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到南沙去!在大湾区“黄金极点”,创享人才“新风”

2024年08月16日 来源:南方+

[ ]

  什么是南沙作为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最好见证?答案是深中通道。

  这个夏天,南沙很“热”。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顷刻激活,东岸车辆在西岸登陆点分流,往北,接入南沙的接口——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项目迎来最后攻坚阶段,不到百日,就将实现通车,让南沙直接与深圳的互联互通更加高效便利。

  春江水暖,人才自觉“体温”。缩短的通勤时间,放大的区位优势,广深这两座超大城市在珠江口强强会师,进一步凸显南沙作为大湾区枢纽门户的价值,推动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加速向此流动汇聚。

  拼发展的内核是拼人才,拼城市的活力就是拼人气。

  《南沙方案》提出,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稳步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在南沙划定专门区域,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

  聚焦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创新促进新一轮发展,南沙何以用好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作用,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上领先一步?如何实现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近日,南方日报南沙新闻部联合南沙区融媒体中心,走访多位近年来从高校走出来的南沙创业者,听他们讲述各自在此创享人才“新风”的“南沙故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让港澳青年来了“唔想走”

  南沙爱才,拥抱初出象牙塔的港澳学子,为他们敞开看得见的创业大门。

  毕业于澳门大学郑裕彤书院的谭佩诗,是BioPeTech环保麦芽猫砂项目的创始人之一。2023年初,她决定走出澳门,在内地看了很多地方的孵化器后,决定将项目落户南沙区创享湾的OVO PLUS澳创家孵化器。

  “内地的产业生态、科研资助、行政手续、法律法规都与澳门截然不同,在这方面,我们更像一张白纸。”回想起最初的迷茫,谭佩诗很庆幸能得到南沙创享湾的帮助,解决项目遇到的行政手续和财务体系等难题,减轻了创业压力。

  谭佩诗的项目尝试将啤酒厂废弃的麦芽渣与其他可食用原料进行加工混合,研发出一款环保、天然、健康的高质量猫砂产品,行业前景广阔。南沙创享湾青创基地向她提供了市场资源、场地配套和政策优惠,还帮助团队将产品推广到粤港澳大湾区。

  现在,她的项目已完成实验室研发,并打通了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销售渠道,在粤澳两地均注册了公司,将由南沙进一步打开内地市场。

  无独有偶,暨南大学毕业的香港女孩香小婷同样在南沙找到归属感。由于政策措施与交通的便利,她一早将“珍惠听”项目选址南沙。

  “南沙区政府为港澳人士倾斜了很多资源,涵盖办公场所、导师、政策等各个方面,这些都让我感觉留在南沙创业是一个很棒的选择。” 历时两年,香小婷的公司在南沙这片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土地,成功打造了一款从硬件到软件都有所创新,性价比更高的助听器。

  青创热潮,涌动南沙。面向港澳台侨青年创业就业,南沙给予“单项最高100万元奖励补贴”,大力支持青年人才成长。根据《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实施办法》,港澳青年在南沙实习、就业、创业、安居置业等能享受10条便利举措。

  同时,南沙鼓励更多以港澳青年为重点服务对象的众创空间、加速器等申报青创基地,目前,全区已集聚13家港澳青创基地,包括创享湾、创汇谷、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等青创平台,累计入驻超过800个港澳台侨青创项目团队(企业)。

广州南沙

  让顶尖英才树雄心结硕果 

  南沙爱才,从初创企业到“独角兽”企业,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铺好事业“快车道”。

  近年来,南沙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际化人才特区九条”。

  今年公布的实施细则明确,对国际知名高校博士、持有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海外人才、留学归国人员给予最高百万元、最高100%比例奖励。细则还划分全职高层次人才奖励四大类别,其中,最高级别的领军人才最高奖励1000万元人民币。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陈贤帅是南沙引进的第一批高端领军人才,他的团队也被评为高端领军人才创业团队。在香港中文大学读博时,他师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教授,毕业后曾任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中心主任。

  南沙不仅给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还将他“点石成金”。几年来,陈贤帅创立的中科健齿从科技攻关、研发补助到经济贡献奖励,受惠于大大小小30多个支持项目,总共从南沙获得了数千万元的创业扶持。

  2023年,在区属国企支持下,中科健齿完成了第七轮融资,数亿资金已全额到账。连续几年,被美国《FAST COMPANY》评为“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

  “创业人才之所以要留在一个地方,最看重的是能否成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不同的企业,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从研发、孵化到企业发展,南沙都有相关政策扶持,这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陈贤帅认为,南沙的人才和产业政策体系完善,为创新创业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夏末秋初鲩鱼肥,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出身的阳会军喜上眉梢,他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鲩鱼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从2010年企业落户开始,政府累计拨付超8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用于支持其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如今,在这里,每天有10万斤南沙鲜鲩“游”上大湾区餐桌,南沙鲜鲩成为南沙区推动乡村振兴中极具代表性的“网红鱼”。

南沙港

  让知名高校和国际新城互相成就 

  南沙爱才,懂发挥充沛的区位条件和资源要素,为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趟出更多新路子。

  位于珠三角四个万亿级城市的交叉处,南沙的资源要素非常充沛。在南沙周边1小时范围内有125所高校院所,每年有超过200万的在校大学生,57家的高职院所每年可输出15万名的高技术技能工人,为南沙形成强大的人才供应网络。

  今年6月在南沙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大会上,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与南沙区科技局、工信局、投促局、工商联等部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5项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达成意向签约,双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更多深度合作。

  在南沙北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南沙方案》发布实施后首个落地的重大项目、南沙区内的第一所高校,招生不到两年,已获批7个省市重点实验室,首届本科招生吸引超高分生源,与近10家行业龙头建立联合实验室,不断增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

  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携手高校共育英才,南沙正以真情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的城市诚意,劲吹人才“新风”。

  (记者 吴冠霖 通讯员 刘超 策划 黄少宏)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