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深圳“东江、西江”双水源供水保障形成

2024年03月25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深圳公明水库中央,强劲的水流通过公明—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源源不断地从大水泵中喷涌而出,“一网互通、两江并举、三纵四横”的深圳水资源保障布局雏形初现。

  水从何来?

  2024年1月30日,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民生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式通水。工程设计年供水量为17.08亿立方米,引入西江水后,可提升广州、深圳、东莞水资源保障能力。其中,为深圳供水量达8.47亿立方米,占比近半。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成,对深圳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意义重大。”深圳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深圳人口众多、产业密集、经济发达,但本地水资源匮乏,长期以来依靠东深供水工程、东江水源工程从市外引水入深。

  有了西江水的助力,加上原有的东江水,深圳供水形成了“双水源”保障格局,不仅可以确保水量充足,而且能有效应对极端情况,极大提升了供水安全保障韧性。

  东江解“渴”,西江护“航”

  深圳“找水”的历史,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说起。

  少有人知道,靠海的深圳,曾经居然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城市。“淡水资源短缺、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推动深圳走上引入市外水源的找水之路。”深圳公明水库调蓄工程相关负责人肖华介绍。作为千万建设者之一,肖华是东江水源工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20世纪90年代,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比较引水方案的基础上,深圳市委、市政府果断决定从位于惠州市水口镇廉福地的东江干流引水,兴建东江水源工程。

  1996年11月30日,大型跨地区引水工程——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开工,仅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期工程;2006年8月5日,二期工程开工,于2010年11月26日建成通水,新增供水量3.7亿立方米/年。

  20多年来,东江水源工程累计向深圳输水超100亿立方米。日夜奔流的东江水满足深圳近一半人口的用水需求,支撑全市1/3以上的GDP。

  它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助力深圳发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是名副其实的“生命水”“经济水”。

  如果说,东江水解了深圳供水之“渴”,那么西江水就是给深圳供水加了“双保险”,免去了深圳人用水的后顾之忧。

  多年来,东深供水工程、东江水源工程两大供水工程陆续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升级,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不间断开展水质观测和水质巡查。“这两大工程的水源地都为东江。引入西江水,既能满足深圳长远水资源需求,也让深圳形成‘两江并举、双源互通’供水格局,大大提高深圳长远供水安全保障韧性。”深圳市水务局一级调研员罗宜兵说。

  既是“民生水”,也是“经济水”

  西水东送,蜿蜒千里,自鲤鱼洲奔腾而来,润泽万物。

  在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之前,作为珠江流域的主流,中国的第三大河流,西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1.3%,水质基本稳定在二类,开发潜力巨大。

  一直以来,广东省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用水需求逐年增加。

  在此之前,支撑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为东江。过去的20年里,东江在工程设计阶段时以不足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了28%的人口用水和48%的GDP,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警戒线。

  因此,为解决珠三角水资源供需矛盾,全面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广东决定重新“找水”,兴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建设,一是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产生活缺水问题;二是解决珠三角东部区域供水水源单一问题,并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三是解决挤占东江流域生态用水问题;四是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这座全长113.2公里的大湾区“超级水利工程”,将覆盖超5000万受益人口,支撑起GDP超9万亿元,约占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及GDP的80%。其中,拥有2000万人口、GDP超3万亿元的深圳,是这个超级水利工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获悉,西江水入深后,深圳将利用引水工程连通水库,经水厂加工后,预计今年下半年,西江水就可以通过供水管网流入深圳的千家万户。

  “一网互联、两江并举、三纵四横”

  从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线路图上看,该工程的取水口位于西江干流顺德鲤鱼洲,通过鲤鱼洲泵站,西江水进入高新沙水库调蓄,再通过高新沙泵站再次提升,穿越狮子洋,进入深圳市的罗田水库,最后到达公明水库。

  值得一提的是,西江水在罗田水库可实现向东莞、深圳分水,也可以通过罗田泵站将西江水提升至公明水库,进行水资源的储备,实现东江、西江水的交汇。

  为了更好承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江来水,近年来,深圳同步建设境内的配套工程体系,实施罗田水库至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新建西丽水库至南山水厂原水工程等核心工程,目的就是更好地构建覆盖全域水源至水厂的输配系统,保障西江水顺利流到深圳各区。

  同时推进的还有公明水库至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建设,以此来实现东西部重要储备水源的连通;沙湾第二水厂原水改建工程、茜坑水厂原水扩建工程等双水源工程建设,沙湾二水厂、南山水厂等10余座水厂新扩建及提标工程,提高了水源保障程度。

  在此基础上,深圳规划形成“一网互联、两江并举、三纵四横”水资源保障布局,结合本地供水水库输配水支线工程构建“长藤结瓜、分片调蓄、互补调剂”的原水输配网络布局。

  其中,一网是指一张互联互通环状水网;两江是指东西江两大境外水源;三纵是指东深供水工程、东江水源工程和罗田水库至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四横是指公明水库至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北线引水工程、北环输水干管和供水网络干线。

  而今,随着源源不断的西江水涌入深圳,深圳正式进入了东江西江双水源供水时代。根据《深圳市城市供水水源规划(2020—2035)》,至2035年,深圳将打造“本地水、东江、西江、再生水”四水源优质充足、供水网络完备、绿色安全高效的超大城市水源保障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全市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撰文 黄思华 摄影 鲁力)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