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深圳湾实验室:以科学家为中心,科研与转化齐头并进

2023年11月14日 来源:南方+

[ ]

  深圳湾实验室是一家怎样的实验室?先听听这里的科学家怎么说。

  深圳湾实验室分子生理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闫致强说:“这里最好的地方是‘以人为本’,对科学家采取信任的态度,给科学家经费支持并不是看你项目申请的内容是什么,而是选好人后给你自主权,让你选择看中的东西去做,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最看重这里强大的技术平台、优秀人才聚集和良好科研氛围、基础研究和转化高度融合的理念。“我们的年轻同事多,追求创新而且脚踏实地,基础研究与转化人员在一栋楼里,随时交流,有好东西就赶快转化。”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深圳湾实验室,深入了解这个“以科学家为中心”的新型研究机构。作为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圳湾实验室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聚集数十位领军人才,百余个科研团队中处于“科研黄金期”的全职青年PI占比60%以上,打造了人才聚集“强磁场”。在开展前沿性、基础性的科学研究的同时,实验室注重研究成果向产业的转化研究,已布局三个转化中心,成为基础科研与应用转化齐头并进的先锋。

  “深圳湾实验室的体制和机制比较灵活、决策效率比较高。我们很多的决策,比如说进人、预算、科研平台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科学家团队,而不是由行政主导。”深圳湾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晓军介绍,深圳湾实验室4年多来已在多个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是国际化的人才引进和评价机制、自由开放的科研创新土壤和完善的“科研无忧”人才保障机制,此外,深圳敢为人先的精神,助力同样没有历史包袱的深圳湾实验室,在科技增量上跑出“加速度”。

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中全力支持建设的生物医药领域重大创新载体,于2019年1月启动建设,是第二批省实验室之一。

  以才引才,“科研无忧”机制助力“从0到1”创新

  做科研,“大脑”最重要。深圳湾实验室如何吸引全球生命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最强大脑”,并培育人才、留住人才?

  该实验室从零起步,实行“以才引才”策略,由国内一批顶尖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全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和具有成功产业转化经验的稀缺人才,已在系统生物学、计算化学、药物开发等领域形成人才聚集地。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强调建立“科研无忧”的人才保障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真正能够调动内驱力、没有后顾之忧的支持,让科研人员的精力真正地用在创新和科技强国上。

  “来深圳湾实验室两年多,我的潜力又被发掘出来了。我们一般的研究周期是3-5年,尽管多数成果还没有发表,但我认为现在做的研究比以前更好,不仅数量上预计有以往的两三倍,质量也会上一个层次。“2020年加入深圳湾实验室的资深研究员闫致强告诉记者,深圳湾实验室科研人员在物质(研究经费)和精神(思想交流)上都得到不少支持,这让喜欢挑战的人有更多机会做更有原创性的课题,再加上团队气氛活跃,让他以往做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奇思妙想可以实现。

深圳湾实验室分子生理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闫致强(中)与团队部分成员。

  闫致强先后在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习,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工作,长期致力于感觉神经生物学研究。凭借亮眼的研究成果,他博士后一出站就“破格”成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在他看来,高校的生命科学学院往往有数十个年富力强的PI,人才专业背景以生命科学为主,深圳湾实验室不仅PI总量更多,年轻PI占比高,而且多学科交叉,在生物工程、计算、化学等不同学科方向都有人才,大家在交流中能产生更多“火花”。

  对于现阶段的闫致强来说,科研成果的数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影响力,希望能有更多好的想法后,将精力聚焦在最好的地方,能在细分领域做出更多国际一流的成果。“在这里,我们是奔着做世界一流的科研努力的。”

  胡晓军表示,深圳湾实验室实行“以才引才”策略,在系统生物学、计算化学、化学合成、药物开发、单细胞分析等学科领域形成国内人才聚集地,全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和具有成功产业转化经验的稀缺人才,全职率88%居全省实验室首位。引进的百余位PI中,以青年人才为特色,其中50多位为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等全球Top100高校或科研机构的80、90后年轻研究人员。

  深圳湾实验室是如何招聘和评价PI的?胡晓军表示,实验室强调科研好奇心是科研学术的初心,也是真正的科研本质,坚持科研“无功利化”的思维理念,注重激发科研人员内驱动力,倡导科研人员获得的科研待遇支持不以“人才帽子”为评价标准。同时,实行不同人才考核序列,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创新价值、工作能力、科研成果、产业贡献、学术影响等方面,以国际同行评审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客观评价,促使人才潜力得到最大释放,引领人才竞争优势。

  所有心思都能扑在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上,是深圳湾实验室不少科研人员的想法。

  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彭琴说:“在深圳湾实验室有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前辈引导,有自由探索与联合攻关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有切实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科研管理和服务体系。”

