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中山分站 > 最新动态

中山将在深中通道登陆点划出三个高水平开放的“朋友圈”

2023年09月01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站在中山市马鞍岛远眺,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蜿蜒于深蓝海面,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穿行24公里,通向深圳前海。

  这仿佛一根穿针过海的银线,正在“缝合”珠江口,不断缩小广深港与中山的联动半径。

  8月28日,在深中通道建成步入“倒计时”之际,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一份“发展蓝图”——《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提出,中山要依托跨江通道,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示范。

  与过去不同,《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个全新要求——建设高水平开放的中山,建设一座开放枢纽之城。

  什么是高水平开放?这是应对国际多重复杂环境变化,进一步提高经济韧性的应对之策。然而,高水平开放的背后,更需系统性集成性的内部制度创新来保障开放的水平。

  8月30日,中山市委常委会在翠亨新区调研并召开会议。会上发布的《翠亨新区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下称《新区规划》),给出了一个答案:中山要面向湾区、面向世界开展区域合作。

  《新区规划》明确,将在中山东部划出三个高水平开放的“朋友圈”——探索建设“深中经济合作区”“港中科创合作区”“新中生物医药城”。依托这三个“朋友圈”,中山将与深圳、香港、新加坡,在规划政策、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领域深度对接、协同发展,以更高水平开放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山将迎来全新挑战。

  跨越珠江口

  画下“深中经济合作圈”

  8月底,走进翠亨新区的马鞍岛,即将开园的中山生命科学园颇为热闹,一边是园区内部的装修声不断,一边是前来考察、络绎不绝的深圳企业代表团。

  金准生物副总经理李镇雄是前来考察的代表之一。前前后后考察到访园区数次,今年7月李镇雄决定入驻中山生命科学园,开辟新生产基地。“中山生命科学园离深中通道西登陆点不足4公里。未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总部和中山基地30分钟内可以快速互通,加之中山有好的产业配套,很便利。”李镇雄说。

  像金准生物一样将新项目落地中山翠亨新区的深圳企业,不在少数。今年10月即将开园的中山生命科学园,在谈项目超过200个,已陆续招引了30家落户企业,其中超七成落户和在谈项目就来自深圳。

  一批深圳企业正在渡江跨海,“带飞”对岸的产业经济。“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一场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产业链变革正在发生。

  推动“跨越珠江口”的产业协作,不仅得益于市场“无形的手”。事实上,推动深中合作,政府一直步履不停,尤其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配套的互通互联、行政审批领域的互通互认领域,以及珠江西岸到东岸的招商引资行动上。

  今年6月,官方层面推动下,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这是深圳、中山两地首次以官方名义建立联合招商长效机制,并以两地设立总部区和产业基地形式实现落地。

  作为“深圳+中山”合作落地的载体——深中经济合作区首次亮相。

  然而,在最近发布的《总体规划》上,才得以窥见这个总规划面积达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的“真容”。在现有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布局基础上,中山将利用翠亨新区53.5平方公里和火炬开发区12.5平方公里的土地,构建“一中心三基地”的发展格局。

  “建设一个中心”,即马鞍岛城市新中心,主要定位发展总部企业集聚区、科技创新区以及深中未来产业合作区;“三个基地”,指聚焦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高端制造合作基地、重点发展现代文旅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文化与科技合作基地,以及落在火炬开发区民众街道的深中创新合作区。

  聚焦科创、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领域,如此布局深中经济合作区,中山意欲何为?翻开深圳的产业布局图,不难发现,深中经济合作区正在对标宝安区九围国际总部区,搭建“宝安所需”的现代产业体系。

  除了内部布局,更值得关注的是,深中经济合作区刚好位于深中通道核心辐射范围内,周围有深中通道、南珠中城际以及未来的深中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与深圳形成1小时产业协作圈。

  以深中经济合作区为载体,以联手国际招商为起点,深中两地正跨越伶仃洋,为珠江口融合发展提供新想象、新空间。

  拥抱大湾区

  与香港青年共享发展机遇

  “7年了,我见证了这里的高速发展。”鸿利达集团商务拓展副总裁蔡铭峰,是一位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海外硕士。2014年,扎根深圳30年之久的注塑行业企业鸿利达集团将第二个生产基地落在了翠亨新区,

