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0日 来源:南方+
近日,由深圳人才集团领衔发起并联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共同研究的《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暨核心指标走势2021-2023三年对比分析》报告在2023深圳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发布。
该报告是“中国创新人才指数”发布的第三份年度报告,也是围绕2021至2023年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暨核心指标走势2021-2023三年对比分析》报告首度披露了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创新人才发展成效对比研究,以及创新人才量化评价体系十个维度2021至2023年的三年动态演化研究。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在创新人才的规模、结构、效能、环境和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成效显著。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是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发布的全国首个以“创新人才”为核心的量化评价体系和研究成果,以年度报告的形式持续逐年发布。三年来,“中国创新人才指数”坚持植根中国情境,通过持续跟踪和量化研究,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地展现了我国创新人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报告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量化评估体系
最新发布的《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暨核心指标走势2021-2023三年对比分析》报告,通过9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对58个城市和100所高校的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城市方面的评估体系区别于现有的“城市创新力指数”“城市创新生态指数”和“热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数”等,而是紧紧围绕“创新人才”这一评估对象,从人才的规模、结构、效能和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注重创新人才的应用性和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同时体现各地政府对创新人才的支持力度。
高校方面的评估体系区别于现有的QS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等综合性排名,而是紧紧围绕“创新人才”这一评估对象,从创新学术人才、商业管理人才、大国工匠人才、商业创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五个方面进行评估,充分考虑学术的原始性创新和社会需求的实践性创新,同时将评估对象由高校“毕业生”扩充为“在校生”,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可持续”培养能力。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专家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表示,“中国创新人才指数”始终坚持“小切口、大格局”,紧紧围绕“创新人才”进行持续性量化评估,经过三年的模型优化和海量数据积累,已形成一整套具有科学前瞻性和鲜明时代性的量化评估体系,力求为我国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持续化、动态化的数据支撑。
首度披露三大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人才发展成效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暨核心指标走势2021-2023三年对比分析》报告首度披露了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创新人才发展成效对比研究。研究重点分析了高水平人才高地的优势互补和差异协同,剖析区域创新人才发展的亮点、痛点和难点,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建议。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北京、上海及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和聚集的主阵地。北京在创新人才的规模、结构、效能和环境四个维度均处于领先地位且较为均衡,其中人才效能最为突出;上海的人才规模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才结构表现突出,技能结构稳固,人才环境优势较为显著,具备良好的创新支持和政策环境。
为更好地实现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功能,《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暨核心指标走势2021-2023三年对比分析》报告从十个维度对2021至2023年的各城市和高校的创新人才发展情况进行三年对比分析。同时,将三年来十个维度排名持续上升的前5名城市和高校进行分析,剖析其持续上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挖掘其创新人才发展成效之所以领先的主要因素。
为城市选育用留创新人才提供科学参照
城市是创新人才施展才华、发挥效能的主阵地。《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暨核心指标走势2021-2023三年对比分析》报告研究显示,各城市的创新人才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与城市GDP水平Pearson相关系数高达0.914,说明城市的创新人才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极强的相关性。
以一线城市深圳为例,深圳的创新人才发展水平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创新人才结构方面,深圳位列“技能结构”指标的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R&D人员数连续三年保持第一,领先于北京,远超上海。在创新人才效能方面,深圳以23.40万件非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第一,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以137.9件稳居全国第二,与第三名上海拉开较大差距。在创新人才规模方面,深圳高居“人才引进与流动”指标的全国榜首,人口净流入量表现突出;深圳R&D人员数近三年均位列第二,超越上海,且与第一名北京的差距逐步缩小,由2021年相差8.62万人降至2023年仅相差2.92万人;同时,深圳近三年具有正高职称的专家数和两院院士数均稳定增长。在创新人才环境方面,深圳近三年共制定创新人才政策87条, 超越杭州和广州位列全国第三。
以二线城市无锡为例,无锡是2023年唯一进入创新人才发展水平综合排名全国前10强的二线城市,创新人才结构、效能、创新支持等方面无锡均进入全国前十。近三年创新人才的“经济效益”指标方面,无锡始终稳定在全国第七,超越多个新一线城市,发展势头强劲。
《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3》报告
贡献标杆研究成果,践行国企社会责任
深圳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大伟表示,连续三年发布“中国创新人才指数”是深圳人才集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有力举措。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社会各界亟待通过一个科学、系统、专业的量化评估体系深入洞悉我国创新人才的发展格局,准确把握其发展趋势,进而提升政策制定的精准性、产业布局的前瞻性和人才培养的适配性。深圳人才集团作为全国先行示范以“人才”命名的集团和专业从事人才工作的国有企业,发挥专业价值,积极履行为我国创新人才事业贡献标杆成果的国企社会责任。
三年来,凭借创新性和实践指导价值,“中国创新人才指数” 受到了各级决策层、高校、研究机构、学术刊物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未来,“中国创新人才指数”将继续以“刻度尺”的精神问诊把脉、建言献策,力争在洞悉创新人才发展趋势、推动精准施策、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持续提供数据支撑,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绵薄之力。
(记者 李定)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