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 来源:南方日报
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金湾航空城。关铭荣 摄
从地图上看,从香港大屿山到江门台山,直线距离不过区区百公里。然而,受阻于海湾、河口的天然障碍,两地的真实距离却远比百公里遥远。
一场关于跨海通道的“接力跑”,正深刻改变着这种状况。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地处湾区西翼的珠海金湾顺利完成了这一棒向西挺进的传递,一条“香港—澳门—珠海—江门”的超级通道正式成型。
拉“直”的大湾区,缝合了被水系分割开来的多个陆地板块,带来的是发展要素流通效率的倍增,是区域融合发展的提速。对于三面环海的珠海金湾而言,则彻底打破了在地理空间上的末梢困局,其意义更是非凡。
随着时空的缩短,珠海以更包容的姿态拉近了与香港、珠西和粤西腹地的距离,也让金湾成为了联结港珠澳大桥与黄茅海跨海通道的“中枢”,加速探索建设珠西都市圈“黄金走廊”的进程。
珠江西岸,一个串联港澳、融合珠西、辐射粤西的“黄金内湾”新枢纽呼之欲出。
跨江越海
一条百公里的超级通道
12月11日,东起珠海金湾、西抵江门台山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工程之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正式通车运行。
这是继今年6月深中通道通车后,大湾区迎来的又一条“大动脉”,珠江口西岸乃至粤西沿海的交通格局从此发生巨变。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东接鹤港高速,西连新台高速并与西部沿海高速相交,线路全长约31公里。
珠江流域八门出海,最西边的出海口便是位于新会的崖门,崖门往外即为黄茅海。一道黄茅海,分隔江门东部地区与珠海金湾,让江门西部与粤西腹地与港珠澳大桥处于“通而不连”的状态。
从珠海市金湾区向西眺望,对岸就是江门台山市。然而,此前若想抵达对岸,需要北上绕道,先进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再通过崖门大桥跨越崖门水道,最后向南折返。这样的行程不仅耗时费力,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之后,珠海金湾与江门台山进入了“30分钟”交通圈,而从香港沿港珠澳大桥向西出发,抵达江门台山的车程也只需约1个小时。
这短短的30分钟,让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融合开启了全新速度,也改变了粤西沿海地区与湾区核心区域通道单一的现状。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来往频繁。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包括黄茅海跨海通道在内,一座座跨海大桥的接力,正深度重塑着湾区西翼的区域格局。
跨海连接的行动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便按下了“启动键”。
2020年6月开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总投资造价约130亿元,全长31公里,跨海段长14公里、全球排名第八,在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
黄茅海东侧,是同时坐拥千万级机场和亿吨深水良港的珠海金湾;西侧,则是拥有3240平方公里空间,可供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大广海湾经济区以及与之连通的阳江、茂名等粤西腹地。
如今,从香港机场出发,由港珠澳大桥、洪鹤大桥、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构成的超级跨海通道,先跨伶仃洋、再越黄茅海,犹如在粤港澳大湾区沿海画出一根长达100公里的“直线”。
这根“直线”形的超级跨海通道,横贯香港—澳门—珠海—江门四座城市,将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极点中的港深极点、澳珠极点与珠西、粤西连成一线,打通了湾区核心区域向西辐射的强劲动脉。
承东启西
探索珠西都市圈“黄金走廊”
经由超级工程之手“拉直”的大湾区,跨越天堑的阻隔,消除丘陵、大海的分割,让湾区城市创新资源和平台设施互联互通。
沿着这条100公里的超级通道行进,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跨海通道接力的中转站。大湾区西翼,黄茅海东岸,对于三面环海的珠海金湾而言,黄茅海跨海通道已是其五年内开通的第三条跨海大桥。
承东,洪鹤大桥、金海大桥分别在2020年、2024年相继通车,连接港珠澳大桥这条超级通道的同时,珠机城轨也开启了金湾的“轨道时代”;启西,黄茅海跨海通道进一步连接江门乃至粤西地区,向着更广阔的腹地空间挺进。
动辄过百亿造价的跨海大桥,为何频频选中金湾这一落脚点?这当中固然是地理因素使然,更是对远期收益回报的持续看好。
每一次对大江大海的跨越,都带来城市群、生活圈、产业带的新契机,金湾也不例外。
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再到黄茅海跨海通道,一座座跨海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的象征,它在产生强大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同时,又跨越性、结构性地提升了大湾区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效率。
