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8日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4月,中山培育出全国首家粤港共建的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让大湾区群众更便捷地享受港医、港药、港械服务;
6月,中山成为全省唯一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让居民在家门口看“名中医”的愿景加速实现;
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挂上“国字号”招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脑血管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有了更强大的保障……
件件关民情,事事顺民意。今年以来,中山在推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方面动作频频、成效显著。这些丰硕成果背后,是中山紧紧围绕“健康广东”建设目标,着力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服务高地。
顶天立地强腰
推动公立医院提质扩容
“患者心梗,术后出现心衰,请ECMO支援!”9月1日傍晚,超强台风“苏拉”来临,一通求救电话打进了中山市人民医院ECMO中心。迎着狂风暴雨,医疗团队带着“救命神器”ECMO争分夺秒地转运患者。凌晨时分,心脏移植成功的患者远离了生命危险。
在中山,每年有约1500例的心梗患者需要救治。如何为这些群众兜住“生命防线”?这背后有赖于全市胸痛中心体系的支撑。
作为中山首个国家级胸痛中心的牵头学科,今年7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正式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意味着中山综合医院专科建设再创佳绩,为本地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更强大的生命保障。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评估,代表了一家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更体现了一座城市保障群众生命健康的软实力。
不仅如此,围绕高水平医院建设,中山屡攀“高峰”:新一轮医院“国考”成绩公布,中山市三大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排名全部进入A等以上;中山市博爱医院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婴幼儿养育照护示范指导中心”。
既有“高峰”也有“群山”,今年以来,一批处于“腰部”的中山公立医院加速提质扩容。今年4月,中山培育多年的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三甲医院;今年6月,中山人民医院口腔分院独立发展为全市首家公立三级口腔医院;在中山北部、西北部、东部片区,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黄圃人民医院3家镇域医院迅速崛起,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区域医疗卫生高地。
近年来,中山积极构建“顶天立地强腰”的医疗卫生发展新格局,在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依托“登高”、以区域中心医院建设为抓手“强腰”基础上,更以“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牵引实现“地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全市形成“分级医疗、急慢双治、双向转诊”的合理就诊秩序。
今年,市政府出台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行动计划,以5家三级龙头医院带动,组建“镇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紧密型医联体。目前,中山市人民医院与市骨科医院、南朗人民医院、黄圃人民医院、横栏医院;中山市中医院与沙溪隆都医院、坦洲人民医院、港口医院成功“组团”,构建管理、业务、资源和机制紧密协同的紧密型医联体。
对于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成效,尿毒症患者家属赵芳的感受最为深刻。赵芳住在南朗街道,她的丈夫79岁高龄患有尿毒症。“无论刮风下雨,每周必须透析三次。4点半起床,6点半准时到医院。过了7点,车流排长龙,开车进不去医院。老伴儿从门诊大楼走到血透中心很吃力。”赵芳说,如今,紧密型医联体模式下,市人民医院将血液净化中心开到了南朗人民医院,她带着老伴出门透析只需10分钟。
一组真实的数据更具有说服力:中山市人民医院黄圃院区实施紧密型医联体1年,已成为省级胸痛和卒中处理的区域中心医院,25分钟内就能为患者打通堵塞的血管,急诊服务覆盖南头、三角、东凤、顺德容桂等周边地区患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较去年同期提升20%。
从全省创新到全国试点
不遗余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
今年6月,全国掀起了一场赶赴中山学习的热潮:来自上海、湖南、湖北、海南的卫健部门、中医院纷至沓来,只为学习一套中西医兼容的DIP基本医保支付体系。这是中山在全省率先开展的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它成为“全省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中山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并没有止步于“医改”,而是向上突破。今年6月,国家通过竞争性评审方式在全国遴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中央财政按每个项目最高2亿元的标准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山成为全省唯一获评的城市。
又一项“国字号”招牌落地的背后,积淀了中山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努力探索与一线实践。近年来,中山不断加大中医药领域财政投入。当前,中山已建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的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无论是床位,还是中医医师等核心资源,年均增长都超过11%。
在专科建设方面,今年中山持续深化4个国家重点专科、4个省高水平重点专科、28个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内涵建设,在中医优势专科专病领域打造区域一流、省内领先的中医名科。至今,中山已有三甲中医医院2家,累计建成4个中医类国家级重点专科、24个省级重点专科。此外,“治未病中山模式”、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旗舰”科室建设更是入选成为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主题。
在中医人才领域,今年新增了3名广东省名中医。截至目前,全市的省名中医人数达到10人,柔性引进全国知名中医专家12位,建设“国字号”名医工作室7个。
在医院建设方面,为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今年,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成为全国首家粤港合资的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中山市中医院成功获评省治未病服务5A等级,成为省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试点单位。当前,中山市中医院正高质量开展全省中医经典病房试点,加快推进智慧医院“互联网+中医药”“人工智能+中医服务”等项目建设,重点开展传统治疗中心、中医经典科、骨科医疗中心、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等高水平临床医疗中心能力建设。
如今,全市中医治未病和康复服务四级网络体系已然建成,中山已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100%覆盖。老百姓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现象在中山蔚然成风。近5年来,全市中医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年均增长7%、11%,2022年中医人均诊疗人次达1.25,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在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下,中山正加快建设“防治康”一体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模式,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呵护“一老一小”
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作为女性,我们都知道宫颈癌防治很重要,接种疫苗越早越好。”中山市实验中学初一女生家长谢女士说,“但是,市面上HPV疫苗一针难求。中山能优先保障孩子们的健康,作为家长,我们很感动!”
