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深圳分站 > 最新动态

深圳撑港青立业 港青促深港融合

2023年10月12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两年前,香港长大的孙伟成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试行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下,来到深圳发展,成为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与团队一起力促深港金融领域的融合,助力数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

  同一时间,香港“新移民”吉浩冉因疫情暂停通关而滞留深圳。他索性留下来,在前海创办了他乡寓(深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面向留学生或差旅人士提供中长期房屋租赁,月活用户已增至4万多。

  而更早决定从香港来深创业的百泰首席信息官周灿龙和深圳市有好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宝怡,不仅公司获得长足发展,自身也有了更多社会角色,并希望尽己所能和所长,推动深港青年交流合作。

  8月底,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9月初,《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迎来发布两周,均让深港合作再度升温并进入新阶段,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香港青年选择到一河之隔的深圳发展。

  而团深圳市委也将在深港之间为青年架起更多青春之桥,依托前海、河套等深港重大合作平台,聚焦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四业”问题,通过扩容“展翅计划”“港澳青年驿站”和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建设深港青年就业指导中心、创业发展基金,举办粤港澳青年人才论坛、香港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全面深化对来深香港青年的学业支持、就业指导、创业帮扶和生活保障。

  同时,培育“矩阵式”深港青年创业创新空间,在各区建设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深港青年创业创新基地,配套引入创投基金和创业导师团队,并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学院,构建粤港澳青年国情研修体系,打造深港青年创业创新之城。

  北上拓业

  “这里离香港近,给青年很多机会”

  1989年出生的曾宝怡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毕业后,她回到香港就业,一段时间后便遇到工作上的瓶颈。她想跳出舒适区,自己创业,但现实又让她心生顾虑。

  “当时香港的办公租金相对较高,许多行业的商业模式又已经固定,市场内大部分持份者都较传统,本土创业者缺少关注或缺乏创新意识。我父亲就鼓励我去深圳发展,他说这里离香港近,但会给年轻人很多机会。”2017年,曾宝怡来深创业,致力于发展汽车租赁行业。此后如鱼得水,公司已有车辆200多辆,管理司机人数一度达到500人。

  比曾宝怡小一岁的周灿龙,也从小在香港长大,但父亲彼时在盐田创业,每逢周末母亲就会带着几个小孩从香港到盐田团聚,这让周灿龙对深圳一直有着特殊感情。

  初中毕业后,周灿龙远赴美国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求学期间就在思考未来发展方向。2014年,他注意到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遂萌生出回国创业的想法。

  “当时深圳延伸出很多新产业,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青年人才融入,带动整个城市多元发展。”周灿龙在百泰集团开始负责“智能珠宝”新项目,尝试通过科技和珠宝首饰的结合,为行业寻找一个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

  这一过程中,周灿龙和团队又敏锐地看到了国内设计创意人才的短缺和产品同质化问题。他果断创立了中谷科技,主导企业加入全球设计院校联盟,搭建设计师平台。

  “我们希望为国内外设计师提供一个交流和供需一体化平台。珠宝企业既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设计需求,也可借此与国外院校合作,引进国外优秀设计人才,还可以把中国优秀的文创作品传播到国外,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原创。”周灿龙说。

  幸运的是,不论是新项目还是新平台,他都获得了市、区两级政府和共青团组织的支持,还获得了上格优秀设计奖,“这对刚来创业的香港青年有着莫大鼓舞”。

  “95后”吉浩冉则是高考后入读香港都会大学国际商业专业的香港“新移民”。2018年毕业后,他便在港创业,专注于香港青年服务式学生公寓,为在港学生提供青年社区服务。仅3年时间,业务规模即增长至原来的5倍,收获第一桶金。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企业发展带来变数。2021年,吉浩冉因两地久未恢复通关而滞留深圳。他索性将线下业务放在香港,线上业务全部转移深圳,实现两地同步发展。2022年,吉浩冉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设为留学生或差旅人士提供中长期房屋租赁的平台。

  “那段时间我去了很多地方选址,听朋友介绍了前海后,就第一时间跑去探访。在既没预约,也没对接人的情况下,一位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不仅详细介绍了政策,还带着参观了两家孵化机构。我感觉这里对港澳创业青年的政策体系和配套服务最为完善,回去后便整理资料,决定入驻。”吉浩冉说。

  而前海恰是前海管理局和团深圳市委共同探索成立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区”,已推出青春建功前海“二十条”行动举措,落实“港澳青年e站通”“港澳青年电话服务专线”“港澳青年创新创业阵地住房保障专项行动”“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等政策。

  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则是由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联和香港青协三方发起成立的深港澳青年双创基地。目前,以梦工场、X-space国际青年创客峰等示范基地为代表的此类基地,已有23家近85万平方米。其中,梦工场已累计孵化香港创业团队554家,融资额逾30亿元。

  全链扶持

  “扶持政策覆盖生活各方面”

  与创业者不同,在香港长大的孙伟成是在2021年香港特区政府试行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的鼓励下,来深就业的。

  孙伟成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和法律硕士学位。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时,正在读硕士的他感到大湾区是国家未来发展重点,心中就此萌芽出到大湾区寻找机遇的种子。

  毕业后,他在香港从事过不同行业工作,接触到不少内地客户,这加深了他对祖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认知。看到香港特区政府试行“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和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后,孙伟成成功应聘普华永道,开始到公司位于深圳罗湖的办公室上班。

  在孙伟成眼中,深圳是创新和开放的代表,具备高效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机制与环境。短短十多年间,已孕育出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享誉国际的科技巨头。

