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中山分站 > 最新动态

多城联动,构建“轨道上的广珠澳科创走廊”

2022年11月24日 来源:南方+

[ ]

  伶仃洋畔,无问西东。

  近日,广州地铁发布了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下称南珠(中)城际)(万顷沙-兴中段)的环境影响评价报批前公告,项目新建线路46.3km,新建12座车站,自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一期工程万顷沙站站后区间接出。

  先行建设万顷沙-兴中段将弥补珠江西岸东西向城际铁路不足,完善线网结构,提升南沙在湾区的影响力,支持中山市国土空间结构发展。

  通江达海,左右逢源。未来,南珠(中)城际将与广州地铁十八号线贯通运营。从公布的线路走向中不难发现,“南珠(中)城际—十八号线”在空间布局上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的“一撇”吻合。以南沙为中心,一条“轨道上的广珠澳科创走廊”正徐徐铺开。

图片

  跨越伶仃洋,缝合珠江口

  与“湾区最快”的广州地铁十八号线一样,南珠(中)城际的速度目标值是160km/h。工程计划2022年开工建设,计划建设总工期60个月,工程总投资305.76亿元。

图片

  南珠(中)城际(万顷沙-兴中段)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岸,途经广州南沙、中山,是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北端与广州市轨道交通十八号线起点站万顷沙站街接,向西经广州市南沙区、中山市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岐江新城、石岐区、东区至兴中站。

  项目新建车站12座(高架站1座),其中广州段分别有十涌站(预留)、十二涌站、十六涌站,中山段则设置了香山站、火炬东站(预留)、火炬站、张家边站、中山站、岐江新城站、总部经济区站(预留)、石岐站以及兴中站。

图片

  为什么要建南珠(中)城际?项目对“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有何意义?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不足,未能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需要。隔着伶仃洋,南沙和中山地理相邻,核心区域间的交通联系却只能“望洋兴叹”,公共交通需要1个半小时,而自驾车也要40分钟。

时速160公里的南珠(中)城际建成后,南沙自贸片区和中山火炬开发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幅压缩至10-15分钟,中山与广州市中心则有望实现45分钟通达。

图片

  根据前期研究招标内容显示,南珠(中)城际由南沙往南延伸之后,拟分为东西两线,西线(万顷沙至兴中段)进入中山,东线经中山开往珠海。今年6月,南珠(中)城际在珠海香洲区翠香街道启动钻探工程,这条珠海连接广州的第二城际正式进入实质工程阶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东线并不在此次环评之内。对此,环评公告提到,“考虑到珠海市国土空间暂未稳定,西岸初期三市客流交互培育尚不成熟,且同步建设广中珠澳高铁、广南联络线等多条南北向通道,本期先行建设万顷沙至兴中段。”

  串联激活广珠澳科创走廊

  在都市圈时代,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联动已显得尤为迫切。今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下称《指引》)提出,“推进区域性重大战略创新平台共建共享”“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

  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广深港、广珠澳)如何走向?《指引》列举了一组创新平台,从中可见端倪。这些平台分别是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佛山高新区、三龙湾科技城、中山翠亨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以及珠海高新区。

图片

  从地理上看,位于广州最南端的万顷沙镇,正是两条科技创新走廊(广深港、广珠澳)交汇点,南珠(中)城际将从万顷沙站引出。目前,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粤港深度合作园和葡语产业园等一批高新产业园区相继落地,大幅提升了万顷沙的“科技含量”,南沙科学城的建设亦如火如荼;作为中山的“创新主引擎”,火炬开发区已发展成为珠江西岸重要的制造业重镇、创新发展平台。

图片

芯粤能项目效果图。

  未来南珠(中)城际(万顷沙-兴中段)、东线珠海段建成后,将与广州地铁十八号线贯通运营,串联起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南沙科学城、中山翠亨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珠海高新区等创新平台,成为支撑“轨道上的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强化多城联动的协作效应。

图片

南砂晶圆项目现场图。

  南沙不仅处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人”字形走廊的交汇点,也处于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的中心位置。依托“南珠(中)城际—十八号线”,南沙一头连着广州市中心,一头连着珠江西岸的中山、珠海,可谓左右逢源。

  从地理几何中心走向区域功能中心

  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提出,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图片

  交通历来是发展的“先行官”,随着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密集建设,南沙正加快兑现其湾区几何中心的地理优势。

  南沙地处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战略要地,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方圆100公里范围内汇集了大湾区11座城市以及五大国际机场。如今,广深港高铁、南沙大桥、“全国最快地铁”十八号线相继建成,南沙与香港、珠江口东西两岸主要城市核心节点、广州主城区之间实现30分钟直接通达。

图片

  以南沙为中心构建湾区“半小时交通圈”,城际轨道网需融入到湾区的立体交通网络中。南沙枢纽区块是《南沙方案》明确的3个先行启动区之一,近期正启动建设的南沙站是一类客运枢纽,南沙港铁路、深茂铁路、中南虎城际、肇顺南城际以及广州地铁十八号线等多条线路在这里交会,是将来大湾区快速直联直通的核心枢纽节点。

图片

  珠江西岸,中山正积极参与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期待跨越伶仃洋,更紧密地拥抱南沙自贸片区。中山市提出,计划五年投入2300亿元,加快谋划建设深茂铁路、广中珠澳高铁、南珠(中)城际、深中城际等重大轨道交通项目,积极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

  交通畅则全局活。通过轨道交通的西联东拓,高端要素与创新资源正加速集聚于南沙。除了南珠(中)城际,中南虎城际也是另一条打通珠江入海口东西两岸的重要轨道。中南虎城际横跨伶仃洋,与虎门大桥平行,自西往东首度连接起中山、广州南沙和东莞塘厦。

  城际轨道的快速发展,正推动南沙从地理几何中心走向区域功能中心。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认为,“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是都市圈由虚向实的关键一步,国家层面出台了《南沙方案》,无疑将加快广州都市圈的城际建设。从地理上来看,由广州与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构建‘轨道上的广州都市圈’,南沙处于中心位置。城际轨道以南沙为中心往外延伸的可行性更大。”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