“港珠澳大桥实现了香港—珠海—澳门的连接,黄茅海跨海通道让珠江口东岸对珠江口西岸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广东省社科院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原主任丁力表示。
超级通道,撬动的不仅是交通体系的变化,还有城市格局的调整。如通过黄茅海跨海通道与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的协同联动,处于超级通道关键地带的金湾,正积极融入探索建设珠西都市圈“黄金走廊”的实践中。
当前,珠海正切实扛起推动珠西高质量发展的“头雁”责任,聚焦强化核心引擎功能,集中资源力量开发和做强西部片区,进一步强化门户枢纽功能,促进区域间产业联动、功能对接,更好引领珠西都市圈协同发展、有力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
跨海通道效应带动下,珠江口西岸新一轮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加速,珠海金湾“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左右逢源”的发展之势。
如果说深中通道开启了深圳、中山的“同城化”进程,黄茅海跨海通道则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深化互动的新开端。
作为珠江口“黄金内湾”西侧的重要纽带,地处两座超级跨海通道的“中枢”,坐拥珠三角西岸唯一的深水良港和千万级机场,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让金湾迎来枢纽提能升级的关键时刻。
黄金内湾
转动融合发展关键“齿轮”
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加之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珠机城际二期通车、珠海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功能不断提升,“海陆空铁”的立体交通网络,推动珠海金湾成为串联港澳、融合珠西、辐射粤西的“黄金内湾”新枢纽。
前不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黄金内湾”概念规划与设计国际咨询预公告》,对“黄金内湾”的基本范围进行初步阐述,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6个地市的部分地区,其中金湾全域被纳入其中。
“‘黄金内湾’聚集大湾区多个港口、机场等交通枢纽,是当前大湾区内最有条件实现全域‘海陆空’交通枢纽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区域。”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黄金内湾’正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整合提升,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打下基础,提高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有着类似的观点:“黄金内湾”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基础,汇聚了区域内最具发展潜力和经济实力的城市和区域;“黄金内湾”是大湾区发展规划中最精华、最需要率先推动的区域,通过优先发展“黄金内湾”,可以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打破壁垒、促进联通,带动大湾区周边整体发展。
一条港珠澳大桥西延线贯穿金湾全境,打开了湾区西翼城市群融合发展的空间。如今,珠海金湾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西翼的关键节点,更是“黄金内湾”向西延伸的特殊一横。随着更高层级定位的逐渐清晰,金湾必然在连接国际与国内的区域功能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作为珠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金湾区沿着“制造业当家”的路径加速发展,近年来珠海新招引的重大产业项目多落地于此,其工业体量占全市超过四成。同时,这里也是珠海重点打造的西部城市中心,将成为珠海新增人口的主要流入地。
今年前三季度,珠海金湾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3.45亿元,同比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428.39亿元,同比增长8.3%。与此同时,总投资100亿元的奕斯伟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75亿元的广东能源海上风电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高端UV偏光片等涵盖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的一批项目落地。
