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发布全市及各区知识产权数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市各区专利授权达241933件,发明专利授权达74675件,PCT申请达16347件。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深圳在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考核中连续五年蝉联优秀,快速协同保护工作考核更实现“三连冠”。这座以创新为基因的城市,正在构建全链条保护体系。此次公布的专利授权量、发明专利授权和PCT申请都是观察城区创新性的重要指标。哪个区专利授权量“笑傲鹏城之巅”,哪个区专利出海成绩亮眼?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数据中找到答案。
1.“专利密集型城区”势头强劲
宝安专利授权数量最多
笔者梳理数据发现:2024年,深圳11个区中,宝安区专利授权数量最多,达58964件;南山区排名第二,达51804件;龙岗区排名第三,达38583件;龙华区排名第四,达31740件;福田区排名第五,达22087件。
“专利密集型城区”势头强劲,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向。
按2024年各区GDP总量看,五千亿级别大区依然是南山区、福田区、龙岗区和宝安区,在工业增速靠前的区里,龙华榜上有名。
从专利授权看,宝安的“光环”很亮眼。总量最多的区是宝安,拿下近5.9万件的专利授权量,与第二名南山拉开7160件。这已经是宝安连续5年高居榜首。而宝安的峰值出现在2021年,达7.25万件,与第二名南山拉开近1.56万件,此后差距逐渐缩小。
为何近年来宝安名列前茅?原因之一是持续优化服务供给,培植知识产权沃土。2024年,宝安动员167家企业完成国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推动33家成长性较好的中小型企业加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产业化系统。目前,全区累计建成工作站34家,成功打造全区首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工作站。
2.发明专利“含新量”更多
南山“老大哥”地位稳固
与专利相比,发明专利需要满足更高的授权标准,并带来明显科技进步和效益。也就是说,发明专利授权含金量更高,申请难度更大。
在发明专利的竞速赛中,南山“老大哥”的江湖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2024年,南山区发明专利授权达到27698件,与第二名福田拉开约1.6万件的差距,与其连续7年位居全国百强区榜首的地位相符。
可以说,南山科技的核心驱动力就是“新”。2024年,南山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1家,总量突破500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3家,总数达233家,占全市三成以上;约75%的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曾经,腾讯等企业紧紧抓住电子通信的巨大机遇,为南山经济贡献了巨大份额。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又为南山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新兴产业踩上了时代的节拍,找到了市场的位置,便抢占了发展的机遇。正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让南山在经济发展道路上持续领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3.全球市场“含深量”提升
龙岗PCT国际专利占比近半
PCT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一个重要国际条约。2024年是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PCT)三十周年,已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
作为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创新之城”,深圳各区创新主体提交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在快速增长。
龙岗区依然“坐稳王座”,在全市占比约45%。
坪山区起势快、后劲强,是当之无愧的“爆种选手”——近三年平均每年上升一名,在2024年挤入前四。
龙岗和坪山的成绩背后,与区内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密不可分。
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龙岗集聚了华为、比亚迪两家千亿级企业,4家百亿级企业、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57家规上工业企业。
仅从2023年的数据看,华为在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上已稳居第一,达到了6494件,大幅领先于第二名的三星和第三名的高通。
从原生鸿蒙生态澎湃发展,到深圳智造机器人全球“刷屏”,再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迈向千亿级蓝海市场……深圳各区的创新主体通过PCT国际专利申请在国际市场开疆辟土,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市场的“含深度”。
(撰文 徐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