  7年前,刚从香港调任中山新工厂任职的蔡铭峰,站在马鞍岛上,满眼都是工地。“这里的发展速度快。每次出差回来,都能看到新大楼拔地而起。”近年来,伴随着翠亨新区的发展,鸿利达中山基地不仅落地了集团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实现了无人生产车间运作,也打通了一条连通深港中的科创和制造产业链条。

  7年来,不仅落地中山的鸿利达集团成为了“香港科创+中山制造”的缩影,而且爱上崖口煲仔饭和石岐乳鸽的蔡铭峰也潜移默化地成为了“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的活样本。

  随着区位优势愈加显著,香港产业力量逐步向珠江口西岸迈进,港深的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正在加速流入。

  今年6月,通过视频形式,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与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市长肖展欣共同见证了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约。两地开启“香港创新+中山高端制造”的合作模式。

  8月,郭文海又率中山代表团访问香港。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分别会见中山代表团一行,并充分肯定中山提出的“香港科创+中山制造”“香港青年+中山创业”“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等合作方案,明确将建立沟通协作机制,推动各领域深度合作,促进两地融合发展。

  善治者,勇于谋势;决胜者,长于布局。

  访问香港后,中山立即规划布局。《新区规划》提出,在翠亨新区和火炬开发区规划总面积超53平方公里的“港中科创合作区”,打造“1+4”的产业功能片区。

  4个功能片区不仅有聚焦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产业、健康管理板块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的“港中智能制造基地”,还有服务于科创、科教、人才等领域的特殊功能区——“港中海洋经济及科创总部基地”“港中科教及绿色经济基地”“港中高端品质生活区”。

  从市场力量到政府行为,更能穿透表象直抵本质——拥抱香港,中山的期待远不止是产业融合,更多地在于深入科创、人才、技术甚至生活方式等多元化领域的深度融合。这些新的探索,将让中山高质量发展迎来更广阔的空间。

  向全球邀约

  加速扩容国际“朋友圈”

  在《新区规划》公布的三个高水平开放的“朋友圈”中,占地面积最小,仅3.1平方公里的“新加坡-中山生物医药城”格外引人注目。产业平台一直是一座城市开展跨区域合作的重要载体。“中山生物医药城”就是中山面向世界发出的一次诚挚邀约,然而,为何第一个收到“邀请函”的国家是新加坡?

  这个故事,或许要从10年前说起。

  2013年3月,中山翠亨新区挂牌成立,来自新加坡的许添财参与了翠亨新区的城市规划设计。10年后,2023年3月,担任新加坡裕新国际董事长的许添财,随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再访广东。一共6天的考察时间,许添财在中山待了3天。

  考察中山的3天里,许添财干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参与中山全球招商活动,并亲自接过中山“全球招商顾问”的聘书,承诺由裕新国际集团牵头负责马鞍岛翠亨国际科创中心的招商运营,为中山搭建“国际+国内”招商平台。

  历史的车轮下,个体与城市命运相连,碰撞出璀璨耀眼的火花。

  在国内,裕新国际集团正与拟上市公司及初上市两年左右的公司进行沟通,挖掘企业的落地需求。在国外,裕新国际通过新加坡裕新国际总部为翠亨新区设立前置招商点,向新加坡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际优质企业推广大湾区、推广中山。

  “新加坡拥有全球7000多家优质外资企业,生物制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在全球领先,国内与新加坡的生物医药联合研发项目较多,也有在大湾区落户项目的需求。”许添财坦言,中山和翠亨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投入很大,已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裕新国际将从这方面入手重点招商。

  自裕新国际项目在翠亨新区落地以来,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馆也积极带领新加坡企业到中山考察,不少新加坡企业有了浓厚的投资意愿。

  今年以来,在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拓展外部经济纵深,“走出去”成为各地现实而紧迫的选择。广东多地密集出动赴外访问团,由党政主官带队开展经贸考察。