融入“黄金内湾”,迈向世界舞台。未来,珠海金湾——这条湾区超级通道上的一根杠杆,有望撬动更广阔的珠西乃至粤西腹地,成为加速转动珠江口西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齿轮”。
展望
湾区融合向西展翼
近段时间,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这一主题,多则利好消息先后传出。
香港机场管理局斥资约43亿元人民币入股珠海机场,两大机场完成跨越珠江口的又一次历史性牵手;自明年起,珠海市民赴澳门可实现“一周一行”,进一步推动珠澳融合各种要素自由流动;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珠海金湾与江门台山的车程缩短至半小时……
不难发现,关于湾区融合这部大戏,珠江口西岸的戏份正在增多。如果再进一步梳理这些新变化,人们也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到一个地方——珠海金湾。一个同时拥有“千万级机场”和“亿吨大港”,积极拥抱跨海通道交通之变,向着成为“湾区西翼”新门户奋进的年轻行政区。
从地理上看,金湾区位于珠海的西南部,其现有区域面积大部分是由过去的三灶岛,以及围垦填海逐步连接陆地而形成的。一般而言,这样被出海口分割的地理环境并不具备成为交通枢纽的先天条件。
从“边陲末梢”到枢纽中心,变化显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发生的。上世纪90年代,一条珠海大桥率先破局,跨越磨刀门水道连接起了珠海的东西片区。随后,珠海机场在三灶建成通航,自此确定了这里作为珠海空港门户的地位。
然而,鉴于人口、产业基础尚未匹配,在此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这样“略显超前”的大交通势头并没有在珠海西部得到延续。直到近年来,航空新城在金湾拔地而起,产业支柱项目也接连入驻,此前埋下的“枢纽之城”伏笔再度迎来施展的机遇。
这一次,破题交通困局的关键仍然是跨海大桥。2020年,作为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的组成部分,洪鹤大桥建成通车。今年年初,连接金湾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金海大桥也正式通车。同样跨海而来的,还有连通珠海机场与东部城区的珠机城轨,金湾交通正式踏入了轨道时代。
在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之后,珠海金湾东、西两侧都将连接上跨海大桥的快速通道,彻底改变了孤悬海上的交通末梢局面。从珠海金湾出发,通往世界舞台,更便捷的大交通格局已见雏形。
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通道、跨海大桥,正搭建起一条条超级通道,让这里成为湾区西翼连接国内外经贸发展、产业合作的关键之地。拥有跨海大桥黄金通道的金湾,正加速兑现其“黄金潜力”,向着成为“湾区西翼”新门户的目标奋进。
特写
“黄金通道”连通港澳青年逐梦路
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当天,香港青年黄锐权就迫不及待驾车过桥饮“头啖汤”。
在“港车北上”政策落地后,黄锐权和好友一起创立了“粤港越精彩”自媒体工作室,并将其设在港珠澳大桥“桥头堡”——珠海金湾。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穿梭于香港、金湾两地。节假日期间,还会经常回家乡江门台山走一走。因此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一直以来,黄锐权致力于通过新媒体平台分享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业与生活经历。但以往由于交通条件限制,黄锐权多在香港、珠海两地活动。如今,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开通,黄锐权从香港出发,来往粤西的交通通行效率大大提升。
“未来,我们不仅可以更频繁地来往粤西地区,拍摄更多创意作品。同时也能通过我们的宣传,吸引更多港澳青年到粤西以及大湾区各城市创业就业,让港澳与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黄锐权表示。
来自澳门的林锦城同样是来金湾创业的青年。2019年,林锦城与好友共同在金湾区南水镇创业,发展养蚝事业。他们成立的珠海市金湾悦禾渔业有限公司如今已在大杧岛与荷包岛之间承包了万亩海域,经营生蚝养殖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当天,由悦禾养殖出品的荷包蚝通过该通道销往粤西各城市。不仅如此,未来悦禾养殖牧场的生蚝蚝苗还将通过该通道运回金湾养殖。
林锦城表示,由于公司的生蚝育苗场仍在建设中,所以目前的蚝苗仍需要从江门、阳江等地区购入。“以往选购的蚝苗大多通过海运和陆运的方式运输回金湾。海运至少3个小时以上,陆运至少也要两个小时。”因此,一直以来,林锦城都十分期盼黄茅海跨海通道早日开通,运输时间将缩短到30分钟。
“如今不仅是运输成本降低了,处于黄茅海跨海通道和港珠澳大桥中心点的我们,一边打开了粤西的销售渠道,另一边我们养殖的高品质生蚝也能销往港澳地区。”对于未来广阔的销售市场,林锦城充满了信心。
(撰文 董谦君 林郁鸿 统筹 羊建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