  周耀旗是这种“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前辈”之一。他曾在美国、澳大利亚的多所大学担任正教授,多次上榜爱思唯尔 “中国高被引学者”。2021年,他结束了36 年国外留学及教学经历,接受深圳湾实验室的橄榄枝,担任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

  找工作时,有些大学只看论文数和影响因子,怎么办?他在今年3月参加实验室博士后沙龙时直言:“如果一个单位不理解你工作的重要性,也许这个单位不是你该去的地方。你要去的单位应该是一个理解、欣赏并重视你潜力的单位,一个有友好并且能够合作的同事的单位。”

  在人才衡量方面,周耀旗主张以匿名小同行审议为基础,通过多个指标,包括近年创新能力的走向来共同判断,而非仅仅以论文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论英雄”。

  为何会加入深圳湾实验室这样一个年轻的新型研究机构?周耀旗曾表示,他很认同该实验室的理念:科研需要提供稳定的保障,让一部分人能够安心进行科学研究,做更具有原创性、引领性的探索。同时,在新研究机构里,可以参与文化塑造,使其成为一个促进创新的土壤。

  最新数据显示,在众多“大脑”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湾实验室已启动自由探索项目百余项,累计获批国家、省各类纵向项目168项,累计获批经费合同额逾2亿元,并发表高水平论文1400余篇。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在自主研发分子科学软件、RNA结构预测、PET成像设备等生物医药、科学仪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科研与转化齐头并进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今年5月在大湾区科学论坛粤港澳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深圳湾实验室有三大转化中心,在探索不同的适合深圳的转化路径,希望可以借此打通从基础科研到应用转化的全链条。转化领域的领衔科学家们,基本都有丰富的15-20年以上的药企工作经验,他们是真正做出过药的,是他们在组建团队、设计项目。

  贺耘正是这些科学家之一,他担任主任的百瑞创新中心核心管理人员主要来自辉瑞制药、雅培、诺华、新基制药等世界知名企业。该中心是深圳湾实验室的“转化先锋”之一,聚焦小分子创新药的临床前研发,具有自药物靶点筛选到药物递送的全流程研发能力,正在积极与全球顶级知名企业、高校、投资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它同时也是大湾区新药研发产业的“催化剂”,持续孵化新药公司,建立新药研发的生态新标准。

  

深圳湾实验室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 南方+ 朱洪波 拍摄

  记者在百瑞创新中心了解到,科研人员不仅可以使用中心内的高通量筛选工作站、高通量生物分子互作仪、药物制剂实验室等设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而且其楼上就是共享的深圳湾实验室实验动物平台。

  贺耘曾在多个世界知名制药企业从事新药研发和管理近20年,后担任重庆大学药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具有制药企业难以比拟的科研平台和大量优秀的PI,能为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源头创新,更吸引我的是,这里基础研究、转化人员的比例大概是7:3,国内很少有科研机构的转化人员比例这么高,体现了实验室对转化的重视。”

  他告诉记者:“如果你喜欢,做科研、做药其实都很好玩。我对科研感兴趣,但把基础科研和转化结合起来做些有价值的东西,更好玩!我打算接下来花10年认认真真做,相信未来几年会孵化出一批公司,培养出一批年轻人,10年预计会有药品上市。”

  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已初步建成涵盖新药自研发至产品注册的全药品研发周期链式功能平台,肿瘤、传染病等领域10多项科研成果转化取得进展。深圳湾实验室副主任涂欢表示:“我们希望建立可持续的药物研发管线,争取实现每年能够稳态地产出多个临床候选物,申请一系列专利。”

  截至2023年10月,深圳湾实验室已申请专利200余件。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深社会对实验室科研成果的认知,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政策,持续加强高质量专利申请布局并推动落地专利开放许可制度,2023年启动第一批专利对外开放许可,通过实践探索如何批量化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供需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与此同时,深圳湾实验室进一步深化产业合作,与中山七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市三院、华润三九等20余家医疗机构及企业全方位开展科研合作。积极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实验室在PET影像设备,RNA小分子领域获得知名投资机构青睐,孵化企业2家,未来将在制剂递送,新药物研发等进一步加快企业孵化。

  实验室强调进一步加强转化研究和市场接轨、聚焦特色平台技术的打造。目前在建6大技术特色平台,可提供新药研发一站式服务平台。布局自主研发管线10余个,在研代表性项目中一类新药占比90%,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实验室构建有特色的科研机构牵头的企业孵化体系:与坪山区合作建设的转化研究中心已入孵企业34家。与光明区合建1万平方创新中心(湾有引力)也将在年底前投入运营,提供优质带实验室的孵化空间,致力打通源头创新与产业化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策划】杨磊

  【采写】南方+记者 马芳

  【图片】朱洪波 深圳湾实验室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