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大湾区“一带一路”这十年

2023年10月18日 来源:南方+

[ ]

  800多年前,在佛山烧制而成的陶瓷器,乘坐“南海Ⅰ号”踏上了海上丝绸之路。800多年后的今天,佛山“陶机大王”科达制造把陶瓷厂开到了肯尼亚、加纳和坦桑尼亚,成了非洲最大的建陶供应商之一。

  一片陶瓷,见证着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今昔在全球贸易网络中角色的变化。这种改变,与10年前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粤港澳大湾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的重要交汇点,相对靠近东盟和非洲,是大湾区天然的地理优势。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呈现出本土化、区域化、短链化趋势,广东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除了欧美等主要传统市场外,推动对外贸易多元化,是大湾区打造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现实需求。

  弹指十年间,“一带一路”的建设,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重塑了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2013年,大湾区的GDP总量为7.39万亿元。2022年GDP总量超过13万亿元,增长了76%。

  与此同时,大湾区也为建设“一带一路”这条共同发展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撑,让世界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红利。

  锁定新航线:世界级港口群“朋友圈”扩容

  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是重要方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广东、浙江、江苏3个沿海省份,不约而同做了同一件事情:建设港口

  浙江把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目前“一带一路”航线达到125条,是世界首个“十亿吨”超级大港。江苏以连云港港等沿江沿海的10个港口为重点,开通国际集装箱航线75条。

  而水系发达、海岸线漫长、天然良港星罗棋布的广东,则以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湛江港、东莞港5个亿吨大港为重点,逐步构建起以珠三角港口集群为核心,粤东、粤西港口集群为发展极的“一核两极”发展格局,串起全省21个港口集群式发展。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过去以海运为外贸主要运输方式的广东,这些年不断完善海、陆、空对外通道,也推动自身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走向成熟。

  今年上半年,广东开行中欧、中亚、东南亚等方向国际货运班列635列,同比增加60.35%,可直通2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沙漠的大湾区也拥有了自己的“驼队”。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为引领的世界级机场群迅速崛起,仅大湾区半径80公里范围内就有7个机场,产自印度洋岛国科摩罗的龙虾也可以“活”着被端上老广的餐桌。

  但对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的大湾区来说,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互联互通的最重要通道,仍然是海运。因为海运运费成本低,货运量大,还有利于交“新朋友”。

  千年前,一条海上丝绸之路,造就了广州“千年商都”经久不衰的繁华。时至今日,大湾区再次选择拥抱深蓝,踏上了属于这个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是大湾区对外贸易的新方向,也是这片土地的先民最熟悉的水域。

  为了重走这条路,大湾区有两个创新之举:组合港和新航线。组合港以广州或深圳港口为枢纽港,以多个内河码头为支线港,货物在两个码头间直接通过水路调拨,实现“多港融为一港”。同时,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国际航运网络不断完善,截至去年,广东开拓出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共496条,缔结国际友好港口89对。

  一边联通内河码头“朋友圈”,一边扩大在新水域的“社交圈”,粤港澳大湾区港口能级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

  在国际知名航运媒体《劳氏日报》公布的2022年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中,大湾区的深圳港(第四)、广州港(第六)、香港港(第九)入围前十。

  今天的大湾区,拥有全球最大的港口群,朋友圈不断扩大,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寻找新蓝海:打开50亿人口市场

  最近,《财经智库》发布的东莞调研报告指出,东莞在承压下求变寻找转型出路。其中,外贸出口调整被总结为5个“转”:西转南,红转蓝,粗转细,老转新,外转内。其中,“西转南”指的就是由西方转向发展中国家,“红转蓝”指的是外贸的红海转向蓝海。

  这个中国主要城市中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城市,正在调整出口市场,加大对东盟、中东、非洲、南美市场的开拓力度。

  根据东莞市商务局数据,2022年东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528.1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比重25.3%,比第二名的美国高出超过10个百分点。而且,两个市场的比重差距还在扩大。

  作为“世界工厂”,东莞外贸的选择,代表了珠三角外贸的选择。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不到10%。此后,珠三角“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兴起,到1986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升到全国首位,并在1994年比重攀至历史高位40.9%。

