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来源:南方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把握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效能,全力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广东自然资源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找准改革的着力点、突破口,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为广东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力支撑。”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表示:“我们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激活流量,以用地‘指标池’统筹增量,以节地提质攻坚行动盘活存量,以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挖掘潜量,以塑造绿美自然生态空间提升质量,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
闯出要素资源精准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广东路径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多处提及自然资源要素改革任务,其中包括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优化土地管理、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等内容。广东将如何加大要素配置改革力度?
胡建斌:《决定》对自然资源要素改革工作进行重点部署,我们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用地计划指标改革、好项目“应保尽保”,建立起“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全面推行“田长制”,稳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谋空间、强保障、守红线、优生态、夯基础、添活力”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支撑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自然资源部门将持续深化要素改革,推动实现要素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一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的战略协同衔接,保障优势地区、重要战略地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抓好规划优化实施,推动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纳入“一张图”。用绣花功夫开展城市设计,规划打造“黄金内湾”,提升粤美县城、粤美乡村风貌设计水平,推动空间规划由平面向三维空间纵深推进,着力打造实用美观、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县城空间,塑造山水格局、历史文化与时代特色共生的岭南特色风貌。
二是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集成式改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复垦、耕地占补平衡等政策工具,拓展财政、金融、社会等资金投入渠道,结合宅基地、留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改革,推动形成良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以土地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破解“百千万工程”实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从哪里出”的关键问题。
三是建立用地“指标池”。强化用地指标差别化、精细化管理,建立省、市计划“指标池”,同常住人口增加相协调,优先向新质生产力、先进制造业、民生保障、县域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倾斜配置。
四是创新节地提质制度机制。纵深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充分运用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土地置换、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等政策,推进一批城镇低效用地集中连片整治。加强一二级市场联动发展,探索“做地”模式,建立“以地控税、以税节地”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土地跨权属、跨空间、跨功能、跨方式混合开发利用,在符合规划、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土地房产依法调整土地用途。
同时,我们还将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推行“净矿”出让,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大力加快测绘地理信息赋能新质生产力,确保各类资源实现“应保尽保”。
探索海洋强国建设的广东经验
记者:《决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维护海洋权益机制。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突出向海拓展发展空间。广东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有何考虑?
胡建斌:这些重要部署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建设海洋强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4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全国第二的41.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海洋工作在广东发展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打造海上新广东”作为“1310”具体部署的十大突破之一,出台了建设海洋强省意见,并正在积极谋划编制大湾区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概念规划,为打造“海上新广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提升经略海洋能力,为广东发展注入澎湃的蓝色动能。具体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高效率利用海洋资源。强化海洋强省建设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推动沿海地区和内陆山区联动发展。创新海洋资源要素供给模式,完善海域使用立体分层设权、无居民海岛市场化配置、海岸线占用与修复平衡等制度。
二是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出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培育海洋新材料、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深海矿产、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等海洋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和形成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平台,全链条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推行“标准海”供应,开展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高标准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重大平台。
三是高标准治理海洋生态。深入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魅力沙滩打造、海堤生态化、滨海湿地恢复、美丽海湾建设“五大工程”。加快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探索生态修复异地合作机制。优化海洋综合执法管理机制,加大对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海洋自然保护地等监管力度,健全海洋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和海洋预报减灾体系。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东样板
记者:《决定》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列为主要任务之一。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全面建成的目标。当前是美丽广东建设的重要时期。为此,广东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
胡建斌:自然资源部门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产物,守护好广东的绿水青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下一步,我们将牢牢抓住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这一重要战略举措,夯实自然资源管理基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各领域、全链条,为我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良好生态支撑。
第一,聚焦夯基础,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充分发挥前期我省“多规合一”改革优势,构建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从陆地到海洋、从地上到地下,覆盖所有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规则,将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纳入规划管控范围。目前,已经科学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7万平方千米,我们将严格管理,切实把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这一部分国土保护好。
第二,突出守红线,加强整体保护和系统治理。系统谋划布局全省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构建“三屏五江多廊道”生态保护修复格局。重点是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六大行动”,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从“绿起来”向“美起来”转变。二是抓“两园两中心”,高标准推进岭南国家公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国际红树林中心”和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建设。全省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361个、占全国七分之一,我们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自然保护地、山地公园和郊野公园,努力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是抓“山水工程”,推进生态修复立法,建立健全山水工程规范标准体系,探索实施一批省级山水工程。四是抓“专项保护”,编制落实红树林、历史遗留矿山等专项规划,修复好、守护好南粤大地的一草一木、万水千山。
第三,围绕添活力,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我省是红树林面积最大的省份、约占全国的40%,新增红树林面积位居全国首位。要大力探索创新,显化生态产业价值,用好红树林造林奖励新增建设用地政策,积极推动蓝碳交易和蓝碳金融产业创新,以“国宝”红树林为标杆,鼓励和支持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各项生态保护修复,让绿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记者 黄叙浩 黄应来 通讯员 敖嘉焯)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