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珠海分站 > 最新动态

从“港车北上”到“深圈西拓”,珠海更需快马加鞭

2024年07月02日 来源:南方+

[ ]

  

  珠江口的两大超级工程,持续刷新热度。

  6月30日,历经7年筹备、7年建设的跨海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开通。深圳都市圈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迎来史诗般握手。开通24小时内,中山、深圳两侧共迎来12.5万车次通过,流量爆棚。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也是“港车北上”新政实施一周年。一年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香港单牌车数量突破96.7万辆次。车水马龙的港珠澳大桥,记录下港澳与内地“双向奔赴”的热情与活力。

  “零丁洋里叹零丁”。7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曾在这里望洋兴叹。如今,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一项项超级工程穿云破海,让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真正实现了从“散是满天星”到“聚是一团火”的跨越。

  跨过伶仃洋,“左右逢源”的珠海,也一举拿到了与两大超级城市合作的VIP券。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深圳与香港这两座城市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深圳,机遇之城“新”潮澎湃——2022年,深圳工业增加值超过上海,首次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全国“双第一”,去年继续位居“工业第一城”。

  今年前四个月,深圳进出口也实现对上海的反超,为2015年以来首次在“出口+进口”总额方面拿下全国第一。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潜力,这座城市需要更多新的产业“盟友”。

  香港,“金字招牌”依旧闪亮——过去两年,香港成功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困局,本地生产总值由2022年的3.7%负增长,转为2023年的3.3%正增长,预计今年全年的正增长会在2.5%至3.5%之间。

  继续巩固和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也需要借道港珠澳大桥,与内地城市更紧密合作。

  这是属于珠海的“天时地利人和”。

  回望历史,深珠、港珠合作由来已久。如今,大湾区的路更宽了。在全新的发展势能下,珠海能否抢抓机遇,从“超级城市”的“超级资源”中分到更大一杯羹?深珠、港珠,如何进一步“由通到融”?都需要不断探索新路径。

  

  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打铁还须自身硬。交通互联只是入圈第一步,要真正实现与核心城市的双向奔赴,首先必须靠实力。

  今年,珠海提出了“双万亿”的目标:力争用2到3年将工业经济提升到万亿以上规模,到2030年迈入GDP万亿级城市行列。

  其产业抓手包括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智能家电和低空经济。

  而为了有效承接产业资源,过去两年,珠海在全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造工厂”行动: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5.0产业新空间已开工项目54个,建筑面积1052万平方米,已完工项目36个,建筑面积达633万平方米。

  这些都为珠海承接深港产业辐射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站上风口,如何立得住?优势的兑现,更多还要靠效率和服务。

  放眼广东,同处于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江门的“兴奋”不言而喻,阳江乃至更远的肇庆、茂名、湛江等城市,也都在摩拳擦掌。大家都有理由和条件分享超级工程带来的发展福利。

  以江门为例,江门拥有深圳和香港最缺的资源——它的陆地面积占到大湾区的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城面积的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左右。

  一个小细节:6月30日,就在深中通道正式开通的当天,江门市投资促进局举办了江门招商团队深中通道首跑仪式,在全市范围启动新一轮百日招商攻坚行动。活动结束后,7支招商队伍即刻启程、奔赴深圳。暂且不论后续招商效果,但“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态度已然传递了出来。

  珠海,更需要快马加鞭跑起来!

  

  在今年4月召开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围绕省委赋予的三大目标定位,珠海将“担当作为、加快发展”8个大字定为统领珠海工作的主题主线。

  何为担当作为?重要标尺就是推动发展的速度、效率、质量,就是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要以特区之为立特区之位。

  此次会议结束后不久,珠海主要领导就率团赴广州、深圳两地进行了学习考察。

  在广州,珠海市委书记陈勇表示,要加强横琴、南沙的战略联动和协同创新,积极推进广珠澳科创走廊建设,携手加快产业科技深度合作,强化两地空港、海港、轨道交通联动发展,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

  在深圳,珠海提出希望与深圳加强全方位合作,携手抓好横琴、前海、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动港深、澳珠协同发展,积极谋划深珠通道建设和空港、海港深度对接,强化产业科技合作,共促创新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大局。

  蓝图正待绘就。北上南下,东联西通,在新的征程上,珠海多了份乘势而上的期待,更需要快马加鞭的决心!

  【评论员】沈梦怡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