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6日 来源:南方网
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2022年年底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称“高才通”),吸引全球高素质人才来港。“过去几个月,人才用脚投了票。”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香港特区政府总部接受GDToday、南方+记者专访时透露,“高才通”反响超出预期,印证了香港依然具备竞争力和对人才的吸引力。
一方面,高端人才来港,甚至输入外劳;另一方面,本地失业率尽管已优于疫情初期水平,但仍然有逾10万人失业,香港人力供求情况及结构性矛盾被坊间高度关注。“输入外劳是解决某些行业人力短缺的问题,保证本地劳动力优先就业永远是我们大原则,两者并不矛盾。”孙玉菡回应:“完全不存在压榨本地工人就业机会(的问题)。”
用好本地劳动力是大原则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最新劳动人口统计数字(2023年2月至4月的临时数字),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为3.0%,较2023年1月至3月微跌0.1个百分点;就业不足率维持于1.2%的低位;总就业人数增加1,800人至3,655,900人;失业人数减少700人至114,400人。“随着香港经济活动进一步恢复及访港旅客人数强劲反弹,劳工市场在未来数月应会进一步改善。”孙玉菡评论说,但多个行业仍存在人手短缺问题,是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据了解,受人口老龄化影响,香港劳动人口在2018年达到峰值,往后逐年减少,多个行业正面对人力短缺问题。
“要应对这个挑战的方式是多元的,第一步一定是希望用好本地劳动力,这永远是我们的大原则。”孙玉菡说:“但当用尽所有办法,仍然有些行业明显人手短缺,制约经济增长时,输入外劳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手段了。”
输入外劳会不会导致本地失业率增长?面对争议,孙玉菡进一步解释,劳工及福利局在推行输入外劳方案时将十分谨慎,首先是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其次在安排的过程中会充分与业界沟通,研究可行措施妥善处理,“完全不存在压榨本地工人就业机会(的问题)”。
据介绍,香港特区政府拟透过特别安排,在建筑业及运输业输入约过万名劳工,包括扎铁工、搭棚工、机场地勤、旅游巴司机、小巴司机等,进一步纾缓各行业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如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将在6月开始接受申请,劳工及福利局将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提供7000个配额,适度容许安老院、残疾人士院舍和护养院输入护理员,以缓解护理员人手严重短缺的问题。
“在此之前,我们是先加强护理员培训,保障本地劳动力就业”,孙玉菡举例,雇员再培训局课程就提供了“先聘用、后培训”计划,雇主除提供合适的职位空缺外,也可以根据雇员的家庭需要,调整工作时间及休假安排,同时提供在职培训和配套支援措施。“这个计划实施后仍存在人手短缺的情况,就需要输入一定数量的外劳。”
或有更多内地高校达“高才通”门槛
为不断巩固竞争力,增强本地经济发展动能,香港2022年12月正式开放实施“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年薪达250万元港币的人士及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生可获资格来港发展。计划截至今年4月底已收到2.7万份申请,批准申请达1.7万份。
“‘高才通’反响如此热烈,也折射出香港具有竞争力,对人才有吸引力。”孙玉菡说。“高才通”的主要门槛是年薪250万港元或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后者按计划指定的4个排名榜,共涵盖170多间世界知名大学,当中包括9间内地大学。当计划实施半年左右会展开中期检讨,方向包括积极考虑纳入与现有9间内地高校同样优秀的其他内地高校。
“我们明白内地高校的评审制度和排名与国际的四个排名不一定一模一样。”孙玉菡说:“在中期检讨中,我们会积极评估,看看是不是有空间可以吸纳部分目前不属于世界百强大学名单但按内地排名和评审制度是同等优秀、甚至更优秀的大学。”
此外,为了让高端人才“进得来、留得下”,新一届香港特区政府还成立“人才服务窗口”,为有意赴港或已经赴港的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获立法会批准,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实体办公室,专门介绍各项人才计划和工作机会、住房信息、教育信息等,让这些人才能感到政府对他们的重视。”孙玉菡说:“我们希望一个人才来到香港,不仅在事业上能发挥所长,找到适合他的发展空间。在生活上,也能很快融入香港这个城市。”
据介绍,最近更新的香港优才计划人才清单扩大至9个行业合共51项专业,即时应用于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目标每年可至少吸引3.5万人才来港。
每年1亿港元预算恒常安排“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由香港特区政府在2021年初推出的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旨在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派驻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让他们了解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最新发展并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通过就业计划获聘的毕业生可获每月1万港元、最长18个月的津贴,并可获不低于1.8万港元的月薪。
“计划推出后受到企业及毕业生的热烈欢迎,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决定于2023年开始恒常推行该计划,每年预算开支约1亿港元,惠及1000名大学毕业生。”孙玉菡介绍说,劳工及福利局将进一步为受聘青年提供针对性支援,比如成立“旧生会”,并委聘在内地有丰富服务经验的香港机构,让计划更加成熟。他相信,参与计划的香港青年能够建立内地人际网络并进一步认识内地营商环境,将来不论选择留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或回港发展,都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预计2039年香港65岁以上长者占逾三成
“目前香港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长者,到2039年长者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将上升至三成多,所以香港在安老服务方面的需求很大。”孙玉菡介绍,不计住屋、交通、医疗等方面的投入,香港特区政府每年在安老服务方面的投放约150亿港元,现金资助达570多亿港元。
在庞大的安老需求背景下,香港长期面对安老院舍宿位不足,轮候时间长,居住面积小,护理人员紧缺等问题。“由于香港长者中很多人的故乡就是大湾区内地城市,因此已有不少长者选择‘北上养老’,(但)相对于香港总体的老龄人口来说,比例还是相当低。”孙玉菡告诉记者,他于4月底率团走访广东省多间养老机构,对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安老机构优势印象深刻。大多安老机构空间大、人手多,院舍在硬件配套上有一定优势,部分大型院舍邻近医院,也有医生护士进驻,医养结合到位。
孙玉菡透露,劳工及福利局日前与广东省民政厅签署合作备忘录,期望日后能够在安老、养老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展开更多合作,用好大湾区机遇,让整个大湾区的养老、安老发展动起来。
(记者 张诗雨 吴彬彬 陈晨 许晓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