  “香港拥有全球顶级的金融资源,深港两地优势又可以相互补缺。去年我们成功帮一家深圳生物科技公司完成数亿元融资,现在他们准备申请上市了。”孙伟成说,自己所在的团队正在力促深港金融领域的融合。

  “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单位很多小伙伴都来自其他城市,当中也有100多名来自香港,大家工作中都很有拼劲。现在罗湖口岸升级改造、莲塘口岸开通,又开始发展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港之间的流动只会更加密切频繁。”

  在深工作两年,孙伟成发现深圳为聚拢人才几乎不遗余力。“特别是近年来推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覆盖了港澳人才专才学习、就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印象深刻。”孙伟成说。

  比如,去年由团深圳市委与市人才安居集团等多家单位合建的深圳市首个“港澳青年驿站”就位于罗湖区深南东道万科深南广场,为来深的港澳青年提供“住宿+就业帮助+城市融入”一站式落脚服务。

  吉浩冉也有同感。“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品牌初期的对外曝光十分重要。团深圳市委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帮助。比如,邀请我们去录制节目,让公司形象有了更多宣传平台,助力打造品牌。”吉浩冉透露,目前其搭建的平台,月活用户已从个位数增加到4万多。

  “我希望能将公司搭建为‘长租版’的AIR BNB,为生活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青年人提供房屋租赁服务。现阶段,我们开始大规模的宣传和推广,以及进行引流拓客、做品牌曝光。”吉浩冉说,这段时间非常忙碌,“因为平台的发展速度很快”,他计划以深圳为原点向全国扩散,同时向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欧美市场进一步开拓。

  如今,周灿龙在深创业已有八年之久,他希望继续提升整个集团的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制造水平。“过去几年我们与国内知名科技企业进行了多次深入探讨和交流,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以科技赋能让生产信息透明化,让黄金原材料的监管变得更容易。同时,希望以商招商,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投资黄金珠宝产业,推动整个产业融合发展。”

  周灿龙说,除了市容、交通的变化,他体会更强烈的是政府鼓励创新、政策惠企的营商环境。“这些创业就业的重大利好,吸引了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齐聚鹏城,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深圳、创业发展的信心。”周灿龙说。

  拥抱湾区

  “尽己所能推动更多港青来深圳交流”

  在香港青年的创业就业之路越走越顺之时,他们也都开始自发地尽己所能推动更大范围的深港融合,许多人主动承担起各类有益于合作的社会职务。

  活跃的吉浩冉在校时就热衷于参与交流活动,还创办了香港大学生交流协会并担任会长,其主要事务之一就是配合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海外留学青年联谊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举办活动,推动港澳青年回到大湾区、建设大湾区。

  而来深圳创业后,每次有香港朋友过来,他都会邀请他们来自己的办公室参观,并给他们介绍政府扶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的补贴和优惠,以及大湾区的发展。

  为了帮助在深创业就业的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工作生活以及人际交往,曾宝怡希望自己能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便担任了香港深圳青年总会理事兼副秘书长、香港青年发展联盟理事兼副秘书长、香港坪山青年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社会职务,并当选为坪山区政协委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将就业和创业的目光投向内地。我希望未来自己所做的青年工作能够联动更多香港社团、创业青年和学生代表来深考察交流,培育优秀青年骨干,更广泛地吸纳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学历、不同背景的有志青年积极投身湾区建设,在发展浪潮中实现个人价值。”曾宝怡说。

  周灿龙则担任盐田区政协委员、盐田区监察委员会特约监察员、香港盐田青年总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同心俱乐部理事、盐田区海外联谊会理事、盐田区海归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有志创业的青年聚在一起,帮助他们打开社交圈子,倾听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的需求,互相鼓励、分享经验,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周灿龙说,通过参与组织盐田区深港青少年国情研究班、港澳侨青少年国情考察等沙龙、文化交流活动,他注意到深港两地政府都为香港青年来深就业创业提供了多项便利,未来两地青年将畅享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湾区的政策持续利好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将带给两地青年更多的发展空间。我十分期待能与来深创业发展的港澳青年朋友一起奋斗,持续做正确且有益的事,选好赛道并持之以恒去倾情投入,也期待更多深港青年携手共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浪潮中,争做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有作为的湾区新青年。”周灿龙说。

  事实上,在今年深港恢复通关后,团深圳市委也以青春品牌为切入点,奋力推动港澳青年融合发展,释放青春“强磁力”。

  其中,开展“知行湾区”考察交流。配合省青联组织省青联委员赴深圳二十四史书院、深圳兰科植物保护中心开展参访交流;推动“百万青年看祖国”品牌落地。搭建与香港民政及青年事务局联络机制,与香港各大青年社团建立密切联系,配合提供深圳研学精品路线,进一步提升深港青年交流能级。

  截至2023年7月,已接待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队访深团,以及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深圳香港青年交流促进会、香港新界青联等单位团体来访超过20次,深港之间交流和合作日渐密切。

  “小时候偶尔来深圳探亲,印象最深的是会在罗湖吃一份蛋肉肠粉,就是那种皮薄薄的、皱皱的,有淡淡花生油香的广式肠粉。从没有想过有一天会来深圳工作,变成一个深圳的建设者、一个大湾区青年和促进深港融合的一分子。”孙伟成说,20年过去,他还是一样爱吃肠粉,而深圳也拥有了“最香港”的城区形态。

  “未来,我希望能结合个人才能与国家社会的发展,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会选择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现个人理想!”孙伟成说。

  (统筹 张玮 撰文 蔡敏玲 王百臻 张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