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中山分站 > 大图新闻

深中牵手向世界

2023年10月27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今年,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迎来历史性一跃。

  6月28日,2023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推介会在深圳市宝安区举行,深圳、中山两市主要领导出席。

  这次意义非凡的两地牵手,释放了一个信号:深中两地首次联手国际招商,共同做大增量。

  明确了两个平台:建设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和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

  公布了一个载体: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亮相。

  此次合作,深圳、中山两地首次以官方名义确认建立联合招商长效机制,并以两地设立总部区和产业基地形式实现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示范地提供了一种答案。

  以联手国际招商、设立经济合作区作为起点,深中两地正跨越伶仃洋,为珠江口融合发展提供新想象、新空间。

  探路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深中此次携手,是发生在大湾区内部的一次发展格局重塑。

  作为全国工业第一大市,深圳GDP高达3万多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700万人,城市面积却不到2000平方公里,用地问题严峻。对深圳而言,在都市圈内打造产业飞地,在省内再造“飞地经济”,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深中通道的建设,为深中合作新局提供了绝对优势。根据官方通告,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西部和中山东部的通勤距离压缩在30分钟以内。要知道,根据去年7月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45分钟是一线城市上班族的理想通勤时间的边界。

  也就是说,“深圳—中山”的半小时生活圈,相当于同城通勤成本。

  而深圳、中山本次携手,首先在地理上不同于深圳与粤东西北地区的合作区模式——区位相邻,有利于推动两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其次,范围不同。这既不属于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的产业转移,也不同于与港澳的对接,而是着眼于珠三角内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联手布的新局。

  再次,合作内容不同。从目前大湾区内部的大部分合作区范围来看,主要是聚焦粤港澳的服务业和科技创新,而深中经济合作区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于是在珠三角打开了一个跨越珠江口的高端产业协链。

  深圳、中山两地携手,共同向全球展现大湾区的营商环境、区域竞争力、市场主体活力、投资潜力和产业配套能力。据介绍,两地今后将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招商机制,发挥深中各自所长,通过定期举办招商推介活动等形式,招引来自全球的优质产业项目。

  自此,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合作,突破了以往的市场选择模式:以联合体形式共同面向世界招商,实现“不分你我”;在两地分设总部区和制造基地,实现“分工有序”。

  从这个意义上说,深中本次携手,是对大湾区协同发展、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一次率先作答。

  推动“深圳+中山”三层合作

  这是发生在珠三角内部的产业链变革。

  从合作形式来看,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一个是两个平台——深圳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和翠亨深中合作产业园,这是两地开展联合招商的项目落地平台。

  从选址上看,宝安区九围国际总部区是深圳正在大力推动建设的临空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圳市重点谋划的总部集聚区之一。根据公开报道,今年以来,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外资巨头加码布局宝安,其外贸备案企业达3.8万家、居深圳全市第一。今年初,在2023年招商动员部署大会上,宝安立下年度招商1000亿元的目标。

  一个是总部经济的号召力,一个是区位优势,这两者构成了“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格局的基础优势,此为深中两地产业实现的第一层合作。

  第二层合作,是“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在深圳40多年的发展中,GDP增长了1万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7万家,拥有43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5.71万亿元……深圳的创新力,在大湾区是“一骑绝尘”般的存在。

  而老牌工业城市中山,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从结构上看,中山以传统产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力度较弱,存在研发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材料和部件受制于人、存量企业和增量企业“星星多月亮少”等问题。

  第三层合作,是“深圳链主+中山配套”。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目前已经积累了33个工业大类,3个千亿元级、12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产业配套基础扎实。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中山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并规划了40万亩的十大主题产业园。根据公开数据,目前该市已整备连片用地近3万亩,形成9块千亩级连片产业用地。这些都为与深圳产业的强链补链提供了合作基础。

  “深圳+中山”的三层合作,构成了深中联合面向世界招商的图景。从这个意义而言,这次打开的合作空间,与其说是“飞地”模式,更像是大湾区内部形成的“握手”模式,强调“共同做大增量”的逻辑。

  “软联通”也在提速。2022年8月,中共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对省委、省政府部署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全面动员,提出要谋划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很快,中山推动“六个一体化”项目化、清单化落实,首批就有40多个项目达成了合作共识。

  当前,包括深中政务服务“跨城通办”、拓展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推动资质资格跨区域互认通用、珠江西岸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基地建设等12个事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其中,通过在线上设立“深中融合一体化”专区,线下互设“深中通办”专窗,两地400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实现“深中通办”,电子证照实现“深中互认”,企业开办线上平台实现链接互挂。不久前,中山与深圳的蛇口港、盐田港共开通7条“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航线,借助“组合港”,“中山制造”以更快的速度输送至世界各地。

  也正是中山近两年来一系列营商环境改革组合拳,让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突破了一个个“不可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

  这是中山改革的胜利,更是这座城市迈向未来的无限潜力。

  (记者 罗丽娟 苏芷妍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