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深圳2025年奋进“路线图”

2025年02月26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2月25日,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深圳GDP目标增长为5.5%,并为今年的各领域工作划出重点。

  经济体量如何冲刺“4万亿”?创新之城如何竞跑人工智能新赛道?年轻城市如何吸引并留下青年人才?这些都是今年摆在深圳面前的发展命题。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圳亮出2025年的新目标、新举措、新布局,全力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定好位、挑大梁。

  经济冲刺“4万亿” GDP预增速居一线城市之首

  2024年,深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68万亿元,增长5.8%,增速跑赢中国四大一线城市。

  2025年,站在“4万亿”的门外,深圳定下了比其他一线城市更高的增速目标——GDP增长5.5%。

  根据报告,今年,深圳将全力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三箭齐发。

  消费方面,2024年,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6万亿元,连续两年成为“万亿消费之城”。今年,“扩内需促消费”被摆在了深圳十大重点工作的首位。深圳将大力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时尚消费、演艺经济、国货“潮品”等消费新增长点,新增首店、旗舰店、新概念店1000家以上,新增40家离境退税商店,让城市人气更旺、商气更浓。

  投资方面,2024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规模首次迈上万亿元新台阶。2025年,深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增长8.0%。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0亿元、新型基础设施投资1600亿元。深圳将加快建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香蜜湖—安托山片区、燕罗国际智能制造城、坂雪岗科技城等重点区域,完成重点片区投资3800亿元,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精准布局项目。

  进出口方面,2024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增长 16.4%,总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出口实现“32连冠”。2025年,深圳将打造高能级国际贸易枢纽,扩大优势产业产品出口规模,加强先进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大宗能源、优质农产品等重点商品进口,持续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中东、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

  作为全国经济第三城,深圳经济体量已超过全国部分省份,在工业、外贸等方面收获多个“第一”。2025年,深圳这艘经济巨轮如何在维持总量的基础上继续乘风破浪冲刺“4万亿”,值得期待。

  竞跑AI赛道 推出100个以上垂直应用示范场景

  AI与机器人是引领未来发展、正在“破土而出”的主导技术和重磅产业。竞跑当下这一最热的赛道,深圳今年宣布“加码”。

  报告提出,2025年,深圳将全力竞逐人工智能、低空与空天等产业新赛道,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加快算法理论、智算芯片、具身智能、高阶智驾、端侧轻量化模型等核心突破,打造超智协同、异构融合、训推一体、普惠泛在的可持续训力供给体系,丰富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新产品。

  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全市已汇聚人工智能企业2600余家、独角兽企业6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相关领域企业“家底”厚实。

  在大模型领域,深圳在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上有比较好的成果,腾讯混元、华为盘古位居通用大模型前列,思谋科技、晶泰科技、北科瑞声、元象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成为机器视觉、AI制药、智能语音、3D视觉领域垂类模型“领头羊”。

  在机器人领域,7家深圳企业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肯綮穿戴外骨骼机器人成“登山神器”,助力游客轻松爬泰山;乐聚机器人亚冬会上在-20℃极寒天气下与火炬手击掌互动……今年,在网络上频频制造出圈“名场面”的机器人大多来自深圳,机器人“梦之队”崭露头角。

  在硬件方面,深圳在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优势突出。深圳已逐步构建从底层技术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生态。“硬件配套‘当日达’成为现实,上午下单的零部件当天下午就能完成制作并送达。

  根据报告,2025年,深圳将从基础研究、应用场景等方面发力,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学科,深化“千行百业+AI”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在企业服务、教育医疗、智慧交通、生态环保、公共安全等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出100个以上垂直应用示范场景。

  服务青年发展 筹建保障性住房4万套(间)

  “来了就是深圳人,幸福不落一个人。”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这句话,让不少代表委员印象深刻。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一线城市,深圳在市两会上再向五湖四海年轻人抛出了绣球。

  报告明确提出:深圳将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全力构筑高水平人才高地;深入实施顶尖人才、企业人才、创业人才、青年人才汇聚项目;不唯地域、不问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遗余力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

  过去一年,广州、成都、杭州、南京、苏州等多个城市纷纷放宽落户限制。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都不约而同瞄准了青年人。

  青年是最具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城市发展需要“年轻血液”,经济发展和高质量增长要依靠青年创新创造。

  深圳把人才视为城市的宝贵财富和生命力。目前,深圳全市汇聚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700万。

  多项数据证明了深圳的吸引力。去年末深圳全市常住人口1799万,同比增加近20万,增量增速均居全省首位。在《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天下英才聚鹏城的良好态势不断增强。

  求职、育儿、住房……年轻人关心的那些事,深圳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都提到了。

  求职方面,深圳更新了一项实施了12年的政策,将为来深求职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住宿的政策延长为15天,再次彰显了邀请青年来深、留深、融深的诚意。

  育儿方面,深圳将全面完成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计划,扩大优质高中学位供给,新改扩建中小学校 50所以上。

  住房方面,深圳将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4万套(间)、供应分配5万套(间),全力托起更多新市民、青年人、工薪群体的“安居梦”。

  一直以来,深圳因才而起、因才而兴。当下的城市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期盼人才。面向未来,深圳将持续提升人才吸引力,全方位营造宜业宜居的人才发展环境。

  (记者 刘越亚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