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5日 来源:南方+
深圳市委大院门前,一尊名为“拓荒牛”的雕塑,脚踏实地,奋蹄向前;不远处的深圳博物馆老馆前,还有一尊名为“闯”的巨人雕塑,张开双臂撑开大门,新的天地跃然眼前。两尊雕塑,生动展现了深圳特有的城市气质:敢闯。
深圳闯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始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辽阔征程上奋力前行。
十年来,深圳经济总量连续越过两万亿、三万亿大关,接连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国家重大战略红利的加持。这座城市在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世界城市版图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当前,深圳正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历史使命。
回首过往,深圳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探寻未来,深圳更应继续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以舍我其谁的勇气与魄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深圳智慧、深圳方案、深圳力量。
先行:时间就是使命
以历史的长镜头观察中国,“五年”往往具有特别的意义。
2022年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在北京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一个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具有明确“时间表”的大党。
党的二十大再次在这份“时间表”上写下清晰的发展刻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一个政党的时间观,折射其视野、胸怀和抱负;而一座城的时间观,则反映其眼光、气度和担当。
作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时间对于深圳有着别样的味道。这座城市似乎总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和一种时间怎么都不够用的感觉。
深圳为什么要有这么强烈的时间紧迫感?这源自国家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寄予的厚望。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给深圳提出了三个时间维度上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纪中叶,深圳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真正的引领,从来都是时间的引领。
时间,对深圳而言从来不是一种简单的计量,而是一种包含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使命。
对比我们党的“时间表”和深圳这座城市的“时间表”可以看出,深圳要为全国提前15年打造出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样板,要为其他城市的发展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面对这样一个光荣的使命,深圳一天当作两天用、两步并作一步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开路:为“发展”立新魂
从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之时起算,深圳用了31年的时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从1亿元到1万亿元的飞跃,再用6年翻倍到2万亿元,又用5年完成2万亿元到3万亿元的跨越。
短短40余年,深圳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发展就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再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发展”一直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命题。
在“发展”这一主线命题里,深圳一直都是作答者,更是优等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需要一个先行示范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城市范例。而作为改革开放尖兵、走在全国前列的深圳,也需要找准新的定位和目标,在更宏大的框架体系中发挥先行示范作用。
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五大定位,聚焦的全部都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其背后鲜明得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深圳矢志不渝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就是要为“发展”立新魂。
这个新魂是什么?是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圳要先行示范,最为核心的就是当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要成为走在前列中的最前列。
当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深圳有底气有基础。
40多年来,深圳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书写使命与忠诚,闯出千余项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堪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精彩缩影。
当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深圳有思路有决心。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对标的不再是某一具体领域,而是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宏大的主题。深圳不仅要在经济发展领域起先行示范作用,还要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作出表率。一言以蔽之,深圳并不是只做“单项冠军”,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全能冠军”。
国有重任,尖兵先行,志在示范。
深圳有责任、有条件为全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盘棋”提供鲜活经验、树立闪亮标杆。
示范:中国式,世界范
在这个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实际情况与现代化普遍规律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一般认为,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变迁过程。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都必须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促进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
但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而中国采用的则是“并联式”的发展模式,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叠加发展的,实现了“时空压缩”条件下的“弯道超车”。
中国道路,深圳探路。深圳闯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从40多年前兴办经济特区,到新时代谋划实施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都是党和国家在现代化发展规律指引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路线图”。
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深圳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世界东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成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一个城市样板,向世界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深圳的繁荣,改变的不仅是中国城市在世界城市版图中的座次,也在悄然间改变了世人对于城市发展的理解和认知,更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发展浪尖里定义着什么才是新时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城市。
深圳这座城市既是“中国式”的,也是“世界范”的,是可以被研究和学习、可以被复制和推广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也是在为世界城市未来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打样。在这里发生的每一步探索就是在给世界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和示范,就是要为中国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典范,为世界立起一个全球标杆城市,向世界打开一扇能更好地观察和读懂中国的“魅力窗口”。
作为先行示范区的深圳,不仅是一座城,更是一条路。
策划 林焕辉
统筹 何山 朱紫强 苏力 吴欣宁 罗莎
评论员 崔璨
设计 麦瑜瑜 张雅
出品 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南方城市智库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