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5日 来源:南方日报
2月27日,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下称“eVTOL”)跨越珠江口,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珠海成功试航,将原本约2小时的地面车程大幅缩短至20分钟,成为广东“低空经济”发展开篇的重要里程碑。
从空中“飞的”航线的开辟,到“人在家中坐,外卖天上来”的无人机送外卖业务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布局步入快车道,不仅多份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范性文件密集公布,具备产业优势的城市也竞相入局,打造“天空之城”。
“低空经济”将给大湾区人带来什么新变化?愈发拥挤的产业新赛道能否找到突破口?我们在蓝天与地面之间寻找答案。
产业先机
“低空经济元年”到来?
何为“低空经济”?
通俗而言,低空泛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经济”就是原本人们在地面进行的生活、生产和交通等行为,可以更自由地在低空进行。
以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汽车等为牵引,“低空经济”涉及空中通勤、空中物流、空中旅游、空中管理等众多行业和场景,将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生活品质和交通边界,从而改变经济生活的运行方式。
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往往建立有与之匹配的生态系统支撑其发展。
“低空经济”概念提出者之一、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覃睿将“低空经济”系统构成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低空运输、作业与休闲娱乐业;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业;低空交通基础设施与服务业。
其中,低空运输、作业与休闲娱乐业是生产领域终端产品,即从事低空飞行产品服务的行业;航空载运与作业装备技术业是为生产低空产品提供主要装备技术;低空交通基础设施与低空交通服务业则为低空飞行产品生产提供相关支撑。
由2010年首次提出,到2024年成为国家、省市重要会议、重大规划条例法规的高频词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或将成为“低空经济元年”。
首次演示飞行,为何选在大湾区?
eVTOL属飞行汽车的其中一个种类。作为终端产品,一端牵着先进制造业,一端连着数字经济、新型消费等新业态,其背后需要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和一流的创新动能支撑。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产业合作走廊逐步扩大,经济层级不断攀升,发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众多,潜在市场需求巨大。观光娱乐、跨境飞行、城际飞行、空中通勤、空中摆渡等新业态模式快速增长,Sky Shuttle和Heliservices等直升机公司已在香港、澳门、深圳长期开展直升机高端摆渡。
此外,大湾区具有庞大的公共服务需求,无人机、载人级eVTOL在医疗救护、山区搜救、水下救援、火灾救援等应急领域作用显著。有国外研究显示,eVTOL可以将救护车的响应时间从11分钟缩短到5分钟。
未来,通过空中交通走廊,强化核心城市和县域乡村的连接,结合旅游观光等商业模式为县域乡村发展提供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大湾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协调改善。
以“新”提质
飞行汽车将成新增长点
“低空经济”,何以能催生万亿级市场?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飞行汽车动力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对市场规模进行了划分,“消费级无人机的产值在百亿规模,工业级无人机的产值在千亿级规模,属于‘低空经济’的初级阶段;而交通级无人机(即飞行汽车),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到达万亿级以上的高级阶段,因此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张扬军认为,在“低空经济”高级阶段,低空与地面智能交通融合发展,飞行汽车将成为颠覆性技术应用的主要载体和场景,围绕核心技术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将引领带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孕育出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未来产业。
飞行汽车到底哪家强?
