道”加持下,江门已然站到了聚光等下,尤其深中通道开通以来,从珠江口东岸到江门考察的企业团不断——

  7月中,香港总商会考察团一行30余家企业代表来到江门实地考察,这是深中通道通车后,江门迎来的首个来自香港的大型考察团;

  10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EMBA校友及来自深圳、香港的企业家到访江门;

  上个月,香港中小企业促进联会考察团走进江门,寻求合作机遇……

  江门缘何有这样的吸引力?概括起来无非八个字:优势机遇交汇叠加。

  江门经济总量去年刚突破4000亿元,正处于增量提质的关键时期。得益于“三通道”,江门区位、产业、空间、服务、文旅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显现。其中,产业基础和发展空间两大优势备受企业关注。

  江门产业基础扎实,发展空间广阔。麦和幸 摄

  作为广东百年工业城市,江门拥有2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食品、家电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稳固,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产业加速崛起,产业链条日趋完整,市场主体超77万户,是广东6个工业投资超千亿的城市之一,产业后劲充足。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其规划与利用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城乡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江门是大湾区内唯一具备超100平方公里可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拥有全省面积最大的产业集聚区以及大湾区唯一省重点支持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乘势“三通道”,江门迅速拿出新举措:

  一方面,建好大广海湾产业发展平台,高水平共建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招引优质企业和项目,培育海工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把大广海湾经济区打造成为国家新一轮开放合作平台。

  另一方面,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共建和公共服务共享,积极探索珠西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有力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

  敞开大门迎客,企业项目纷至沓来。11月8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期间江门招商项目投资总额达603亿元,仅次于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座万亿城市。

  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之际,深圳市海斯比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把目光投向江门。“海斯比期望借助大广海湾的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万亿级市场规模的移动浮岛产业,与江门实现双向奔赴。”海斯比副总经理林伟东说。

  协同发展、双向奔赴,企业项目的“投票”,映射出对江门潜力的信心。

  以“智”提“质”: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在于创新驱动,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在哪里?答案是大湾区核心城市。

  一般而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城市,除了有强大的产业外,还有一流的金融、科创和人才资源作为支撑。这正是江门所需。

  相比于大湾区核心城市,江门不仅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区位优势,还有着优廉的生产生活成本优势,对各类人才极具“性价比”和吸引力。这是江门所长。

  立足于此,江门纵深推进“人才倍增”工程,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以高质量人才工作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江门双碳实验室。南方+杨兴乐 摄

江门双碳实验室。南方+杨兴乐 摄

  早在2021年,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共建江门双碳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双碳”领域联合实验室。

  三年来,以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为依托,江门加快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发展新模式,汇聚一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为10多家企业和机构提供“零碳工厂”规划、碳计量、碳披露等技术服务,把科研成果输向全国。

  “江门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共建了江门双碳实验室,对我们很有启发。”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丽丰控股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姚逸明认为,江门产业基础扎实,依托“三通道”,一些支柱产业可以加强与香港高校、研发机构合作,发挥香港科创优势,推进科研成果在江门落地转化。

  当前,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开通,大湾区人才、信息、资金流动更高效。其中,就黄茅海跨海通道而言,其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通车后,香港到江门只需约1个小时。

  通车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更少的交流成本、更多的合作机遇,更多高水平人才选择江门、落户江门。

  这一判断已经得到证实。前不久,江门人社部门发布消息显示,全市博士总量首破1300人。

  人才驱动下,江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跑出“加速度”。围绕新兴产业开辟硅能源、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的同时,江门瞄准具有领先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产业加大培育力度,以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促转型升级,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门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以“智”提“质”见成效。

  跨碧海清波,潮平两岸阔。“三通道”加持,优势机遇交汇叠加,重大利好加速集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加速涌入,江门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记者 任龙)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