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9日 来源:南方网
“虽然世卫已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病毒并没有因此而离开,我们仍需要密切监测疫情变化,提醒市民做好日常防护和加强接种疫苗,不能放任不管。”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在位于港岛金钟的香港特区政府总部接受南方+、GDToday记者专访时透露,根据社区检测和污水检测结果,目前香港已出现一小波高峰,每日预计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数达1万人。
不过相比去年第五波疫情的超负荷运作,卢宠茂认为,如今改善后的香港医疗系统应对能力已经大大提升,加上病毒致病率的下降、社会免疫屏障的建立,整体风险可控。“但还要尽早解决‘人手越紧缺,医院工作压力越大,越多医护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卢宠茂说,长远来看香港需要做好本地医疗人才培育;短期人力供应方面,香港必须“抢人才”,每多“抢”一个人,就多一分解决恶性循环的把握。
因此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方面,卢宠茂认为香港的思路也非常清晰:不是输出医疗人手,而是输出服务、培训、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整个大湾区医疗水平,最终实现同等高质量水平的融合发展。
取消社交距离措施并不意味对疫情的放松
今年3月份,香港全面取消“口罩令”。当天记者会上,卢宠茂表示这代表香港所有因新冠疫情所实施的社交距离措施正式结束,全面恢复正常。
回顾这两个多月来的变化,卢宠茂感觉虽然经济还处于恢复过程中,但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对社会的正面影响已经体现,入境游客量急速攀升,“Hello Hong Kong”等一系列活动也得以有序实施。
“虽然香港已经取消了社交距离措施”,卢宠茂说,但无论是病毒检测还是社区污水检测,特区政府对疫情的监控从未放松,“疫情肯定还会再有,而且必然会发生”。
据卢宠茂透露,从3月底开始,随着社会活跃度的增加,香港社区检测阳性比例大幅增加;按社区污水检测结果分析,目前香港感染人数也比去年八、九月的疫情小高峰要多。“目前根据医务卫生局测算,香港每天有超过一万的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卢宠茂说。
面对近期疫情的波动,卢宠茂认为“要保持警惕但不用过分担心”。
“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已经改善了门诊、住院等医疗服务。最近病毒感染人数增加了,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重症或死亡的情况。”卢宠茂估计,只要病毒没有突然出现惊人的变异,就不会对目前香港社会免疫屏障构成特别严重的挑战,从而确保重症和死亡率得以减少,做到风险可控。
未来,继续加强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依然是香港防疫工作的重点。据卢宠茂透露,香港疫苗接种率已经达到约85%,“如果加上因感染过病毒获得免疫力的人,我们的总体免疫率就会更高。相信社会整体有效免疫率接近95%”。
卢宠茂也强调,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约30%为8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相对较高。因此,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通过各种措施,包括派遣医护人员去院舍解释并鼓励长者接种疫苗,提升长者群体中接种疫苗的比例。
医护人才紧缺造成“恶性循环”
得益于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香港在跻身全球最长寿的经济体之一,但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突出,给公营医疗服务带来庞大的压力。无论是流感高峰期还是去年第五波疫情,急诊室轮候时间长及病房使用量远超负荷的情景,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人手越紧缺,医院工作压力就越大,越容易导致人员离职。面对这一恶性循环,香港要如何解决?
卢宠茂认为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长期人力供应方面,香港需要做好本地医疗人才培育,但周期比较长;短期人力供应方面,香港必须“抢人才”,向外招募医护人员就是其中一个方案,见效快。
据介绍,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让合资格且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非本地培训医生(即“海外医生”)在香港执业。今年4月起,香港医管局更陆续派员到海外招揽医生。“首站之所以选择英国,源于香港有大量注册医生来自在英国的18家医学院。”卢宠茂透露,约有600人参与了招聘活动,英国医生的反响也非常好。目前,香港医管局发出了约100封有条件的聘书,对方只要满足特定条件就可获聘,已经有超过20人签约。
近期香港医管局还会考虑前往澳洲开展招聘工作,力求为香港医务系统争取更多的人手。
以此同时,去年9月,香港医管局宣布推动“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引入内地护士、中医以及放射技师抵港,深化与广东省医疗人才专业交流,促进两地公营医疗服务的发展。今年4月17日,参与交流计划的广东省医疗技术骨干抵港。首批合计83名医生和护士,将被安排到不同的医院作交流,也为香港人员紧缺的医疗系统送去援手。
“这个计划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医疗人才缺乏的问题。”卢宠茂表示,疫情期间国家派出医疗人员支援香港,让他们看到更多两地合作及融合发展的机会。未来,香港将加深与内地医疗系统的交流合作,并以此推动大湾区医疗行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湾区整体医疗实力。
“医疗人才一个都能少,每一个都是很重要的。”卢宠茂说。“每争取多一个人,就多一分把握,对解决现有的恶性循环都是帮助。”
香港首家中医院2025年投入使用
2020年国家决定在深圳市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医院第三方评审评价体系建设与实践试点工作。去年,深圳市建立的《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高分通过了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SQua EEA)国际标准认证,成为全国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
“香港在国际医院评审标准方面有很多专家,他们也为这个新标准的建立做出了很多贡献。”卢宠茂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在大湾区做一个示范,率先使用内地这套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来推动大湾区医疗平台的标准化,也让国家的医院评审制度可以通过香港走向国际,让其他国家也可以采用。”
卢宠茂表示,医院评审认证对推动医疗服务同质化、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国际通行的促进行业发展和互信的重要手段。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香港的“医疗输出”是大有可为。
“香港医疗水平很高,很多医疗卫生和健康方面的指标都是世界领先的。”卢宠茂说,这些优点可以让香港在大湾区中发挥领先作用,尤其是在推动医疗创新和大湾区医疗融合方面。“在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方面我们思路非常清晰,香港不是输出医疗人手,而是输出服务、培训、科研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提升整个大湾区医疗水平,最终实现同等高质量水平的融合发展。”
此外,中医在香港的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卢宠茂重点关注的一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明确构建粤港澳中医药共商共建共享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中医药高地建设新格局,为深入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的角色就是要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卢宠茂说,2025年香港首家中医院将投入使用,带来的住院服务将让香港中医服务进入新阶段。同年建成的特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也将与大湾区内其他10个城市合作,一起建立大湾区的中医药国际标准,让世界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优势和应用范围,增强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而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中标准化难题的解决。
(记者 陈彧 吴彬彬 陈晨 许晓鑫)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