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肇庆分站 > 最新动态

社消零超1.8万亿,“买买买”拉动了吗?

2023年08月07日 来源:南方+

[ ]

  2023年上半年,广东人的消费增长了吗?

  珠三角九城的回答是肯定的。

  自从“特种兵式旅行”风潮兴起,凌晨1点的广州南站开始挤满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广深莞佛的夜市弥漫着烧烤热腾腾的烟火气;港澳居民北上深圳、珠海City walk成了常态……

  作为全国消费“风向标”,今年上半年,珠三角九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下称“社消零”)总额首次超过了1.8万亿元,为全省社消零总额贡献七成,与去年上半年社消零总额约1.7万亿元相比,多出整整一个惠州的消费总量。

  从单个城市来看,广州总量仍然独占鳌头,上半年社消零总额5577.83亿元,跑赢成都、杭州、苏州等网红热衷打卡的热门城市。上半年,深圳的社消零总额更是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速领跑全省。珠三角九城,深圳、广州、珠海、惠州、中山、肇庆在内的六座城市,增速超5%。

  仔细研究,上半年广东的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高达54.7%。

  不得不说,在投资受创、外贸疲软的大环境下,这份“期中卷”,展现了一把广东人的“钞能力”。珠三角释放出“强悍”的消费力,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揭示的是珠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潜力。

  经济“脉动”复苏,老百姓的“烟火气”回归,是谁做了幕后贡献?

  烟火气回归

  “北上”港人、“干饭人”功不可没

  与出口、投资一道位列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消费数据企稳对广东稳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上半年,珠三角社消零“成绩单”出炉,其中,深圳社消零增速为11.5%,领跑全省。

  提到深圳,外界的固有印象:“深圳人不是在搞钱,就是在搞钱的路上”。这也侧面反映出长期以来深圳在生产方面力劲十足,而消费功能相对薄弱。

  对比2018年,深圳社消零总额仅居全国第七,不仅落后于北上广,也落后于重庆、武汉、成都等城市。而今年,深圳上半年首次社消零的突破5000亿元的成绩单,不仅跑赢了成都、杭州,更直追广州。

  这背后的动因莫过于深圳政府千方百计扩内需、促消费,“发钱”“发券”又“发文”,各类消费券“轮番上阵”,购车补贴“密集来袭”,用真金白银投入,搅热消费市场“一池春水”。

  随着“港车北上”、深港公交地铁“扫码互通”,香港居民掀起了北上深圳消费的浪潮。截至7月30日,深圳边检总站共查验出入境人员超7000万人次。而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仅6月,“北上”港人总数就超408万人次,尤其周五、周六人数明显增多,比平日多了近20万人次。香港人来深圳City walk成了常态。

  除了“北上”港人表现出彩,珠三角九城不约而同地在一个数据上释放活力——餐饮。广州、深圳一马当先,主要凭借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冲出重围。两个数据成为例证,上半年,广州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5.7%,比一季度提升5.6个百分点;深圳上半年的餐饮收入增长16.6%。


  “吃饭要等位、打卡要排队”的热闹景象回归大众视野,广州、深圳的热门餐厅等位陆续出现超千桌排位、餐厅“一房难求”的现象。

  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堂食订单量位列全国第一。其中,广州、深圳地区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50%左右。深圳的堂食订单量省内第一,广州次之。从品类增速上看,深圳地区小吃快餐、饮品、地方菜、自助餐堂食订单量增长在70%以上,消费势头最旺。

  谈到吃,整个珠三角都不甘示弱。

  上半年,接触型消费在珠三角强劲复苏,珠海、中山、佛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餐饮收入增长分别为43.8%、15.0%、14.9%、13.1%、13.5%、10.9%、9.9%。8座城市实现餐饮收入两位数增长。

  “上半年餐饮收入增速保持10%以上,反映出了城市的烟火气正在回归。”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表示。

  广深莞佛,角逐“演唱会之都”

