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坊觉得他特别暖,笑称他是“排骨伟”,满足胖胖的董文伟“想要瘦成一道排骨”的美好愿望。内地同行觉得他特别专业,为打造“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带来了“澳门方案”。更多接触过他的琴澳居民则觉得,他点子特别多,一年80多场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让琴澳居民的心愈发靠近。
法宝一:招牌的“笑”
解决难题的最好武器
社区里,有董文伟在的地方,总是伴随着阵阵欢笑。
早上8时20分,董文伟从位于澳门氹仔区的家中出发,经过半小时的通勤,来到珠海横琴荷塘党群服务中心,开启服务社区的一天。
“‘排骨伟’,早!”看到正在穿社工蓝马甲的董文伟,荷塘社区的老人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这天上午,董文伟的任务是教社区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阿姨阿叔,考考你们,朋友圈怎么发?”
党群服务中心里马上传来老人们此起彼伏的抢答,其中还夹杂着几句打趣:“等我学会,先发张‘排骨伟’的靓照!”
董文伟笑着回应:“那我待会儿要检查的哦!照片里都不能少了我!”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老人们逐渐掌握了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
在董文伟看来,笑是解决难题的最好武器,所以,笑也成为他的招牌动作。靠着这个法宝,他“征服”了服务难度最大的老街坊,也解决了执业配套支持不足、两地居民习惯不同等诸多难题。
在荷塘社区居住了30多年的邢姨是董文伟的“头号粉丝”,在她的印象中,“排骨伟”服务态度特别好,“哪怕再忙再辛苦,也总是笑眯眯的”。
董文伟说,前些年,两地执业支持政策还不完善,很多困难要自己笑着面对,努力克服。两地居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不同,偶尔也会有些“摩擦”,“所以要多开口笑,遇到‘摩擦’不打紧,那是为了更好地打出‘火花’”。
正是有了董文伟这批NO.1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广东不断畅通港澳社会工作者内地执业的申请渠道,持续推进相关配套支持,吸引越来越多的专业社工来到广东。仅在荷塘社区,已有6名澳门籍社工提供专业服务。
法宝二:专业的“暖”
形成养老服务“湾区标准”
每天中午,是董文伟最忙的时刻之一。
指引刷卡、打包饭菜、端茶倒水……董文伟在长者饭堂忙前忙后,帮助老人家们拿餐用餐,身上的衬衫被汗水打湿。
董文伟是放餐员,也是外卖员。对于出行不方便的老人,他每天还会提供送餐上门的服务。派完餐后,董文伟随即返回茶水间,把预留好的饭菜放进保温外卖箱中。
随后,董文伟拎着外卖箱来到曾婆婆家。“曾婆婆,要是血糖高,就不要吃这么多米饭哦。”曾婆婆有关节炎,手经常使不上劲,董文伟边帮她打开饭盒边叮嘱道。
“这位社工对老人家非常有耐心,看到有行动不便的老人过来,马上就跑过去开门,是个‘暖男’。”曾婆婆向记者夸赞道。
除了为老人送餐,排查家中安全隐患、提供健康诊疗等也都是董文伟每天提供的服务。从工作地点到社区老人的家中,再逼仄的通道,他都驾轻就熟。
同行评价,董文伟很专业,特别是在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方面,有着特别的办法,提供了“澳门方案”。
日前,粤港澳三地发布养老服务“湾区标准”,港澳社工力量是重要部分。“我们希望通过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专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湾区标准’。”董文伟说。
法宝三:用心的“叻”
“用不完的点子”让心融合
在荷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厅内的小黑板上,一周的活动写得满满当当。这天下午,还有一场电影要放映。
“我们专门为老人家开设了电影观赏兴趣班,希望能够拓宽他们的社交网络,帮他们迈出融入琴澳生活第一步。”董文伟介绍,当天放映的电影是《举起手来2》,是老人们喜欢的题材。
随着琴澳融合更加深入,近年来,有约2000名澳门居民长期在横琴居住。为把琴澳居民“连到一起”,董文伟和同事有着用不完的点子,举办电影观赏兴趣班正是其中之一。
过去一年,董文伟组织了80多场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服务对象超2万人次。
湾区融合,从心开始。在一次次活动中,琴澳居民的心愈发靠近。“在社工带动下,现在只要社区有什么活动需要帮忙,我们都会过来。”邢姨说,大家已经拧成了一股绳。
6月16日召开的广东社会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上,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庄侃明确,社会组织要自觉把自身发展放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谋划,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董文伟所在的澳门街坊总会广东办事处是首家在内地开展社会服务的澳门机构。如今,街坊总会已不是“独苗”。随着大湾区11市民政事业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一个又一个港澳社会组织选择扎根广东,服务大湾区建设。
夜幕时分,荷塘社区的万家灯火亮起,董文伟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驱车返澳。
一个人,就是一座桥。越来越多像董文伟一样的港澳社工人才来到广东,通过民生事业融合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加速形成。
(记者 钱明雅 尚黎阳 黄天儒 统筹 尚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