  然而,从10年前起,珠三角外贸企业就已经隐隐感觉到:欧美市场需求不振,订单普遍“缩水”。这种趋势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愈发明显。

  传统外贸市场需求减弱,而“一带一路”正是珠三角寻找的新蓝海。

  截至目前,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世界约三分之二的国家和约50亿人口。

  面对这片新蓝海,外贸企业全方位出击,广州的机电产品、深圳东莞的电子信息产品、佛山的家电、江门的摩托车……来自珠三角的产品陆续“下西洋”。 2013-2022年十年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从2013年的1.92万亿元,以年均5.1%的增速、1211.2亿元的规模扩张,到2022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十年间增长56.3%,且自2016年起连续7年保持同比正增长。如今,广东已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贸易量最大的省份。

  而新市场的买家需求也越来越高。在上个月举行的越南—中国经贸对接会上,华为和比亚迪展区围满了采购商,20多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与70多家越南采购商达成意向订单,客户们要买的产品涵盖智能生活、大健康、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从珠三角出发的中欧班列,也装上了更多白色家电、通信设备、电子产品、机械产品等高附加值货物。

  “湾区造”源源不断运往新的市场,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进口农产品也保持快速增长。从前喊着“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的年轻人,终于实现了智利车厘子自由,共建“一带一路”的成果让合作伙伴的民众共同受益。

  未来新定位:引领国际产能合作

  一家佛山人在非洲开的工程公司,转动了乌干达人Doryn命运的齿轮。

  26岁,女性,当财务,月薪近1000元,这份薪水在乌干达算得上高收入。如果没有这份工作,她很可能会在家里务农,或者像之前一样在商店打零工。最近,她的佛山老板还把在中国的产线复制到了乌干达工厂,一大批此前从未接触过流水线的非洲工人,学会了焊接、抛光等生产技术。

  与其千里迢迢把货物运到市场,为什么不把工厂直接搬到附近?面对需求旺盛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不少湾区企业有了走向世界的计划。

  这条产业海外布局的路,对于靠“三来一补”赚得第一桶金的珠三角,并不陌生。

  深圳华大基因在阿联酋建立沙漠生命科学实验室,希望利用基因科技造福当地。比亚迪把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落户在泰国,生产元Plus、汉、唐、海豚等多款深受东盟消费者欢迎的经典车型。格力在巴基斯坦等地设立了工厂,逐渐成长为全球化工业集团。

  “珠三角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部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生产成本低且靠近广阔市场,企业基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益的考量进行全球布局是合理的市场行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指出,纵观发达国家的全球化之路,国际投资是很重要的一环,企业“走出去”了,产品和技术也随之走向了全世界。“大湾区部分民营企业跨境投资,增强了企业扩大国际市场资源配置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可以赢得布局更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空间。”

  过去十年,广东企业“走出去”增势平稳,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年实际投资额从3.8亿美元增长到4.2亿美元,十年来累计新设立的境外企业机构近1500家,实际投资近50亿美元。一批大湾区企业在当地完成了本土化发展,落地生根,逐渐享受到跨国公司配置全球资源要素的红利。

  当然,大湾区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要完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用了整整一章,来阐释大湾区紧密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其中“携手扩大对外开放”一节要求,大湾区要在国际产能合作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上一个十年,大湾区推动了国际合作从贸易往来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向世界输出了好的产品、好的就业岗位、好的现代工厂,也把积淀了40多年的工业制造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带到了新的地方,帮助一些合作伙伴建立起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伟光指出,接下来大湾区要着重在“软联通”上发力,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产生共振,在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方面走在前列。“大湾区在规则衔接方面有地区优势和丰富经验,如何把这种经验复制推广到‘一带一路’未来建设,如何与RCEP等区域自贸协定嵌套衔接,是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供战略支撑的重要课题。”

  下一个十年,粤港澳大湾区会有何作为?

  聚焦“一点两地”战略定位,大湾区将发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重要平台、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可以预见,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征程中,大湾区将成为关键枢纽地和强大新引擎,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动能。

  大湾区的光荣和梦想,依然在路上。

  (记者 李霭莹 制图 区瑞香 统筹 何山)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