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5日 来源:南方日报
继今年8月初中山党政考察团到香港考察,提出“香港科创+中山制造”“香港青年+中山创业”“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的深度合作方案后,香港与中山互动再次升温。上周,8月17日,香港民建联访问团到中山市,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在中山举办“大湾区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山站)”媒体参观团暨大湾区集思汇成果分享会活动,无论是官方或是民间,两地互动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在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进入最后一年倒计时的背景下,两地互动更具意义。深中通道建成后,香港与深圳以及中山将连为一体,广深港、广珠澳两大科技创新走廊将通过深中通道接上“A”字型的关键一横,“香港科创+中山制造”的联动半径将进一步缩短。此外,通过深中通道,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都市圈也将连为一体,东西两岸将上演新的“多城记”。
俯瞰珠江口,以深中通道为桥,东西岸产业圈和城市圈融合的交会点就在中山翠亨新区。围绕“香港科创+中山制造”“香港青年+中山创业”“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的合作构想,作为深中通道西登陆点的翠亨新区已先行一步,也展现出广阔的“香港+中山”合作前景空间。
香港科创+中山制造
香港产业力量走向珠江口西岸
自1993年在深圳创立首个营运基地至今,注塑行业企业鸿利达集团进入内地市场发展已整整30年。2014年,经过多轮多地考察,鸿利达最终选择将第二个生产基地——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落户在翠亨新区,打通了一条连通深港中的科创和制造产业链条。
经历近5年的发展,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已成为鸿利达集团的重要创新“策源地”。鸿利达中山基地有着目前集团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线,其健康品数字化智能化车间已实现从上料、零件加工到物流的全流程无人化。
无人生产车间运作,依靠的是一套完善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鸿利达与合作伙伴——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自主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化管理系统(DMS),从产品研发到量产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如今,这套系统已打通鸿利达深圳、中山和马来西亚三个营运基地的生产数据库,管理人员通过一套系统即可实时掌握各地的运作状况。
数字化智能化给鸿利达带来的效益尤为明显。鸿利达内部曾测算,按目前的生产规模,注塑产品成型周期每节省一秒,可为公司增加约400万元的年效益。鸿利达集团创始人、行政总裁蔡俊杰表示,随着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合作开展,鸿利达2022年的人均年产值相比2018年增加了约37%,产值和利润均有明显提升。
鸿利达的案例,是“香港科创+中山制造”的缩影。区位,是让香港产业力量走向珠江口西岸的重要因素。“从罗湖发展到福田,之后又到南山、宝安,我相信下一个就是中山。”蔡俊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多年,有一条由东至西的发展脉络,中山,特别是翠亨新区与前海隔海相望,随着交通配套的完善,未来发展十分可期。
除了区位,香港科创力量更看重的是中山的制造业基础。位于南朗街道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内,也有着不少香港企业的身影。成立于2013年的中山万汉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万汉制药”),是隶属于香港上市公司碧生源集团的综合国家级高新医药企业。
“香港科创+中山制造”正在翠亨新区不断结出新成果。今年6月,中山市政府与香港新华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一个合作内容为拟在翠亨新区打造新华(翠亨)港澳国际科创中心暨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工业创新港。具体合作内容包括由新华集团牵头,引入知名产业研究院、港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在翠亨新区培育一个世界级智能工业大会,发起一个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工业技术研究院,打造一个港澳国际双创基地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成立一支中山智能工业创新投资基金,规划建成一个翠亨新区国际智能工业创新港。
在今年8月的考察中,中山提出谋划打造“香港—中山科技创新合作区”,随着合作区落地,“香港科创+中山制造”有望结出更多合作的果实。
香港青年+中山创业
政企联动架起青年创业桥梁
“完全超乎想象,这次来有太多惊喜!”最近,香港菁英会副主席、vlog领域创作者高松杰参加了由广东省委网信办联合广东省大湾区办主办的“未来已来·湾有引力”网络主题采风活动,走进翠亨新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山、一个陌生却充满活力和前景的翠亨新区。看沙盘、看地图,从高处俯瞰翠亨新区城市风景,远眺伶仃洋上的深中通道,第一次踏上翠亨新区土地的高松杰边走边看边拍,记录着眼前这方“新大陆”。
事实上,高松杰对于大湾区并不陌生。香港菁英会一直致力于推动香港青年与内地交流,早在数年前,高松杰就已先行一步,到深圳创业。但由于缺少便捷的直达交通通道,他的脚步主要停留在东岸。通过本次活动,他对中山和翠亨新区有了更深认识。他认为,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南中城际等大交通建设,珠江口西岸的优势将被激发,中山和翠亨新区将成为香港年轻人创业就业的新空间。