去年以来,为更好地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中山市政府将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近2万名中山适龄女生集中接种了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第1剂。今年4月起,中山再次集中开展第2剂次免费接种。作为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中山市卫健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中山适龄女生HPV疫苗免费接种工作方案》。方案显示,到2030年,中山市90%的15岁以下女生将完成HPV预防性疫苗全程免疫。
站在全生命周期的两端,老人和儿童是社会最柔软的群体,让他们得到更多呵护,是“健康中山”建设最温暖的底色。
为呵护老人,“为中山常住6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被写入2023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中。今年9月,3万多支四价流感疫苗陆续分发到各镇街。
“一针四价流感疫苗原价大约160元,为了给体弱且秋冬季容易感冒的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今年中山推出免费四价流感疫苗接种服务。”中山市骨科医院成年接种门诊护士坦言,“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呵护好一老一小,是一件既贴近个人生活又关系国计民生的事。”一支小小的免费流感疫苗,保障了3万多名老年人过冬,足见中山用心用情之处。
今年以来,中山不断夯实“一老一小”服务基础,指导镇街开展医养结合创建工作。当前,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完成率达到38%,完成体检10.75万人次。
针对婴幼儿照护,中山目前已成立中山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全市备案托育机构达到115家,可供托位达到2.1万个,千人托位数达到4.7,远远高于全省千人托位数2.9个的均值。不仅如此,中山4家托幼机构已入选第一批全省示范性托育机构。
在妇儿健康安全管理方面,中山持续多年开展适龄妇女“两癌”筛查。今年以来,全省为参加免费“两癌”筛查的妇女提供了健康赠险3.5万份。目前,全市已完成初筛的妇女达2.47万人次,完成省下达任务的98.4%。此外,中山今年还为1.87万名孕妇免费提供产前筛查项目服务,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
当前,为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全市超200家“中小微型企业”、1万多名劳动者已被纳入免费体检名单。围绕重点关注,中山市卫健局正着力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聚焦
推动粤港澳临床研究深度合作
打造“健康湾区”
中山样本
今年7月,香港全科医生黄志浩总是定期搭乘高铁,从香港西九龙到广州南,再转乘至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下称“陈星海医院”)坐诊。
过去半年,这已成为黄志浩往返粤港两地工作的常态。而他所服务的内地医院,正是全国首家粤港共建的中西医结合三甲医院。在引入港医、港药、港械方面,陈星海医院已有多年经验。
3年前,陈星海医院从公立医院成功转制为粤港合资混合性股份医院,逐步探索出一条公立医院以外的错位发展之路。作为内地首批“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实施的指定医院,过去2年,陈星海医院在全省率先获得“港澳药械通”电子批件,通过进口口服抗癌新药劳拉替尼、恩曲替尼,惠及了大量跨区域求医求药的肿瘤患者。
44岁罹患右上肺腺癌的刘叔就是典型代表。44岁的刘叔癌细胞多处转移,前几年因无法赴境外用药,只能姑息治疗。去年以来,刘叔在陈星海医院用上国内未上市的国际抗癌新药“劳拉替尼”——成为中山落地实施“港澳药械通”政策后的首名受益患者。
为了购买肺癌靶向药“劳拉替尼”,一批又一批像刘叔一样的跨境患者赶赴港澳及东南亚求医。他们不仅奔波劳累,更承受巨大经济压力。“这些都是其次,最怕的还是买到假药。”刘叔坦言。在中山及周边城市,需要跨境求药的患者不计其数。
早在今年初,《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组建粤港澳专科联盟,拓展实施“港澳药械通”政策。在该政策下,陈星海医院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积极引入了7种药品及1种医疗器械,让粤港澳大湾区患者在“家门口”更便利地使用国际新药。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实施4年有余,粤港澳大湾区不仅通过“药械通”政策,着力打破三地医疗医药体系的机制壁垒,更倡导三地共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鼓励组建粤港澳专科联盟,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推动在人才培育、临床研究、诊疗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
全力推进“健康湾区”建设,中山正积极探索极具特色的中山样本。过去3年来,中山依托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共同托管建设全市首家公立三级骨科医院——中山市骨科医院。以此为平台,今年3月25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学术与高质量发展会议在中山召开,北京积水潭医院、中山市骨科医院与来自粤港澳的25家区域中心单位及39家医疗机构组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骨科联盟”。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骨科联盟”已经推动了北京、香港、澳门、贵州、中山等地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学术交流,开办“粤港澳大湾区骨科教育会”。同时,成立“北京—中山疑难骨关节疾病多学科远程会诊中心”“国家骨科医学中心机器人创新应用于示范培训基地(中山)”,推动粤港澳三地在人才培育、临床研究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随着《中山市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的印发,健康中山建设迎来新使命。《方案》聚焦20项重点任务、67条清单,从高水平龙头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着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根据目标,到2025年,中山要建立健全从出生托育到养老关怀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体系;2030年,中山主要健康指标将走在全省前列。
(撰文 曾艳春 陈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