当下,各国“低空经济”均处于发展早期,仍在积极探索阶段。中外“低空经济”发展策略存在差异,美国、欧洲等国家地区积极发展“城市空中交通(UAM)”和“先进空中交通(AAM)”,大力研发和应用“低空经济”高级阶段的载货、载人飞行汽车产品。
比如,Uber公司在2016年提出通过飞行汽车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法国和日本分别提出在2024巴黎奥运会和2025大阪世博会期间推出“空中出租车”用于接送参会人员;美国的航空管理局各级官员、洛杉矶市政府和多家eVTOL主机厂也积极推进2028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期间展示成果。
目前,全球近350家企业的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器设计数量已经达到700种,其中不乏航空巨头和汽车厂商。
行业分析指出,“低空经济”正由消费级无人机引领变为工业级无人机引领,同时伴随飞行汽车崛起;预计2030年左右,飞行汽车增速将超越工业级无人机并以指数级趋势成为“低空经济”的主导和核心支柱。
面对玩家竞争激烈、行业业态日益复杂的局面,张扬军更看好中国的飞行汽车。
“我们有最健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无人机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中国特色的‘电动汽车—智能汽车—飞行汽车’‘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交通级无人机’两大技术路径,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低空经济’尤其是飞行汽车的未来在中国。”
聚势起飞
大湾区成行业引领者
在国家“低空经济”产业布局中,珠三角是引领者。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广州已形成初具规模的无人机生产链条,珠海以“双航展”的优势赢得更多落地试验主动权。
具体来看,深圳在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方面表现突出,拥有集模具制造、平台开发、产品制造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半壁江山,低空物流在制造业、服务业应用广泛,以大疆等为代表的深圳企业,在科技与经济上成为低空产业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
截至2023年底,深圳无人机企业1700多家,年产值为960亿元,消费类无人机在全球市场占比达74%,工业级无人机在国内市场占比约55%,现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广州是另一个在“低空经济”上表现进取的城市。拿下“全球第一证”并开启全球商业首飞的亿航智能扎根广州开发区,目前区内低空产业链企业达45家,年营收规模约125亿元。
这些企业包括上游的研发设计与原材料、零部件制造和集成,中游的飞控、导航、通信、任务载荷系统等重要组件制造环节,下游的物流、智慧城市管理等多场景应用与服务等,无论是产业规模之大还是产业链之完整,均走在前列。
日前广州开发区发布的“低空10条”,是目前大湾区“低空经济”综合力度最大、产业链条覆盖范围最广的专项政策。
除了产业链基础,大湾区在低空技术产品应用上的探索,也已经进入实践层面:
物流配送方面,城市低空物流网从“跨区”发展至“跨城”,开始打造“大湾区低空物流网”;
外卖配送方面,美团无人机将在城市120米以下低空开展即时配送服务;
客流运输方面,以eVTOL为代表的城市空中交通(UAM)集聚了东部通航、亿航智能、峰飞航空、中航通飞、小鹏汇天等一众行业佼佼者。
带链联合
打造高度延展性“低空经济圈”
率先入局后,珠三角如何在更大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好“低空经济”?
从目前湾区临港经济发展融合和辐射半径来看,湾区逐步发展形成了两条“低空经济交叉带”:一条是以香港、澳门和深圳为核心的生产性金融服务带,如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和澳门国际机场;一条是以广州、珠海和佛山为核心的生产制造业服务带。
带链联合,纵深拓展,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延展性的“低空经济圈”,从农业植保到电力巡检,从物流配送到旅游观光,从环境监测到应急救援,“低空经济”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的应用场景。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
围绕产业链,上述城市正制定有利于“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鼓励企业加大对“低空经济”的投入,提高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培创新链,大湾区拥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聚两院院士、各类创新人才数量庞大,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低空经济”人才队伍可从中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需要弥补的短板。
在张扬军看来,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大湾区已经具备较高的“低空经济”商业化条件,但存在着相关技术链条较短、高新技术支撑能力不足和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
“在一些新兴领域,如空中通勤、城市空中观光等方面,这些领域的商业化程度相对较低,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安全性、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张扬军说。
安全是“低空经济”的底线。随着越来越多的飞行器进入城市低空,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城市的低空空域将成为核心问题。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航海学院副教授杨素梅建议,今后要积极探索目视自主飞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通航飞行安全监管等低空协同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低空资源高效配置及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发展。
谁能超前布局,谁就能抢得先机,这是珠三角城市产业重新洗牌的机会,也是区域经济再次跃升的契机。
1903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尔迪尔山上,一架形似蜻蜓的飞行器腾空而起,穿过旷野,疾风翱翔。这段飞行用时虽短,却是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尝试,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由此诞生。
120年后,科技引领人类飞行事业的故事,在远隔重洋的粤港澳大湾区又上演了最新一幕生动的实践。
莱特兄弟的试验成功前,几乎没人相信能驭万里高空进行环球飞行。低空飞行是一种什么体验?相信很快,便是湾区居民轻松应对的日常。
(记者 吴冠霖 统筹 何山)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