  6月至7月,佛山市市长白涛带队赴欧洲;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带队赴东南亚。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的中山也不例外。6月24日至30日,中山市市长肖展欣率中山市政府代表团赴外访问,第一站就到访新加坡。

  访问新加坡期间,肖展欣受邀出席了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和中国(广东)—新加坡经贸合作交流会。会上,中山翠亨新区贝隆医疗器械产业园作为合作理事会签约项目亮相,总投资约3.7亿元的两个新加坡投资项目纳入经贸合作交流会活动成果。交流过程中,肖展欣更是宣传推介中山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的优势,诚邀新加坡企业选择中山、投资中山。

  可见,在中山加速扩容国际“朋友圈”的过程中,新加坡率先成为了“盟友”。

  因此,8月底,建设“新加坡—中山生物医药城”,成为了翠亨新区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笔”。《新区规划》显示,“新加坡-中山生物医药城”将以产业落地、科研合作及成果转化为主导,围绕大健康产业,从研发转化、医疗服务、人才引进、高端商业、金融合作等五大方面,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

  从跨越珠江口,到拥抱大湾区,走向世界的中山,将积极依托三个高水平开放的“朋友圈”,做实做厚产业“家底”,积极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城市枢纽,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破题探路。

  ■聚焦

  “产城人”融合发展

  打造珠江西岸“绿美门户”

  今日,位于深中通道的西岸登陆点,被静谧海湾环抱的西湾外国语学校将迎来上千名新入学的孩子;翠亨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后,年迈的长者也能在“家门口”享受特色的中医诊疗服务;从翠亨大厦21楼俯瞰,翠湖公园仿佛一颗镶嵌在马鞍岛上的蓝宝石,一幅生动的自然生态湖景让游人洗去愁容……

  近年来,翠亨新区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环境和公共服务配套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进展——

  从公路交通网络的完善到水路客运码头的建设,群众在翠亨新区出行更便捷了。贯通全岛东西的和信路和贯通全岛南北的未来大道两条“巨龙”全线通车,同时建成中山首个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三大片区市政路网、香海路等全面动工,首批市政道路今年将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港澳客运码头联检大楼结构封顶,港澳游客通行将更加便利。

  从教育卫生资源的配套到艺术娱乐中心的打造,群众在翠亨新区生活更有滋味了。去年投入1.5亿元后,翠亨新区全面提升了东西片区的教体卫生设施,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截至2023年8月,翠亨新区已建成公办小学6所、公办中学1所、民办学校2所,幼儿园20所、医院2所,公园21个。以国际竞赛的方式高标准打造翠湖体育中心、跨茅龙水道和翠湾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国际范”日益凸显;今年以来,东片区首座水利工程横三涌水闸投入使用,为群众守住防涝的生命线……

  数据背后,是一个崭新的城市面貌。一个个即将拔地而起的城市新地标,一条条通达顺畅的城市主干道,一个个“绿起来”的城市公园,勾勒出一座日渐清晰的未来之城。这里的未来生态优美、商贸繁华、宜居宜业,将成为湾区青年与企业的“梦想之地”。

  数据背后,更是城市建设方法论的改变。可以看到,翠亨新区已经由“大建设、大开发”阶段的“快”,更多地转向对城市环境品质“美”的追求提升,这也正是中山城市发展理念嬗变的缩影。以“留白增绿”作为重要原则,通过“增绿”大幅增加城市景观绿化空间,同时注重“留白”,满足翠亨新区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需求。

  数据背后,也是打造湾区宜居生态人文城市的决心。翠亨新区“十四五”规划提出,将构筑融合森林、湿地、海洋、公园、绿地、红树林等元素多层次网络状生态山水格局。联动城市绿化带,建设高水平生态屏障绿环,确保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规划塑造“绿带蓝脉、多园点缀、多廊串联、群峦掩映”绿地系统。

  城市面貌是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中,评估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城市配套,将持续吸引“人流”“资金流”注入。翠亨新区处于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关键位置,更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当前,这座崭新的城镇正在积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城市面貌建设,以逐步实现“产城人”融合发展目标,打造珠江西岸“绿美门户”。

  (记者 曾艳春 苏芷妍 摄影 叶志文)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