今年以来,香港青年到翠亨新区考察创业就业环境的频率明显提高。据统计,今年翠亨新区已累计接待香港高校和社会考察团近200人次,其中青年群体占了多数。
相比香港菁英会,成立于1992年的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更关注产业领域的青年人才培养。今年暑期,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YIC飞越湾区体验计划”活动首次走进翠亨新区,多名香港籍学子通过活动,最终到鸿利达精密组件(中山)有限公司等新区企业实习。该协会副会长吴慧君表示,协会未来将继续加强与大湾区的联系,借助中山等大湾区城市的制造业产业基础,让香港年轻人加深对智能制造与高端工业的认识,为大湾区工业创新发展培育人才。
在深中通道等交通“硬连接”和政企合力推动下,翠亨新区与香港青年群体之间架起了更多新桥梁。
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架接桥梁,提供平台,是翠亨新区的一项使命。建设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已被列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翠亨新区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则被广东省政府纳入全省“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中。去年9月,“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已揭牌启用,可为港澳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创业指导、孵化空间等综合性服务。
围绕相关建设目标,翠亨新区正开展更多“自选动作”。2021年,中山市出台《中山市推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在基地内成功创办初创企业的港澳青年提供最长3年、每年最高6000元的租金补贴;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可申请最高500万元的贷款并享受贴息支持。在此基础上,翠亨新区再“加码”,修订出台了《中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细则》,并成立中山(翠亨)粤科人才创业天使一号投资基金(简称“中山翠亨人才基金”),为港澳青年人才创业提供从企业注册、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等全链条配套支撑。
香港人才+中山生活
3年建设1000套人才公寓
“到翠亨新区工作七年了,可以说,我见证了这里的高速发展和变化。”鸿利达集团商务拓展副总裁(高层管理)蔡铭峰,是一位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而且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硕士人才。
回忆起7年前,刚从深圳调任中山新工厂任职的情景,他说:“早期,这里就像满是工地的小岛,沥青路不多。但是,发展变化很快。”负责商业拓展的蔡铭峰,每次出差回来,都发现工厂附近,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一些新增的商业配套和住宅楼盘。
作为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蔡铭峰虽然将家安在了香港,但是每周一半以上的时间,他都会留在中山。每逢周一,蔡铭峰便开着粤港两地牌照的小轿车,穿过港珠澳大桥,用2个小时抵达翠亨新区,连续5天常住在中山工厂的员工宿舍。
7年时光,让蔡铭峰潜移默化地成为一名新中山人。独自加班时,他喜欢在崖口吃一碗煲仔饭,也热衷到处觅食,品尝石岐乳鸽和东升脆肉鲩。周末假期,他乐意带着一家三口从翠亨村的孙中山故居逛到博爱路上的大信商圈。
作为负责商务拓展的高层,他经常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上周,他带着德国老顾客参观了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工厂,在深中通道路口,眺望着未来20分钟可抵达的深圳。几天前,他又带了以色列客户走进了南朗乡村,为他推介了不少粤菜美食。蔡铭峰说,翠亨新区在发展工业化城市的过程中,保留传统乡村的人文风情和特色,这深深打动了过去长期生活在深圳和香港的从业者。
“对比香港深圳高速办公节奏,我更青睐于在中山和翠亨新区实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跟我一样的香港人,在公司还有很多。”蔡铭峰坦言。而蔡铭峰并非个例,在鸿利达集团,有十余位来自香港的同事也过着往返中山香港两地的“双栖生活”。
唱响港中“双城记”,翠亨新区不断出招,营造“留才”的生态圈,让更多香港人才扎根新区发展。今年3月,翠亨新区组织了百名硕博招聘对接活动,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等27所海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博人才实地走进中科富海等翠亨新区重点企业现场交流,其中超过30人与企业达成就职意向。
除了将港澳青年人才“引进来”,翠亨新区还高标准建立中山国际人才港,打造一站式全链条国际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按照去年出台实施的《中山翠亨新区(南朗街道)关于集聚人才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版)》,翠亨新区将通过公建配套、自建、租赁等方式,计划3年内建设人才公寓1000套,这将为港澳人才在翠亨新区扎根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这里的饮食、语言都跟香港差不多,生活环境舒适。”对于未来,蔡铭峰早有了计划。他说,身边已有不少同事在中山购房置业。“等孩子独立后,我和太太都有意愿,将家安在中山。”
(记者 雷海泉 曾艳春 通讯员 王锡炎)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