  7月中旬,张学友广州演唱会放票,一眼秒空,朋友圈满是失落。

张学友演唱会现场。

  “消费提振”的主题下,不难发现,全国各大城市的演唱会正在报复性反弹。广深莞佛也涌入了这场全国“演唱会之都”的角逐当中。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近7万场,同比增长95.42%;演出票房收入49.8亿元,演唱会和音乐节售票超过110万张,是票房收入最高的演出类型;观众人数21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42.96%。今年二季度小剧场、新空间演出场次5.77万场,环比增长89.51%。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各地已举办过的大型演唱会近300场,覆盖全国近40座城市,举办数量已超过了2019年同期。从举办数量来看,上海、广州、北京和武汉成为当之无愧的“演唱会之都”。过去曾因演出活动较少被调侃为“广寒宫”的广州,今年演唱会举办次数将超过百场,足以与上海争夺“全国之首”的宝座。

  三城之外,新一线城市也很热闹。从举办地来看,包括成都、武汉、长沙、重庆、东莞、佛山等陆续响应热潮,成为演唱市场的热门开票据点。佛山首次迎来了“草莓音乐节”、国潮音乐节等大型户外音乐节,凭借着22场演唱会与成都、西安等老牌旅游城市并肩。

  珠三角城市角逐“演唱会之都”,本质却是在角逐“人流”。

  演唱会开起来了,人流动起来了,消费就有了。百度实时迁徙地图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珠三角的四个万亿级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连续霸榜全国人口热门流入地前10,广州蝉联人口迁入地第一。

  以广州为例,上半年全市旅客运量达到1.42亿人次,增长70.7%,比一季度提升25.3个百分点。火爆的演唱会,将带来游客,引入消费力强的年轻人,为城市撑起文化娱乐消费的新格局。

  显而易见的是广州上半年消费市场恢复活力,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全市娱乐业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1%。在此带动下,上半年,广州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2%,较一季度提高10.5个百分点。

  演唱会、音乐节、漫展等消费新场景、新模式,为珠三角文旅产业发展铺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也提振了城市经济。

  扩大消费,广东人有了“新三件”

  “三大件”曾是国人用来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20世纪70年代的手表、缝纫机、自行车;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90年代的电话、电脑、空调……

  今年,广东人也有了热衷消费的“新三件”。三个消费热潮,也透露了消费市场明朗的导向与趋势。

  到底是哪三件?

  一是新能源汽车。

  政策所向,剑锋所指。政府举措的出台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号。在“民营经济21条”政策出来之后,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又发布了《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落实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等政策”。

  上半年,因出行需求激增,珠三角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都表现得可圈可点。

  抓住绿色消费风口,广州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新能源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213.29亿元,同比增长37.5%,拉动全市社零总额增长1.1%;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深圳,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6万辆,渗透率超60%;

  中山也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节品牌,在汽车类商品零售同比下降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53.4%,净增11.3亿元,实现逆势突围;

  东莞新能源汽车保持热销,零售额增长29.3%。

  二是智能家电、通信器材等智能化产品。

  8月2日,珠海市家电“以旧换新”优惠活动启动,投放1000万元的补贴资金让利促销;东莞市推出 “乐购东莞”促消费活动投入1.13亿元资金提振消费,针对九大类家电都有补贴;深圳盐田区从8月到11月计划发放130万元的优惠券,持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

  各地“家电以旧换新”,不仅刺激居民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的消费,更有效弥补了企业由于出口下滑的市场份额,促进线下消费,也提振绿色经济。

  1月至6月,广州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智能手机类商品同比增长12.8%,增速较1至5月提高4.9%;深圳限额以上单位通信器材类增长22.6%;佛山家具类、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3%和15.3%;东莞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信器材类消费,分别增长22.2%、110.4%。

  三是“颜值消费”,化妆品消费支出在狂飙。

  在2023年,摘下口罩后,“彩妆消费”率先回潮。

在2023年,摘下口罩后,“彩妆消费”率先回潮。

  上半年,东莞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52.19亿元,同比增长3.5%。尽管增速处于下游,但有一个数据却一骑绝尘,用得上惊艳来形容:东莞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速激增至91.4%。无独有偶,一季度,珠海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速高达126.8%。广州、深圳、佛山上半年的化妆品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4.7%、11.6%、11.4%。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回暖,化妆品类、美妆经济的消费趋势凸显。

上半年,东莞化妆品销售额增速激增至91.4%。

  “广东要扩大内需,关键还是从供需两端发力,增强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要推动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更好地提升消费意愿、推动消费升级。”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李志坚认为。

  (统筹  何山 周欢 采写/制图 记者 曾艳春)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